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市场,新商机

2016-09-13 06:42裴恩奎
商业文化 2016年24期
关键词:莫迪印度经济

文/裴恩奎

印度:新市场,新商机

文/裴恩奎

如今,印度的城市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1991年,印度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约25%,2011年这个数据已一路攀升至31%,换句话说,约有3.77亿印度人是城市人口。然而,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并未就此止步,2030年,印度预计将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新兴市场中,印度在2015年尤其被外界看好,而中国则面临光环褪去的现实。

瑞信2015年新兴市场消费者信心排行榜显示,印度从2015年的第四名跃居第一位,成为得分最高的国家。而中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一下滑至第五位。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维持2015年的排名,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和第七位。俄罗斯排名下滑,与南非一同垫底。

似乎一夜之间,外商投资风向标变了,32%的商界领导人认为印度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得票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昔日的三哥正悄然崛起。

据The Asia Foundation文章,印度超过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根据印度政府最新的经济数据,在2016年第一季度印度的经济上涨7.9%,在2015财年至2016财年印度的经济上涨7.6%。在全球经济低迷期间,印度经济的发展形势令人欣慰,但仅在几年之前,印度经济的年度增长值仅徘徊于4%至6%。

一方面,很明显全球的经济因素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印度每年约70%至80%的石油依赖进口),全球油价下滑使印度经济发展大为受益,柴油和汽油价格的降低减少了印度目前的财政赤字,同时减少了印度对燃料的大量补贴成本。

另一方面,印度莫迪总理上台后,大刀阔斧提出了十多项改革目标,立誓要把印度变成印度制造强国。高调启动“印度制造”计划,提出将印度打造成新的“全球制造中心”。

在国内方面,印度已经加大努力、促进其作为全球的主要制造业中心发展。莫迪总理的“印度制造”口号鼓励着外国投资者大量涌向印度。这样可以加强印度的制造业基础、提高工人技巧、每年新创约1000万就业岗位,同时给印度新一代人增加了机会。莫迪总理也开始与全球各国加强友好合作关系,仅在2015年,莫迪总理就会见了全球26个国家的首脑。这不仅加强了印度与各国的关系,同时也促进了外商对印度的直接投资。根据印度政府提供的官方数据,在2016年1月份,外商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

印度政府也开始采取监管措施以为外企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在2015年,在世界银行编纂的189个国家的经商便利指数上,印度排名第134位。通过对一系列陈旧的法律政策进行改革,引用单窗口和在线程序、改善电力和其它基础设施,印度政府已经努力简化了外国公司的开办程序流程及经营流程。

2016年5月,苹果公司CEO库克访问印度,宣布在班加罗尔建立iOS应用设计和开发加速器,并表示考虑未来将全部生产线搬至印度;另外,苹果公司及其代工厂商富士康已经达成意向,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购买1200公顷土地投资100亿美元建立工厂,用于制造iPhone手机。事实上,苹果和富士康绝非个例,包括三星、IBM、通用电气等公司在内的一大批国际先进企业以及海尔、中兴、TCL、Vivo等国内企业已经敏锐地洞察到了印度经济潜在的巨大机会,开始抢先布局。

印度是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巨大市场,中印两国经济也有一定的互补性,印度经济增长毫无疑问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机会。

7.5%的GDP增速,超过12亿的人口……正在打造“黄金十年”的印度,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公司眼中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市场。

印度之都班加罗尔市

在印度看到大象过马路不稀奇

印度孟买象神节

印度国际收支模式的风险极高,经常项存在大规模赤字,资本项波动剧烈;印度外汇储备的增量和存量数据均不容乐观。

印度经济上一轮的黄金期始于21世纪初,终止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在刺激政策帮助下出现了两年的回光返照。其中,2005~2007年维持了三年9%以上的增长速度。其间,印度模式、金砖国家、龙象之争等话题风靡全球,印度与中国并称世界经济火车头。而其2011年之后的经济增速下行,乃至连续两年增速低于5%,明确宣告了印度已从繁荣走向衰落。

印度经济的快速衰落是有原因的。其经济结构存在偏颇:重消费(占比GDP近7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轻投资;重服务业(占比60%),轻制造业;重内需,轻出口;重高新技术产业,轻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经济结构中的“短板”比较突出:工业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便利化程度差。

自2011年以来,印度经济结构中的短板问题在国际环境转变的背景下日益突出,资本形成增速大幅走低,投资下滑和制造业萎缩的趋势严重,导致工业品严重依赖进口,国际收支稳定恶化,面对外部冲击的抵抗力弱化,加上货币贬值、输入型通胀传导和资本外撤则进一步推高了消费开支、抑制了投资,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在货币政策方面,当前货币决策者的思路为“抗通胀”大于“稳经济”,货币端易紧难松,几无腾挪空间;从财政政策而言,当前印度财政赤字大、债务负担重、融资成本高,政府优先进行财政整顿计划,难以助力经济增长。因此,印度经济能否崛起将主要依赖印度经济改革的前景。

印度经济的一个重大隐患是应对外部冲击的“抵抗力”很差,这是印度卢比异常脆弱的重要原因。印度国际收支模式的风险极高,经常项存在大规模赤字,资本项波动剧烈;印度外汇储备的增量和存量数据均不容乐观;印度外债风险水平高,规模达到4406亿美元,超过外汇储备规模,占GDP的20%;印度国际投资头寸表不健康,属于典型的净负债国,且负债水平高。因此印度卢比是最脆弱的货币之一,容易大幅贬值。

印度目前总体情况与中国经济上世纪80年代相似,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便宜、基础设施落后、对外资外贸依赖性低、金融市场很不发达。中国经过了30年的大力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发展和对外开放,资源和劳力使用都已到了极限。而这些在印度都具备,其人口结构更是“低龄社会”,未来40年,其劳动力人口将大幅增加40%。

然而,过去印度的发展受限于两个因素,一是缺乏令印度人认同和追求的发展模式和未来愿景。二是印度教派、政党林立,权力分散,国家难以持续有效地推动改革。

如今,随着缔造“古吉拉特经济奇迹”的莫迪上台,并带来了经济状况和资本市场的“开门红”,为解决这两个瓶颈提供了契机。“古吉拉特模式”和中国改革开放早期的广东模式很相似,其发展给当地人带来的利益给其他地区的印度人以示范。

在政治上,莫迪领导的人民党结束了国大党对印度政治的长期控制。在2014年5月的印度议会选举中,莫迪领导的人民党以压倒性优势赢得大选:人民党获得282个席位(共545席),30年来首次单独成为议会多数党,而该党领导的全球民主联盟获得334个席位,获得绝对多数。强势政治背景使得莫迪政府的执行力得到加强。

印度新政府未来五年的施政计划基本拷贝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思路:1.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海外投资,加快大型商业项目审批流程,甚至允许外资100%控股印度国防企业;2.优先发展工业和制造业,将印度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中心”;3.通过加强与私人部门合作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4.优化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简言之,当今印度拥有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比较优势,又有着良好的民主监督。如果莫迪政府能将这两者的潜力都发挥出来,印度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并非不可能。

猜你喜欢
莫迪印度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印度人拿莫迪做了上百个App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山哈·印度摄影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