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需要张扬美育价值的时代

2016-09-10 07:22樊泽民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1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旅游

樊泽民

中国走到了当今的这个时代,这个时代需要美育的映照。

美育是审美教育,亦是美感教育;是情操教育,亦是心灵教育。美育提升人的审美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通过各种艺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达成。美育培养人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人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人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养。现代美育的核心是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

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美育与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美育对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帮助人认识人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人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人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生长。美育是教育的重要路径,让教育对人的心灵、品质的塑造更加形象、立体、鲜活、生动。美育帮助人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发展人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美育调剂人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美育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一、美育是中西贯通的

自古以来,中国就讲究“礼乐教化”,美育一直被作为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周朝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孔子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到了近代,王国维、蔡元培等大师更是对美育推崇备至。王国维认为“独美之为物,使人忘记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蔡元培提出的美感教育是他非常有特色的教育思想,他认为,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蔡元培还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他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进步的、普及的。蔡元培说:“应当用美育来行使类似于宗教在慰藉心灵、陶冶情感方面的作用,使人们能怀着类于宗教信徒所拥有的宽厚之心,以祛除利害得失之计较,突破人我之见”。

今天,一些科学领域的大师也同样强调美育的价值,如杨振宁就曾以“方程式是造物者的诗篇”来阐述科学与美的关系。

再让我们的目光从中国拓展到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说:“美和道德是亲姐妹。”

1793年,德国的席勒以书信体写成《美育书简》,在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美育理论,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了美育的必要性和美育的意义,被后人称之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并以此作为审美教育形成独立理论体系的标志。席勒将古代希腊社会与近代欧洲社会进行了对比,他认为,在古希腊社会,人的天性是完整和谐的,具有完美的人格,个人与社会之间十分谐调。近代大工业社会造成了矛盾和人性的分裂。近代社会严密的分工和职业的区别,不仅使社会和个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裂,而且使个人本身也产生了人性的分裂。近代人在物质和精神、现实和理想、客观和主观等方面都是分裂的,已经不再像古希腊人那样处于完美和和谐的状态了。因此,席勒极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克服人性的这种分裂。他认为,人身上有两种相反的要求,可以叫作“冲动”:一个是感性需要支配的“感性冲动”,另一个是受客观规律限制的“理性冲动”。这两种冲动都是人的天性。完美的人性应当是二者的和谐统一。只不过在近代工业社会中,人性被分裂开了。席勒极力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从美育理论的发展历史来看,席勒对于美育的认识,突破了古希腊时期单纯把美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特殊方式或补充手段的狭隘观点,把美育提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来认识,对后来世界各国的美育理论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美育的四种样态

美育包括艺术美、技术美、自然美和旅游美等的教育。

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向化活动。艺术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性显现,是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

技术美是人类活动的精神结晶,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美是与功能联系在一起的,是以有用性为前提的。一把木椅,如果不符合使用的目的,坐着不舒适,即使装饰得再华丽,看起来也是不美的。中国传统艺人有一句行话,叫“艺中有技,艺不同技”。这指出了艺术与技术的联系。绝大多数艺术,都有技术支持。极少数没有技术支持的所谓观念艺术,其诞生之日就是终结之日,永远只能是一次性的存在。仅仅具有技术也不是艺术。艺术高于技术,技术永远只能是艺术和艺术美的构成要素。技术表现的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并构成了艺术中的“技术美”。这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显得尤为清楚。中国戏迷看戏曲演出,不叫“看戏”,叫“听戏”。为什么叫听戏呢?因为这出戏他已经看过无数遍了,人物、情节甚至连演员的表情他都早知道了。他来戏院,就是要听不同流派演员的演唱技巧。高耸云天的铁塔把人的视线引向天空,也把人的精神提升到超越于现世的存在。横跨江河的大桥把两岸连接起来,使道路可以跨越障碍而延伸开来。在这些静止的直观形态上,展示出充满活力的美的外观。

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所呈现的美,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自然美包括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园林四野等,非常广泛多样。自然美作为经验现象,是人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的。

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旅游美及美感发生是以旅游过程的活动为基础的,一次旅游活动过程由前过程、过程、后过程构成。前过程是对旅游标示物的认知,激发出旅游动机的过程——愿游;过程是游览过程,表现为行游、居游、憩游;后过程是游览活动完成后游客对旅游的回忆——忆游。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因某一节点客体形象的冲击而创生的直觉形象是一种美感经验,是旅游生活的最高体验。

三、美育既是生活教育,更是终身教育

美育是生活教育。学校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必须充分认识以美育人、化人、成人的重要意义。社会力量也应参与到学校美育中,变“一方敲锣”为“众人擂鼓”,共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美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但发现美、享受美的能力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通过系统的美学教育,让人更好地了解、欣赏艺术的美,并将艺术的美转移到生活中去,发现、创造生活中的美,让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美的氛围之中。人的情感、精神、气质、胸襟等都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澄澈,有助于形成高雅的气质、完善的人格、丰富的精神世界,这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美育要让学生从小形成社会主流价值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拥有对美好形象、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学会感知美,善于发现美、体验美、理解美,在对生活、自然、科学、艺术的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创造美、发展美、传播美,提高精神境界和审美品质,实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

美育还应是终身教育。人对美的渴求,是一生的需要。人对美的理解、认识、感悟,需要一生来求索。让美育回归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就是让美育去滋润人的成长,将美育贯穿到国民教育和人的成长的全过程,让每个中国人能终身接受美的熏陶,自然就可以“善民心,易风俗”。从当下的时代条件来看,这项任务还很艰巨。■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

其单位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旅游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旅游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