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英英
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在中国
◆郑英英
对1983年以来中国知网上有关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论文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介绍国外、引进理念和探求启示、自我发展两个阶段。
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国;发展脉络
多元文化教育以文化多元为前提,保护多样性,尊重差异是多元文化论倡导的主旨,也是多元文化教育得以产生发展的理论基点。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界定,不同领域的界定稍有差异。美国著名文化问题专家S.尼托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就是“在制定教育政策、规划教育内容、培训各种教师、构建教育体系时,应首先考虑文化的差异,进而通过保证每个学生,不论他们在肤色、眼眶形状、种族出生、身体和谐力度点、性别和性取向等方面有什么差别,都拥有获得智力、社会、心理发展的一切必需的机会”。[1]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引入我国,对我国民族教育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在我国的引入、传播和发展状况,对于进一步深化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和本土化民族教育理论建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笔者以2016年4月14日为节点,在知网高级检索中,以“多元文化教育”为主题展开检索,共计得到相关论文2261篇,去除相关度不高的文献,共计得到相关文献1260篇。不同年份文献数量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始于1983年,直到20世纪末,每年的相关研究文献数量都比较少。从世纪之交到2005年,文献数量有所增加,但每年仍然不足50篇。从2006年到2010年,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文献出现了井喷之势,增长较快。近年来文献数量增长速度趋缓,开始稳定在120篇以上。
图1 1983-2015发表论文数量折线图
在对每年份的论文进行浏览阅读基础上,根据文章的被引数和下载量,笔者选取《民族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三个期刊所刊发相关文献、高频被引文献、高频被下载文献以及硕士、博士论文为重点进行阅读分析。参考各年份发表的论文数,在分析众多文献和专著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介绍国外、引进理念”和“探求启示、自我发展”两个阶段。
(一)介绍国外,引进理念(1983-1998)
本阶段共计文献47篇,源自17类期刊,其中《民族教育研究》12篇,《比较教育研究》5篇,《中国民族教育》4篇,《外国教育研究》3篇,这四种期刊所刊相关文献累计占到总数的51%。这一阶段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单纯对欧美国家的多元文化教育的介绍,二是对我国民族教育的研究,在对我国民族教育的概念界定、性质、研究领域、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时,涉及外国多元文化教育思想。
国外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族复兴运动。在我国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介绍最早是1983年的一篇通讯《第十一届欧洲比较教育学会年会在浮兹堡召开》。简讯报道了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多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教育问题。一方面,世界上许多国家是多民族国家,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另一方面,近年进入欧洲各国的移民增多,外藉工人也不断增加,对外国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些儿童有着本国或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所以如何使他们一方面接受侨居国家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又保持本民族文化传统,这就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教育问题。[2]这篇简讯的报道说明我国开始关注多元文化教育问题。间隔七年,1990年第二篇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文献英国盖詹德拉·维尔马的《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讨论》在民族教育研究期刊上发表,之后关于外国多元文化教育的介绍逐步增多。(表1)
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我国对民族教育的研究集中在理论建构方面,如1994年王鉴的《简论民族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1996年哈经雄和滕星的《民族教育学学科体系构成及现状》等。多样的民族注定了文化的多元,我国学者谈多元文化教育是和民族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这一阶段也只是略有涉及,并未展开研究。
表1 介绍引进阶段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代表性成果
(二)探求启示,自我发展(1999-)
本阶段共计文献1195篇,作者运用书目共享分析系统(Bibliographic Item Co-Occurrence Matrix Builder,BICOMB)软件对1195篇文献的关键词做了频次分析(表2),截取频次大于20的关键字段做了共现矩阵(表3)。由此得出,这一阶段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研究国外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一条是多元文化教育的本土化发展。
表2 1999-2015年关键字段频次分析表(截取频次大于20)
表3 关键词共现矩阵(局部)
本阶段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侧重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并试图总结国外经验对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另一种则侧重国内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努力将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1.研究国外谈启示
国外的多元文化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自己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1999年到2015年,我国学者对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这一阶段中国学者对国外多元文化教育产生的背景、发展的阶段、具体实践措施进行分析,探求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质,并对西方多元文化教育进行思索与批判。如余海波指出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思潮的兴起和发展是由美国现实社会状况所决定的,是社会中多元文化思想的反映,是美国历史上人权运动的一部分,是对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改进。[10]王侠介绍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单一民族学习课程、多元民族学习课程、多元民族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制度化过程。[11]
韩骅阐述了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理论基础和实践成果,指出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尚未很好解决价值取向和实际结果之间的矛盾,过分强调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价值的独立取向,有人甚至担心它会导致美国的分裂和崩溃。[12]王鉴阐述了多元文化教育的本质,分析反思了多元文化教育在西方面临的左派激进型批评:多元文化教育是阻止被歧视、被压迫的少数民族群体反对社会现实中不平等的地位和制度化了的种族歧视的一种体制和右派保守性批评:削弱爱国主义。[13]滕志妍的认为美国多元文化教育面临对主流文化的挑战,对共同语言特性的挑战,对宪法精神的挑战。[14]
在探求国外多元文化教育本质并对其发展进行反思的同时,我国学者也在学习经验,探讨国外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多元文化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师培养、双语教育等方面的启示。尹可丽从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背景、教育目标和实践模式出发,探讨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模式。[15]王鉴整理了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并比较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民族教育发展历程的异同,阐述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教育实践的启发。[16]黄宗植比较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在受教育对象、教育手段和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政策差异,阐释了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重视女性教育和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方面的启示。[17]周海燕、周景辉介绍了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与内涵,介绍了美国多元文化课程的设置和实施途径及其对中国语言教育和大学生文化教育的启示。[18]
