马骋:每次决定后都是新的起点
每一件事都有正向和负向的两个面,离婚更是如此。所有的单亲妈妈最担心的都是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但是我觉得如果你对此事投射出来的都是负向的话,这事就会变得很难;而如果是正向地看待,那么生活就会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可以说,我和前夫直到今天,感情也非常好。我们之所以决定离婚,不是因为不爱了,而是因为我们两个在婚姻中各自的需求非常矛盾,但又都是控制欲十足的人。比如他希望按照他的需求自由自在地生活,不被家庭拴住;而我就想让他天天陪着我和孩子。这种矛盾,导致我们不断有争吵,没有办法和谐沟通。于是在女儿 一岁多的时候,我们商议分居,彼此冷静一下。在此期间,我们都没有去办手续,其实还是希望能不走到离婚这一步。但我们用这段时间认真反思,也很认真地聊过之后,还是觉得两个人因为成长背景、价值观的不同,在亲密关系中的需求确实太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应该分开。我们还爱对方,但就是没有办法生活在一起。因为只要在一起,双方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去控制对方,想让对方妥协。所以,等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我们两个就去办了手续。这些准备包括商量如何共同抚育孩子,对双方父母如何交代和善后。当父母看到我们做出的如此成熟的决定时,也就顺其自然地接受了。所以我们的分开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还没和马骋相见之前,便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个每天忙碌得快快乐乐的她。上午,她在政府机构开会,讨论为社区提供心理服务的模式;下午,她去为消防官兵讲恋爱课;深夜,她刚刚结束在交通广播中的心理节目直播,满心的温暖和喜悦……朋友圈的另一半内容,就是她和女儿到处玩耍的记录。
离婚前,我也假设过,如果孩子问我“我为什么没有爸爸”,我该怎么面对。后来,我发现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孩子有爸爸!不管我们两个是不是在一起生活,她的爸爸都是在的。而且,对于孩子来说,当时我和她爸爸以前处在婚姻的困局中的时候,其实对她的成长更不利。比如我们虽然会避开孩子争吵,可是我的情绪在压力下是不受控制的,我会因为女儿起得太早或睡得太晚表现出不耐烦,或者很容易想起什么就开始哭。
所以在分居阶段,我们对这件事也进行了很好的沟通,我们都愿意通过给孩子一个让她觉得稳定、有规律、安全的环境,来将父母离婚对她的影响降至最低。比如她爸爸每周会来陪她一整天;如果时间充裕,他会带女儿一起旅行;每年春节爸爸会陪着她;包括我女儿幼儿园的所有亲子活动,都是她爸爸去,还参加节目表演,这都让女儿觉得特别自豪。我们给女儿呈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我想她还不懂婚姻的意义,但是只要她知道爸爸妈妈都爱着她,都规律地生活在她身边,就好了。
而且我发现,我们分开后,反而在教育问题上能够更好地沟通。而之前,我们经常因为孩子发烧了去不去医院,不自己吃饭是喂还是饿,等等吵得不可开交。其实后来我发现那个时候的我们,并非在争论养育问题,而是在争夺这个家谁说了算的权力,都是试图控制对方的一种外在形式。而现在,我们非常能理解对方为孩子好的心意,也更能对一些养育分歧达成共识。
分居的一年,也是我开始全面客观思考未来生活的时间。因为我生完孩子之后基本就是在家待着的一种状态。那时候我就开始想我要干点儿什么,我需要先“自救”。其实我家自己有公司,我可以去挂个闲职,但我觉得那不是我希望的成长和生活方式。于是我决定从事自己的本科专业,心理学。以前没有向这方面发展,是觉得自己太年轻了,现在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我觉得我可以做好。于是我开始尝试着接一些个案,做一些媒体的节目。现在我和心理专家柏燕谊成了合伙人,开了心理咨询公司,最近忙得脚朝天。我妈妈有时候不理解我,尤其是放弃家里清闲的工作去拼命,因为我一忙,她还要帮我照顾孩子。这时候,我就会撒娇或者一边哭一边真诚地告诉她,我这是在为女儿做出榜样,我想让她知道,她的妈妈很努力,她的妈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当然,也需要好好地哄哄老太太,买漂亮的裙子,关心她。其实没有妈妈忍心不帮自己的女儿。
1生活里最好有职场,这样生活才能平衡,不至于倾斜到失衡。如果实在没有机会工作,也要有自己专注的一份事情。不能过度地去关注孩子,那会让你的爱变成爱暴力。
2跟孩子怎么谈离婚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觉到这个世界没有太大的变化,他依然是安全的,这更重要。
3不要把因为婚姻产生的仇恨带入下一段的生活,这会给孩子附加很多无形的伤害。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孩子当成借口,更不要把孩子当成惩罚或报复对方的工具,也不要把“单亲家庭的孩子很惨”的观念传递给孩子。
4接受自己绝望的情绪,但要积极地换一下环境,真正去做一些事情。有的时候,换个环境,也可以帮你换换思维角度,不再钻牛角尖。
5学会倾诉。如果有朋友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可以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其实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帮助自己,但是有人在听依然很重要。
6多带孩子接触自己的各类朋友,尤其是一些男性朋友,让孩子了解到这世界上具有许许多多具有不同特点和生活方式的男性。
7如果考虑再婚,要客观对待孩子的反应。既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又不能将孩子的情绪全部解释为他不能接受这个人当新的爸爸,其实孩子对任何一个陌生人都需要接受的时间。
8那些还在问自己是否要离婚的妈妈,这不是个非A即B的简单选择题。而且每个家庭都不一样,每一对夫妻的情况也不一样。了解自己,了解双方的需求比得到别人的建议更重要。
9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做出榜样。自己的独立和内心强大,努力自我成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对孩子持续性的影响,是对他最重要的人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