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藏于雪线还遭觊觎雪豹:镇守雪山王者也堪悲
◎田野
祁连山上住着一种神秘的大型猫科动物。它们昼伏夜出,攀岩越野如履平地;常年生活在寒冷的高原雪线之上,它们犹如行踪诡秘的隐者,人就算到其栖息地成天蹲守,也难得一睹它们的风采。它们就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动物——雪豹。
“雪山之王”雪豹的尾巴大而长,有助于保持平衡。
雪豹因为常年生活在高山积雪地带而得名,有“雪山之王”之称。它的皮毛细软浓密,呈灰白色,背部和侧身都带有黑色的斑点和圆环,在中国也被称为“艾叶豹”“荷叶豹”“草豹”。资料显示,雪豹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12个亚洲国家,它们的势力范围几乎与高海拔山脉分布完全吻合,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食肉动物。我国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都有雪豹的栖息地,可以说哪儿有雪线(常年积雪带的下限),雪豹就在哪儿生活。
雪豹身长约100~130厘米,最大的体重约75公斤,体格和其他常见豹属动物差不多,但头部明显较小。雪豹有许多适应高寒环境的生物特征:身体粗壮、毛厚、耳小,有助于减少身体热量散失;大且披毛的脚就像穿着4只雪地靴,可以分散体重在雪地上的压力,不会在松软的积雪上陷得太深;鼻腔较大,能吸入更多氧气的同时也更好地暖化冷空气。
另外,雪豹长着一条大得略有“违和感”的尾巴,长度约是体长的3/4,并且粗壮有力,是它有别于其他豹属动物的标志性特征。在陡峭的山地奔跑时,这条长长的尾巴可以帮助雪豹掌握平衡;在寒冷的环境中,这条尾巴又可以伸到面前盖住口鼻以保持体温。
雪豹作息习惯是昼伏夜出,每天清晨和黄昏是吃饭和活动时间。它们感官敏锐,行动敏捷机警,跑、跳、爬等运动技能在雪地中照样炉火纯青,以大型猫科动物特有的伏击式猎杀进行短距离快速捕猎。
和家住非洲的猎豹相比,雪豹并不挑食,岩羊、北山羊、盘羊等高原动物是它们的主食,也捕食高原兔、旱獭、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以及雪鸡、虹雉等鸟类当甜点。实在吃不上饭时,偶尔也会偷袭牧民饲养的禽畜。
雪豹的垂直活动范围很广,海拔2000~6000米的范围内都能生活。夏季,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线边缘是它们最爱光顾的地方,那里有它们喜欢的裸岩和高山草甸。由于雪豹身上的“迷彩”与裸岩块斑相似,猎物很难察觉它的存在。到了冬季,它的活动范围随猎物的迁徙下降到海拔2500米左右,到高山灌丛和山地针叶林觅食。由于高寒地区猎物密度低,雪豹往往是一周才吃得上一顿饭。为了这顿珍贵的饱饭,它们要长途奔走,按一定的路线绕行于一个地区,几天才能返回。
雪豹两年生育一次,每胎2~3只。
雪豹主要以天然石洞为家,多成对同居,每年春季交配。发情期正值杜鹃花期,故有“杜鹃花开豹闹春”的说法。雌雪豹孕期93~110天,每年五六月份产仔,通常每两年生育一次,每胎2~3只。雪豹一年换一次毛,雌雪豹会将它和幼崽换下的毛收集起来压在身下,天长日久就成了一片温暖柔软的豹毛毡。
刚出生的幼豹体重约300~700克,体长约24厘米,通体带有浅玫瑰紫色,身上的黑色环斑轮廓不清、黑灰相杂,到1周多才睁开眼。在幼豹出生的半个月内,母豹会精心哺育,很少离开。我国《野生动物》期刊发表的《母雪豹舍身为子报仇》一文曾写到,一只幼豹被秃鹫捕杀后,为救幼豹而伤痕累累的母豹装死吸引秃鹫啄食,待对方接近时一口咬断它的脖子,最终与秃鹫同归于尽。
小雪豹成长到18~22个月时开始离开母亲独立生活,两三岁时达到性成熟。一旦独立,幼豹就会离开故土,长途跋涉寻找新家,这可能有助于避免近亲繁殖。野外雪豹的寿命约10~12年,动物园里的雪豹则可以活到15岁。
雪豹处于高山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和食物链的顶端,是雪线地域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通过控制野生有蹄动物的数量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亦被人们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和很多珍稀动物的境遇相似,雪豹华美而优质的皮毛成了偷猎者难以抗拒的诱惑。尽管专挑人迹罕至的地方生存,雪豹也时常难逃枪口的觊觎。“只见雪豹皮,不见雪豹”是美国博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的痛心呐喊。
中国将雪豹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名单中。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雪豹定为“濒危”等级。目前,全世界现存的雪豹种群数量乐观估计有4500~7000只,中国境内的雪豹栖息地占全球六成,雪豹的数量也最多,约2000~2500头。另外,还有六七百头雪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动物园中。尽管它们已能完成笼养条件下的人工繁殖,但由于很难适应低海拔地区的湿度、温度、气压和日照变化,繁殖的数量仍然比不上捕获入园的数量。如果雪豹消失,意味着高山生态系统的某种崩溃。
本栏目责编/叶晓婷 yexiaoting@vip.163.com
一只死去的雪豹。雪豹藏于雪线之上,因为珍贵的皮毛仍被觊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