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鲁振旺:看到一个新闻,雷军亲自出任小米研发和供应链的头了,这个才是对的。乔布斯是亲自参与爱疯的设计的,马斯克是跟研发团队同吃同住地玩命干出特斯拉的,大疆的汪滔也是设计的亲自管理者。雷军过去的精力都在各个项目上,主要精力还在开各种会,做各种秀,营销上投入太多,小米的产品设计和供应链跟不上,现在是小米生死存亡的时候,需要雷军自己站出来,跟团队日夜打磨出精品来。
@李成东:马云在很多场合说过“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直接把卖家群体忽略掉了。有人说:客户,既包括消费者,也包含卖家。显而易见,是不成立的,因为阿里对消费者和对卖家是完全不同的态度和待遇,甚至是对立的。阿里要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自己不肯掏腰包,就只能不断地去坑卖家,拉高了卖家经营成本!
@veryls:O2O三观点:1.用补贴把线下用户拉到线上的,线上纯买流量导到线下的,都是伪O2O,因为不经济;2.广告、补贴、地推、物流等,如果不是基于已有的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效率的改造升级,那就是无意义的空中楼阁式的浪费重复建设;3.不要以用户体验之名掩盖核心能力的不足(合理的用户体验成本),关注内源式自然增长,而非外源式拔苗助长。
@周士人:【价格与价值】高端客户对价格不敏感,对价值很敏感;低端顾客对价格超敏感,对价值不敏感。如果你公司95%是低端顾客,你能力再好也要倒闭。高端客户转介绍的也是高端客户,低端客户转介绍的也是低端客户;跟什么样的人一起就会吸引什么样的能量,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对客户也要筛选!
@智立方的杨石头:【客户为什么离我们而去?】因为得不到想要的,这往往同价格没有太大的关系,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1.45%的顾客离开是因为“服务”;2.20%的是因为没人关心他们;3.15%的离开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更好的产品;4.15%的离开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更便宜的价格;5.剩余5%离开源于其他原因。
@臭臭新说:【品牌如何在被人骂中获利】利用网民的情绪可以让事件迅速发酵,而骂人这种负面情绪则是所有情绪中发酵最快的。骂人的话题会迅速找到非常多的认同感,这让品牌和舆论迅速在社会化媒体扩散开来。同理,人也是一样……
@电商头条:2004年有人叫你做电商,你会不会觉得是红利?2010年有人叫你运营微博,你会不会觉得浪费时间?2012年跟你说微信公众号能赚钱,你会不会觉得我疯了?那现在一堆人跟你说哪里哪里有钱赚的地方,会是下一波红利点吗?红利点只可能在一个地方,就是你现在看着赚不到钱,但是想起来就觉得莫名有趣的地方。
@王利芬:所谓创业,就是从悬崖上往下跳,然后在坠落的过程中把载自己的热气球或者飞机组装好,然后发动引擎飞行,这就算创业中最顺利的,更多的人是在往下跳的过程中没有组装好飞行装备,或者组装好了发现没有燃料或者燃料不多。所以创业前三年死亡率百分之九十几。
@张有为:当下的企业差不多都进入了迷茫期,把电商说得头头是道,可怎么努力都很难赚钱,不赚钱算怎么回事呢?要改改思路,说起来头头是道的全网营销,讲得更玄的全渠道营销,一个概念套一个概念。千篇一律的是“痛点”,什么东西都套痛点,最后解决不了的就是自己不赚钱的痛点。
@杜子健:所谓V型经济,就是去年还好,今年不好,明年不好,后年很好,但你可能就死在明年的半路上;所谓L型经济,就是去年还好,今年不行,明年不好,后年更不好,但你想死还死不掉;所谓S型经济,就是去年不知道,今年不知道,明年不知道,后年也不知道,反正能让你死去活来就对了。
@松鼠老爹-章三疯:最好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每个人都是自我管理者,由他们自行勾勒出一个组织,所谓管理者、高管只是一个触发器、一个平台搭建者,我希望未来有一天的松鼠是:人人都遵循松鼠文化,人人都懂松鼠产品,人人都有领导力,人人都有理想!这个人人就是全公司的松鼠!PS:虚头巴脑的事情,值得去做,虽然很难做,但只要激活每个个体向往美好就可以做到!
@万能的大熊: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力强的员工容易离职,因为他们对公司内愚蠢的行为的容忍度不高,也容易找到好工作;能力差的员工倾向于留着不走,他们也不太好找工作,年头久了,他们就变成中高层,这叫作死海效应:好员工像死海的水一样蒸发掉,然后死海盐度就变得很高,正常生物不容易存活。
@曾航:徐达内说,过去半年微信排名前500的大号流量平均下滑了20%。这个现象值得思考。许多大号可以凭借快餐化的内容冲到很高的位置,但是如何能让用户持续喜欢,是不容易的。尤其是个人风格很浓厚而不是团队化运作的自媒体生命周期尤其短,写作就是往外掏东西,总有掏空的一天。做内容跟开餐馆很类似,一个口味很重的餐馆,比如以辣味为特色的,刚开始吃觉得很好吃,吃几次就厌掉了。推行内容IP化、团队化运作,是延长生命周期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