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乐写、会写、有内容可写

2016-09-10 07:22虞文娟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想象课文作文

虞文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为此,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就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由此可见,小学三年级的写作起步教学应该着力做到让学生乐写、会写、有内容可写。

一、让学生乐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起步作文应从趣味写作开始。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作文内容会让他们跃跃欲试,愿意提笔来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如果一开始就单一地写观察作文、命题作文,很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一方面学生不会观察,即使观察到了,也不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当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将作文几次改过之后,总算是描述准确时,他的写作兴趣也就随之消失了。另一方面,如果是命题作文,教师统一讲解后很容易出现雷同的现象。要想避免这些现象,就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由乐写,到想写,最后到爱写、主动地写。

1.多写想象作文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小学生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乐于幻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经常安排一些有趣的情节,让学生想象,既当成游戏,又当成写作。这样学生在渐渐找到了让自己的想象飞翔起来的感觉时,也会对写作产生兴趣。所以,从三年级开始,我们除了完成教材中作文教学内容外,提倡学生多写想象作文。

(1)童话故事

这类作文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因为他们所看过的无数童话故事让他们心中装了太多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人物和事物:如美人鱼、拇指姑娘、小人国里的小人……他们常常幻想着如果能和他们接触会是怎样的情景。所以老师可随意地为学生提供一两个诸如美人鱼那样的主人公,孩子们必定会构思出一个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

(2)探险式想象作文

这类作文男孩子最喜欢了。例如可以安排这样的想象式作文题:在一个森林里,你迷路了,忽然前方出现一栋小房子,你悄悄地走了进去,发现屋子里空无一人,但是桌子上却放着几样东西,有望远镜、指南针、一把快刀和雨伞。看到这几样东西,你是怎样想的,你打算选择哪样东西,你将怎样利用这件东西帮你走出森林?这个带有惊险和童话色彩的题目吸引了同学们,他们自己仿佛真的走进了大森林,开始用智慧和勇敢战胜一切。

(3)“动手—想象—写作”一体式作文

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动手后写作正符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应组织学生动手做一做,再把学生构想的过程和实践通过语言表述出来。例如:撕纸画作文课。课上首先是激情,老师用纸撕出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涂上颜色,表达自己的心愿。然后问学生们有什么愿望,也可以用纸撕出来。之后,同学们便动手干起来,有的撕了个电脑;有的撕了个空气过滤罩,希望能改变大气污染的问题;还有的同学撕了个大房子,希望全家幸福地住进去。同学们撕出的东西各式各样,表达了不同的心声。这时候,可以让他们把自己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一步步撕的,在小组里讲给同学们听听。同学们各抒己见,非常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讲给别人听。最后,让他们把自己说的记录下来。

2.诱发感受使学生写出真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辞之工,谋篇之巧,除非必要之需求。能知固佳,不能亦不为病。这一语道破了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即一要“直抒情感,写出诚实的话”。二要“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教学生会用语文工具表达自己的真思想,真感情,学会在需要的时候说恰当的话。既然小学生的作文要求抒发真情实感,那么,写作就要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通常我们也不难发现,每当学生有话想说,不说不快时,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写作动机和欲望。这时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积极想、大胆说,然后要求他把想过的、说过的写下来,这样做,即使年龄小,也不会感到为难。譬如当室外大雪纷飞的时候,孩子们想到操场上玩乐的心情是那样的迫切,可因为很冷,老师拒绝了好几个学生的请求,这下他们变得垂头丧气了。虽然想对老师再说些什么,但还是咽了下去。这时,老师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由天气突变—想去玩—请求被拒绝—此刻的心情写出来。最后还可以加一句:“谁能把自己的心情表白得越迫切,和老师说的理由越充分,就让谁出去玩一会儿。”当时孩子们的心情可想而知,这也正是他们发表意见、表露心情的好时候。如果老师能经常抓住这样的机会,孩子们也就渐渐习惯了用笔和老师沟通,写出心里的不快和喜悦。而看后的批语或交谈是必不可少的,它将激励孩子们更多地去写出心中所想。让孩子们吐露心声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什么方式,其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因情而感”“因情而发”,使学生愿意把心中的想法以及对父母、对老师、对社会上的人或事的看法写出来。

二、让学生会写

作文起步教学,一定得依托课文。依托课文就好比是给刚学走路的孩子一个扶手,使之少摔跟斗,尽快学会走路。而苏教版教材上的课文,都是典范之作,不乏名家名篇,被选入二、三年级教材的,更是适合于该年龄段学生的,诸如《北大荒的秋天》《美丽的丹顶鹤》《三棵银杏树》《荷花》等等,我们都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感受课文语言的丰富、语意的清晰、语法的规范、修辞的恰当,为自己即将开始的习作奠定规范的高起点的模式。同时我们也依托课文对学生加强习作指导:

1.仿作

现今小学作文教学遵循的是“从仿到创”的基本途径,作文起步教学自然应该以“仿”为起点。课文中经常有精彩的片段描写,非常适合学生仿写。每学期初,应先将全册语文教材通览一遍,然后归类排队,做出一学期“课内素描”的通盘打算,并拟定训练程序。

2.续写

语文教材上好多课文结尾意犹未尽,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原文的情节进行续写。一方面,可作为课文阅读理解的延伸,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续写因为有原文故事情节为依托,所以难度不高,适合于作文起步阶段的练习。比如:《蒲公英》一课可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机会让蒲公英的种子重新选择,他们又会怎样呢?

三、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在写作中,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常常干瞪眼,一堂课过去了,也不见其动笔,主要是没什么可写。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生活的捕捉,缺乏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指出: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所以,我们觉得要让学生有内容可写,首先必须学会积累。

1.注重语言积累

积累就是要求学生多读书。读书能在观察的基础上为写作材料的积累添砖加瓦,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且,通过学习、借鉴,也能丰富自己的表达手段。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是要注重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真正完成新课标所规定的“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要求。因此,要特别注重抓学生的课外阅读,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要求,如1~3年级学生每两周阅读一本适合阅读的课外书,4~6年级学生每周阅读一本200页左右的课外书。大量的阅读定能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

2.关注生活积蓄

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蓄。”意在强调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触发他们情感的神经,表达的欲望。尤其是作文训练起步阶段,应该要求学生描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素材,而且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的、亲耳所闻的。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遨游,去观察,去体验,学生就会用自己的笔描绘这个色彩绚丽的世界。

(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的笔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2)就地摄取素材观察

经常接触的,不一定就是熟悉的。比如写《我家的住房》,学生天天生活其中,时时举目可见,但不一定都能写好,原因是没有留心观察。因此,要指导学生善于就地观察熟悉的环境,如校园、教室、院子……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熟悉事物,只有熟悉事物,才能写好作文。

(3)带着感情去观察

小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悦耳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对观察的对象冷冷冰冰,写起文章来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可见,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

在作文起步阶段,我们不能指望学生文笔有多美,辞藻有多华丽,也不能指望学生作文立意有多高,言论有多精辟,只要他们把文章写“开”,把笔头写“顺”,把思路写“活”,并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那么作文成功之路的基石也就铺好了。

猜你喜欢
想象课文作文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