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明
2016年2月12日凌晨,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一代艺术大师阎肃忠魂陨落,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不禁感伤。其实,得知2015年9月14日阎肃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梗住进医院并一直昏迷后,我就一直挂念着他。不为别的,只因我是他的忠实“粉丝”且与他有一面之交。
进入本世纪初,我不知怎么迷上唱歌,记得当时买回一大摞怀旧性的老歌剧、老电影光盘后,业余时间就在电脑上放,一看就爱不释手。我不会简谱,只能在电脑上一字一句地边听边记歌词,几个月下来有的竟然能模仿着唱了。特别是歌剧《江姐》,我几乎能唱出全剧。
2014年7月1日晚,我在大同市工人文化活动中心一宫(原雁北影剧院)观看由市歌舞剧院排练的歌剧《党的女儿》首场演出。闭幕时,当大幕徐徐落下后又拉开,没想到阎肃老人出现在舞台上,很多年轻观众慕名跑上台同他合影留念。我犹豫了半分钟,按捺不住一颗激动的心,也跑上去凑到阎肃的身边,同众人一起与这位备受敬仰的老人合影。原来阎肃并不严肃,他一脸和蔼,谁上来跟他合影他都笑呵呵的。他个子不高,红光满面,说话用共鸣腔发声,如洪钟大吕,铿锵有力。
我不是为了蹭名人的光,而是出于发自内心的崇拜。大型民族歌剧《党的女儿》是总政歌剧团根据20世纪60年代同名电影改编的。该剧描述了1935年苏区处于革命低潮时,女共产党员田玉梅坚持带领群众与敌人斗争,并在被捕后视死如归、慷慨赴义的故事。该剧作为总政歌剧团的红色经典保留剧目,多年来一直未对外授权,这次作为中央院团对地方院团的一个扶持项目,零费用授权大同市歌舞剧院演出。阎肃是作为《党的女儿》编剧、剧作家、词作家来大同的。我在观看中,仿佛又一次被带到那个白色恐怖年代,又一次感受到早期共产党人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的大无畏气概和凛然正气。
我在观看中发现,《党的女儿》同《江姐》风格有些相似,确出于一人之手。记得《江姐》剧中有几个高潮,一是江姐看到城楼上悬挂着的华蓥山游击队纵队政委、丈夫彭松涛的头颅时“心如刀绞痛断肠”;二是在上山后见到双枪老太婆,两人都“不愿把伤心事说出口”,一旦点破噩耗后“当着我亲人的面,有泪尽情流”,“且把那悲痛仇恨化为满腔火”;三是在敌人的监狱中面对死亡,江姐“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粉身碎骨心也甘”,临刑前“脸不变色心不跳”。她用血泪告诉我们后来人,“别把这战斗的年月轻忘掉”。这几段唱词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阎肃
阎肃所以能写出如此催人泪下的作品,同他的经历有直接的关系。他出生在河北保定,1937年随全家逃难到重庆,进入一所天主教修道院的学校学习,当修道院准备将他培养为未来的神父时,他却报考了重庆南开中学。在学校里他读过《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论》,在重庆工商大学求学时又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投入学生运动。1952年,他作为西南团工委青年艺术工作队宣传员,两次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头天他还见着的一张张年轻面孔,隔天就成了一具具遗体,而且山岗上的一座座墓碑无不朝着祖国的方向。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他伫立在墓碑前做出了一个重大选择:当兵!于是,回国后就加入了西南军区青年文工团,穿上了军装,还入了党。从此,他的人生和艺术获得了能够扎下深根的精神沃土。
阎肃的作品所以能打动人,缘于他特别接地气,对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空政文工团工作时,拉大幕、管汽灯、跑龙套,什么杂活都干,而且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为了让他体验生活,组织上安排他下连队当兵。他扑下身子,打背包、出操、走队列,摸爬滚打,跟着老机械兵擦飞机、充氧、充冷、充气、加油,无所不干。在实干中他才真正懂得什么才叫一个兵。
一身正气是阎肃给人的最深印象。他从艺60年来,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对党、国家、军队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无不知晓。他从不脱离时代,但同时又拥有一颗童心。他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归纳为“四悟”:一是要想甜,加点盐,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二是要把握好人生四要素,即天分、勤奋、缘分、本分;三是要永远怀有一颗童心;四是要学会爱。他恪守“对上不伸手,周围拉紧手,工作有一手”的人生准则,严格按照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尽管从未担任过领导职务,但从毛主席、周总理开始,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曾接见、赞扬、勉励、关心过他的创作,让他如沐春风。
我特别注意到,2014年10月15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阎肃的发言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位84岁的文艺老兵动情地说,延安文艺座谈会,明努力方向、开风气之先、启一代文风,正本清源,振奋了全国人民;今天,我举双手赞成开这样一次文艺座谈会,期待着这次会议能够振聋发聩,润物扬帆。接着,他痛心疾首地说:“近年来,我总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社会上绯闻、丑闻等纷纷闯入眼帘、聒噪不休,好像这才时髦夺眼球,甚至香臭不分,越黑越火,让我着实感到有点寒风嗖嗖。一开始,我以为只是偶然现象,一笑置之;渐渐地我从一些青少年的反映和津津乐道里,感到不可等闲视之;最后我感到冷风刺骨,不能就这样听之任之了。”记得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注视着他,认真地听、记,并报以首肯的表情。座谈会结束后,阎肃才思泉涌,一首新的诗作在他笔下喷涌而出:
行进队列中,昂首挺起胸,
一身阳刚正气,威武又光荣。
前进队列中,青春火正红,
呼啸风花雪月,燃我强军梦。
铁马秋风,激荡豪迈心胸;
战地黄花,抒发壮丽深情;
楼船夜雪,磨砺英雄肝胆;
边关冷月,照我盘马弯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年,我也进入花甲之年了,虽然远没有阎肃老前辈那样的五车之学和八斗之才,但要学习他那种对党忠诚、意志坚定、爱憎分明、精益求精的伟大精神和宝刀永远不老的豁达心态。我的业余生活没有别的爱好,就是读报看书作小文,在临近退休的这一年里,共发表文章30多篇,古体诗300多首。还获得《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主办的 “我的父亲母亲”征文三等奖,《大同日报》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有奖征文三等奖。
我是阎肃的忠实“粉丝”。国之泰斗,见一面足矣。
(责编 孟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