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 义
唯美影像:
从专业走向出众
文/郑 义
时光荏苒,转眼间,从大学毕业到工作至今已有十余年,回首往事,有过成功后难以言喻的喜悦,也有过失败后不愿回首的沮丧、失落和悲伤。一次次地重新振作,一路走来,足迹旁洒满汗水,且行且思量。于闲暇之余,感悟着成长的欢乐;于细微工作之处体会着医学的困惑与不确定性。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这是雷锋日记里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发挥最大的潜能,做出最大的贡献。我们选择了医生这一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
影像科工作,和临床大有不同,这里没有太多的悲欢离合,也看不到一个病人从入院到康复治愈,或中断治疗又或是死亡。影像科里,病人最关心的是时间和诊断结果。记得有一年深夜,一位老人在家中不慎跌倒后昏迷不醒,家属紧急将其送至医院。进行了头颅CT检查,检查结果提示正常,这样的检查结果与临床检查结果极不相符。通过在CT工作站上反复查阅图像,终于发现了其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早期征象,立即把这可贵的信息提示给临床诊疗医生,为临床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措施给予了重要帮助。二十四小时后,病人复查CT,右侧大脑半球大脑中动脉血供区明显梗塞征象。影像人始终坚守着,以人为本、全人医疗、人文关怀的价值观,及时、快捷地为临床提供正确的检查结果,为救治病人的生命赢取时间是一名医学影像科医务人员的首要职责。这里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每天180人次的影像检查,每个病人的登记、摆放体位、扫描、图像排版、胶片打印、报告书写,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影像科人的辛勤汗水、团队协作;每个病人300余幅的影像图像,工作站上鼠标飞舞,肺窗、纵隔窗、骨窗,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容积成像、血管重建、冠状动脉成像,从二维到三维,从原始图像到后处理图像,从腔内到腔外等,我们聚精会神、目不转视,每一帧图像都需要我们仔细阅读,同病异影,同影异病,更显示了医学影像学的不确定性,每一个病例都需要我们认真鉴别、做出诊断,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影像学信息。但正如袁钟老师讲,我们看的不只是CT、MRI灰白图像,而是我们图像后面的病人。一张笑脸,一句安慰,一次充满关爱的抚摸都会带给患者一份解除病痛的温暖,一份战胜病魔的信心,一份重新生活的力量!还记得有一个60岁的老年女性病人,体检发现左肺上叶一个直径约为1cm的小结节,通过仔细观察,病变边缘不规则,呈浅分叶生长,可见长短不一的毛刺及脐凹征,局部胸膜牵拉,有恶性肿瘤的影像学征象。经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详细与病人、家属交待——病人患有恶性肿瘤,但现在是早期发现的,从肿瘤的大小、形态、周围结构分析,没有远处转移,应该尽早进行临床治疗,预后会很好。这一席话给予了患者及家属安慰,消除了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肺腺癌,家属来到科室对我们表示极大的感谢。距今病人手术已有十年,每年都会来科里看望大家,感谢我们挽救了她的生命,使她能够尽享天伦之乐。
作者单位/承德市中心医院
影像科医生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多少次,为了疑难病例的诊断,我们冥思苦想、夜不能寐;多少次为了影像新技术的开展,我们通宵达旦、设计计划;多少次,为了准备好专业讲座,我们秉烛夜读。不懈地刻苦努力、精益求精,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团队协作、什么叫持之以恒、什么叫学以致用。真正理解了汪大正老师讲的“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的深刻含义。
“出众”在字典中的解释是“超出众人,才华出众”。我们虽志向远大,但还谈不上才华出众、成就非凡。只是用勤奋的脚步,努力追求着完美与卓越。正如葛文德写的,医学之美在于思维之花的绽放,从不思到寻思,从浅思到深思,从顺思到反思,从技术之思到哲理之思。
再多的话语不过是一瞬间的激情与智慧,朴实的行动才是成功之路上的鲜花。我们会用我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上进心,让每一位患者感到温馨、舒心、放心,做一个有温度的影像科医师。
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通过勤奋的态度、正直的品格、创新的精神,共同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专业走向出众。
无题 摄影/严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