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太极拳拳势关节运动序列研究

2016-09-12 06:18李伟昂刘宪发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8期
关键词:孙氏肘关节角速度

李伟昂,刘宪发(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孙氏太极拳拳势关节运动序列研究

李伟昂,刘宪发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通过对孙氏太极拳典型拳势关节运动序列的相关分析,能有效地揭示出正确动作的“经济用力模式”,为今后此动作技术的教学及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参考,也为相邻学科不同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孙氏太极拳拳势关节运动序列。调查对象主要为孙氏太极拳传承人和全国冠军,共计8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以“孙氏太极拳”“拳势”“运动序列”“模式”等为主要关键词在知网数据库、优秀硕博论文及核心期刊中进行搜索,并利用国家图书馆及北京体育大学电子阅览室等检索相关信息,保证接下来的研究能够顺利完成。

1.2.2访谈法 设想论文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向北京体育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求教,通过访谈过程中的释疑解惑,获取众多有价值信息,促进研究的顺利进行。

1.2.3实验法 文章实验运用加拿大的实时无线传感动作捕捉及力学评估系统(FAB)对孙氏太极拳的拳势进行实验及数据采集。

1.2.4数据分析法 运用统计学的相关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相关拳势动作的界定

本研究选取的实验动作是孙氏35式太极拳前3个动作,主要包括无极式、太极式和懒扎衣,并对懒扎衣动作结构进行了阶段划分。

孙氏太极拳由无极式进入太极式开始,上肢关节没有明显的动作,主要通过右脚的撵扣为接下来进行正式练习做准备。懒扎衣拳势属于孙氏35式太极拳的第一个正式动作,单式动作较长,为了便于研究,根据动作外形变化,将该动作主要划分为6个阶段。本研究重点揭示从太极式接懒扎衣动作过程中的主要关节运动序列,以左侧肢体为例,揭示过程中动作的空间运动规律与特征,得出的相关结论同样适用于右侧肢体及其他运动项目。

图1 上肢运动准备期至开始运动情况反映

2.2单侧肢体拳势关节运动序列分析

2.2.1左上肢运动准备期情况 图1表示身体上肢运动前的准备至人体视觉能够主管感受到运动的左肩和左肘关节整体数据的曲线走势。结合人体骨骼模型的直观反应来看,肩、肘关节出现有明显的肢体运动时,二者最小的角速度均已达到50。/s,由此设定关节运动阈的起始点为50。/s,也就是说,只有当各关节的角速度达到50。/s时,才能直观地看到肢体外形的运动。但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得知,在角速度达到50。/s之前,依然有各关节数据的变化趋势,我们都知道,运动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运动是相对静止来讲的。结合太极拳自身本有的运动形式,之所以在此之前有关节角速度数据在不断变化,也许深层意义上讲就是太极拳的“内动”“内劲”,太极拳讲究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用意识引导动作,进而带动肢体关节,表现为外在的肢体关节运动。从相对静止到有明显的肢体运动,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将之称为“运动准备期”。

从本图1的“运动准备期”来看,肩、肘关节的角速度变化趋势相像,从图中各曲线变化的走向不难发现,肩关节的数值曲线首先达到了第一个明显的峰值,进而开始下降,在肩关节角速度下降的过程中肘关节角速度却在不断攀升,进而也出现了第一个波峰,接着和肩关节角速度曲线走势相同开始逐渐减小,在相继达到波谷之后,两条曲线开始上升,就这样波峰波谷相互变更着。也就是说,在肩关节完成第一个阶段动作向第二个阶段过渡的过程中,肘关节依然在延续第一阶段的动作,虽然二者的差距很小,但各关节依旧有运动的先后之别。当关节角速度数值达到50。/s时,表现为外在明显的肢体运动。由此分析可知,人体在运动前的准备期至外在明显运动,各关节内动的运动顺序是由肩而肘,继而向远端肢体传递。本研究选取的实验动作属于孙氏太极拳的起势动作,从图像可知,图中除了肩关节角速度和肘关节角速度,还有一条曲线,这条曲线代表的是躯干角速度的数值,在之前所说的运动准备期内,躯干角速度的数值几乎为0。/s,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便于进行相关研究,可以忽略不计。

2.2.2左侧肢体的运动反应情况体院版教材《运动生物力学》对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给出这样的阐释:“根据活动关节周围分布的肌肉生理横断面的大小来确定大小关节……生理横断面的大小直接与肌力的大小有关,生理横断面大肌力也大,反之亦然……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大关节首先对抗阻力……。”同样,结合具体拳势动作分析可知,目前就探究关节运动顺序而言,主要研究上肢动作的先后顺序,同时在运动准备期内,下肢动作角速度数据整体反映不太明显,且由无极式进入太极式,接懒扎衣动作开始之前,下肢关节没有明显的数据变化,无极式仅通过右脚跟的捻转顺利过渡至太极式,下肢做整体关节的运动。由此,就分析单一肢体关节而言,可以说明关节的运动顺序是从大关节带动小关节的依次运动,这种说法与《运动生物力学》教材中的观点相一致。