此外,还有刘东霞的《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对中国藏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2006),张学强、富婷的《面向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师——美国的经验及其启示》(2009),江渝的《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对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启示》(2014)等。
2.多元文化教育本土化和多样化
1989年夏,费孝通先生赴香港中文大学作一次学术讲演,题目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篇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于1990年主办民族问题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学者形成以下共识:“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从而区别于其他民族;“一体”是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19]但此后几年间,对多元文化一体理论的提倡和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学领域。
从1999年开始,我国学者开始构建我国的多元文化一体教育体系。1999年王鉴《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课程本土化研究》一文提出本土化研究是在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撞击中产生的一种理性反思。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确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进行民族教育课程的改革。[20]2000年,王鉴又发表了《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本土化的现实困境与出路》[21]和《略论中国民族教育的本土化》[22],提倡确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的少数民族教育课程改革新思路,进行双语教学方法与师资队伍建设、多元文化课程设置的改革。王鉴教授2002年在青海民族研究发表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涵盖着全球多元一体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传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现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三个方面。2006年,王鉴教授和万明钢教授编写了《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指出多元文化教育的本土化有双层的涵义:一是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国的生根、成长;二是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中的“安家落户”并“反客为主”。[23]
2007年张学强、许可峰的《论“多元一体教育”的实质与我国民族教育的出路》指出“多元一体教育”的实质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发展共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理论是解决我国民族教育问题的科学理论。[24]
从2006年到现在我国学者对多元文化教育研究除关注民族地区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师培养外,也开始关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团结、学生就业、教育公平等问题。如钟志勇的《学校教育视野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赵德肃的《多元文化教育:传承多元民族文化的一种理念》,董丽的《多元文化教育中的教育公平》。此外,我国学者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在教育阶段、学科教学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1)涉及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个阶段
我国学者对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基本囊括了幼儿园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预科教育、特殊教育、远程教育等所有的教育阶段与类型,也开始关注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如马春玉《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浅探》(2007),江渝《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对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启示》(2014),王富强的《论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2007)等。
(2)涉及各门学科教学
由表2和表3我们可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我国学者研究较多的一门学科,但除此之外,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理论被学者熟知和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多元文化的学科教学,以硕士、博士为主。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体育、历史与社会等都成为学者们研究的对象,如张小鸥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影响》(2007),朱姝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设计—基于雪莉·希思的多元文化教育思想》(2014),席丙堯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多元文化教育研究》(2012)等。
[1]Nieto,S.AffirmingDiversity:theSociopolitical Context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2000.
[2]李其龙.第十一届欧洲比较教育学会年会在浮兹堡召开.外国教育资料,1983(4).
[3]盖詹德拉·维尔马.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讨论[J].民族教育研究,1990(2).
[4]詹姆斯·A·班克斯.美国少数民族教育简史[J].民族教育研究,1991(2).
[5]谢宁.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两本书介绍[J].民族教育研究,1993(2).
[6]王鉴.当代西方国家对多元文化的几种认识[J].外国教育研究,1994(2).
[7]余晓莹.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发展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1994(6).
[8]万明钢.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中的一个敏感问题——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测验与评定[J].世界民族,1996(9).
[9]刘丽红.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1997(6).
[10]余海波.当前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兴起的原因[J].中国民族教育,2000(3).
[11]王侠.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演进[J].民族教育研究,2004(6).
[12]韩骅.90年代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0(6).
[13]王鉴.西方国家的多元文化教育及其批判[J].贵州民族研究,2004(3).
[14]滕志妍.理想与困境—对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再认与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2008(9).
[15]尹可丽.国外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地区教育的启示[J].广西民族研究,1999(3).
[16]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西方民族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3(6).
[17]黄宗植.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及其实践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4(6).
[18]周海燕,周景辉.美国大学的多元文化教育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9).
[19]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 2010/01-11/2065576.shtml[EB/OL].20101-11.
[20]王鉴.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课程本土化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1999(3).
[21]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本土化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宁波大学学报,2000(1).
[22]王鉴.略论中国民族教育的本土化[J].民族教育研究,2000(4).
[23]万明钢,王鉴.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24]张学强,许可峰.论“多元一体教育”的实质与我国民族教育的出路[J].贵州民族研究,2007(5).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吝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