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如果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水平和质量没有明显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全面小康。从这一意义上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扶贫工作做得怎么样,取决于是否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目的所在。到2020年让所有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是党和国家在促进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一场标志性战役,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牢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更加深入人心。
二、我国当前扶贫脱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进展。我国坚持通过发展带动脱贫,大规模实施扶贫开发,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作出巨大贡献。一是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4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比2011年底减少5221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74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7.2%,比2011年下降5.5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8个百分点。二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2011-2014年,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新建农村公路124.12万公里,贫困地区累计解决7852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和354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完成1565.4万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贫困地区新农合参保率达98%以上,农村低保和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三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步伐加快。2014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达到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水平的65.3%,比2011年提高了8.2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实现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四是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探索建立了贫困县考核和约束机制,健全了社会扶贫组织动员机制,完善了投入机制。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扶贫开发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短板。具体表现在,贫困群体规模仍然较大。截至2014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国重点县和片区县的贫困发生率平均达22.1%。扶贫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扶贫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问题突出。一些中西部贫困地区还没有把脱贫攻坚作为主要任务。一些部门、单位和东部地区还没有把扶贫济困摆在应有位置。扶贫投入总量仍然不足、渠道比较分散、效率总体不高,面向贫困人口的普惠性金融服务机制还不健全。
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必须拿出硬办法,确保实现脱贫目标,决不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落伍掉队。“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对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当地又具备发展条件,但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的,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实现贫困人口就地脱贫。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贫困现状,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支持贫困地区科学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鼓励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合理有序开发优势能源矿产资源。
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实行搬迁安置。初步统计,“十三五”时期需异地搬迁的贫困人口约1000万人。要编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注意做好深入细致的动员工作,尊重群众意愿,做好统筹规划,落实资金和相关政策,循序渐进推进,保障搬迁人口有更多的稳定收入,与当地群众享有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扶贫搬迁要同城镇化建设、生态移民搬迁、发展非农产业结合起来,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安置搬迁群众。适当提高搬迁安置补助标准,加大贴息贷款规模,为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提供建房、生产、创业贴息贷款支持。
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不少贫困地区既是贫困地区,又是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还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少数民族群众世世代代在此生活,如果就近移民搬迁,很可能难以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而大跨度易地搬迁,离开了习惯的自然环境,他们可能不情愿,难以很快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生存发展条件差,但生态系统十分重要,需要保护修复生态的地区,对不愿意大跨度易地搬迁的群众,可以结合生态治理,实现生态脱贫。要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大胆探索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收益水平,增加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
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建立和完善输出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它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把新农合大病保险支付、医疗救助等结合起来,使患大病者得到兜底保障。加大贫困残疾人健康服务力度。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