自肢体关节有明显运动后,躯干以及左肘关节数据均出现数次不同程度剧增,原因可能包括:(1)由于受试者自身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的,动作技术规格有待提升。(2)实验仪器测试的精确度不够,造成的测试系统误差。(3)可能是完成动作本身的需要,为了配合动作的顺利完成,躯干及左肘关节自身调整身形去完成动作,进而更好地表述动作深层的含义。

在懒扎衣动作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肩、肘关节在运动,躯干及下肢虽然有运动数据,但数值很小,与此时拳势动作做对比很符合。孙氏太极拳起势动作由无极式进入太极式之后,开始第一个动作——懒扎衣。拳势懒扎衣起势第一个阶段下肢从外形来看,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肢体动作,双手经肘关节自肩关节缓缓抬起至肩平,则完成了第一阶段。此阶段的肩肘关节数据曲线对比,肘关节曲线一直游离在肩关节曲线的上方,整体变化趋势相同,原因可能包括:(1)由于肩、肘关节自身运动幅度的差异所造成。(2)关节自由活动角度的差异。(3)运动参照系选取的差异。同侧肢体肩、肘关节做相同的动作,由于自身诸多细微的差异,以上3方面的原因致使整体曲线的走势肩肘相同,但就具体数值来讲,肘关节在各运动阶段的数值大小略大于肩关节。

2.2.3上肢运动反映情况 孙氏太极拳典型拳势懒扎衣动作的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上肢关节的动作,从太极式动作开始,双手抱球双臂自然前抬,与肩高时则第一阶段顺利完成,结合拳势具体分析来讲,左右侧上肢关节所需完成动作的整体模式相同,但分析异侧肢体的同位置关节来看,左右侧肩、肘两对关节的数据曲线并非完全一致。理论上讲,一个健全的受试者,对称侧肢体做相同的动作,得出的相关数据本应完全一致,但很明显事实却给出了相反的答案。原因包括:(1)动作轨迹与动作幅度所测数据的差距与受试者自身身体结构的差异相关。(2)由于数据曲线的不一致,得出完成动作时左右侧肢体所做动作过程中的差异性。(3)这种差异性主要是表现为人体神经系统控制自身左右侧关节能力的差异,即大脑控制肢体动作精细度能力的不同。笔者还发现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一受试者分析其同侧肢体肩、肘关节数值有差异,但差异较小,原因包括:(1)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所决定的。太极拳运动肢体讲究轻柔和缓,整体关节运动速度缓柔,动作幅度不大,关节运动的匀速性致使同一肢体关节不同部位的差异性较小。(2)大脑控制肢体精细度的差异,致使同侧肢体数据的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3.1结 论

太极拳如水生波的动作模式,完美地诠释了与其他运动项目的差异性。通过对传承人及优秀运动员的动作测试分析,得出在完成孙氏太极拳拳势由无极式进入太极式动作,接懒扎衣动作过程中,在人体视觉能够主管感受到肢体关节运动之前,各关节有运动数据的波动,此时间段被 笔者将之称为“运动准备期”,是对古典拳论中 “内动”“内劲”的科学阐释。同时研究发现,运动过程中的动力来源为丹田,由丹田向四周传递能量,这种力的内在表现形式如同炸弹爆炸瞬间,力量向身体各个方向辐射,以身体躯干为中轴,大关节带动小关节,进而带动四肢的全身运动,身体呈现整体的开合。

3.2建 议

太极拳轻柔缓和的运动特点,需要练习者静心慢练去体会,避免由于练习速度过快出现动作、劲力等“断链”现象的发生。本研究主要对上肢动作的关节运动顺序进行探讨,选取的实验动作单一,由于研究条件、实验对象样本量以及笔者自身研究思路的局限,得出的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的深入验证,希望日后的相关科学研究能够从整体的研究思维模式入手,借助科学先进的仪器,多采集样本量及实验动作,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深掘,为完善学科理论奠定科学的基石。

[1]刘卉.上肢鞭打动作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9):1202-1205.

[2]李世明,部义峰,秦玉鹏.人体下肢鞭打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4):101-107.

[3]刘卉.上肢鞭打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 (11):30-36.

G852.11 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8-047-03

2016-06-30

李伟昂(1991~),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孙氏肘关节角速度
胳膊肘僵硬是咋回事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治疗研究进展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横摆角速度信号估计方法的研究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横摆角速度信号估计方法的研究
上海市小学男生上手投掷动作发展中肘关节运动特征的比较分析
高中物理角速度矢量性问题的教学探究
心魔
心魔
追爱就要厚脸皮
追爱就要厚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