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德民
向生活讨诗意 以笔墨彰时代—记我社书画院第二回专项展
◇尤德民
近日,《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举办了第二回专项展,集中展示了我社书画院院聘画家在山水、花鸟、人物方面的创作水准,体现了画家们近期的思考,以下针对这三个画科分而述之。
传统山水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讲究“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因此,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认知主体便在于心,在于目视而心领神会;对客观物象的外在形似需求,则体现在画家自己对胸中丘壑的营造上。在实际创作中,绘画者尽管要细致把握所描绘山水的真实,但又不必过于拘泥于传达自然真实,画家笔下所要传达出的,主要是心灵对自然山水的体悟。我社书画院院聘画家邀请展·山水画展(第二回)提名的画家为徐忠平、吴泉棠、程翔宇、马良书、田茂国、孙良利、包洪波、张东林、吴锦川、周燕,他们笔下流露出的线条空间、氤氲墨色,无不渗透着他们不同的禀赋性格对其作品中情感的塑造。这种各自迥异的画风特征和情感诉求,又分别映衬在他们画面所呈现的线条、墨色及空间处理之中。这十位画家,均研习传统绘画多年,他们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细致解读和临摹体验、对中国山水画那种宁静旷达的情怀的追求,借助笔墨语言营造出幽远苍莽意境,与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阅历所形成的颇为相似的传统绘画语言相吻合,逐渐使自己的创作进入一种“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的境地。
写意花鸟画在宋代以后才得以慢慢成熟。明代徐渭和清初“四僧”之一的八大山人,将写意花鸟画以传统的状物抒情为主的这一脉发展到极致,他们甚至采用象征性的手法来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悲愤情怀。至此,中国写意花鸟画已经完全成熟,后来者诸如吴昌硕、齐白石等都是在个人风格和审美趣味方面为这棵艺术之树增枝加叶而已。我社书画院提名范天明、任之、伍小东、潘小明、蔡智、林兵、李小龙、杨僖宏、韩斌、刘宬一这十位院聘画家参加花鸟画家(第二回)的展览。在他们的作品中,中国花鸟画那种“似与不似之间”的奥妙与精微,以及借助笔墨语言所营造出来的诗化意境,已不仅仅是常人所说的浓淡干湿,也不单纯是某家某派,其画面意境的塑造是与他们的情感、画技息息相关的。可以说,传统绘画中“我自有我法”的艺术法则,通过他们各自的实践创作,最终赋予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生命精神。
徐忠平 水碧山明锦障开 136cm×68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传统中国绘画发展到近现代,因为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出现了一次剧烈的变革,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人物画—它几乎完全抛弃了传统中国绘画的成熟模式,形成了借用西画造型手法、仅保留中国绘画材料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特别是解放以后到“文革”期间,不仅是中国人物画,当时几乎所有的美术作品都已经发展成了为政治服务的工具。“’85美术新潮”的到来,给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美术现代化革命,艺术家被压抑在心头几十年的创作自由得到充分的爆发。这种完全模仿西方现代主义风格、建立在另外一种全盘西化基础之上的美术现象,其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原创性、民族文化归属感的缺失都是致命的。今天,中国人物画创作已经没有了那样的盲目性。在表现语言和文化价值取向方面,大家更加注重向传统绘画经典作品学习,又同时注重向其他外来艺术和姊妹艺术学习,形成了既兼顾造型又注重中国传统笔墨的画法。另外,画家更加注重突出自己对社会、文化和人生等诸多问题的独特思考,力图通过作品传达出自己的某些观点。在画面构成和构图方面,更加注重形式感,在表现语言方面有的更加强化画面点、线、面的综合运用,从而增加了画面的视觉效果,有的则强化中国写意画所独有的书写意味,从而增强画面的表现性,让画面赋予了许多新的时代特色。本次《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邀请到的十位院聘人物画家是陈卫建、孙海青、赵锦龙、壁光、薛晓喜、刘艺青、李静、杨晓刚、张建华、窦良羽,他们都是各地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人物画代表画家,其作品基本可以反映出当下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特点。更重要的是,他们大都受过学院科班的造型训练,具备很强的造型能力,也有较为宽泛的知识面,通晓中西方美术史,且都多次参加国家级各类大展并获奖。另外,他们同时也向中国传统经典作品取法,有的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研究和理解。我们看他们创作的大型作品,人物造型严谨,又注重用笔的松动和墨色的变化,画面整体架构协调而合理。他们的盈尺小品画,笔墨灵动自然、意味十足,颇得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精要。
近现代的中国,政治格局发生了剧烈震荡,国力的落后进而导致了文化的落后。人们开始迷茫,进而转为把包括中国画在内的中国文化进行全盘否定,即便是“’85美术新潮”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也没有摆脱西方文化的牢笼。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开始反思,现如今,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使得一些尚在十字路口徘徊的艺术家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现代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国政治、军事、商贸、旅游和文化交流等互动频繁,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保持并发扬自身的文化特色、凸显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了其核心问题。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表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努力下,当代中国画家定能创作出“笔墨当随时代”的优秀作品。《中国书画》致力于推广这样的作品,愿为这样一批中青年画家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张建华 渔歌唱晚 200cmX300cm 纸本设色 2006年
田茂国 写生笔记 纸本墨笔 2016年
范天明 秋实图 纸本设色 2016年
伍小东 一年好事在 68cm×68cm 纸本设色 2016年
壁光 都市人物 200cm×70cm 纸本设色 2016年
周燕 小园 138cm×34cm 纸本设色 2016年
韩斌 醉东风 纸本设色 2016年
窦良羽 冬者岁之余 68cm×45cm 纸本设色 2014年
潘小明 春和景明 68cm×68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林兵 朝云都染墨香来 纸本设色 2016年
李静 惠风清和 97cm×46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杨僖宏 清闲无俗事 136cm×46cm 纸本设色 2016年
马良书 杏花春雨江南 68cm×46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杨晓刚 南渡北归 180cm×160cm 纸本设色 2016年
责任编辑: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