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简介
谷新军:中学高级教师,宿迁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泗阳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教科研标兵。曾获江苏省优课评比二等奖、宿迁市初中语文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多次执教省、市、县级示范课,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现任教于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
李玲玲:中学一级教师,宿迁市初中语文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宿迁市语文教坛新秀。现任教于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
李 青:中学一级教师,宿迁市初中语文教学能手。现任教于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
文本是一种语言。在教学中,它狭义上是指一篇篇的课文,广义上则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所有口头的或书面的言语材料。文本是外在物象与内在意象的统一,是文、道、质和谐的统一体。研读文本的能力是我们阅读能力的核心。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唯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叶老认为在字、词、句、段等某些关键处反复琢磨,是求得融会贯通的桥梁。叶老的话指出了深研文本的重要性。
那么,作为学生,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深研文本呢?
第一,品味词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均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词语丰富而优美,我们在学习时要善于发现、捕捉、品味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优美词语。要想读文读出味,品词品出味,就要在读懂的基础上进行推敲、揣摩、品味,进而入境、入情、入理。入境,就是根据文章所描述的客观事物的特点去想象,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入情,就是追寻作者描述客观事物时所表达的感情;入理,就是对文章含意的深入开掘和体味。这样读文品词,就会“神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就会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比如《苏州园林》中“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一句中的“补”字,极为传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匠师们对园林“图画美”的苛求程度。
第二,咀嚼细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都市精灵》中有这样一处细节描写:“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作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弹一样,射入水中,百发百中,钻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这段描写在文章中的地位看似闲笔,可有可无,却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通过这处细节描写,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附近的海鸟捕鱼时的精彩场面,又与北京老鸹的孤独、寂寞、了无生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鉴赏技巧。表达技巧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的有效的艺术手段。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审美活动。我们既可以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学习《幽径悲剧》中通过反复手法抒发强烈感情的妙处;也可以从结构安排的角度来学习《明天不封阳台》中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的匠心;还可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学习《都市精灵》中运用的联想、对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阅读需要“入”,需要深研文本;阅读同样需要“出”,需要拓展探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同学们的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阅读方面提倡自由阅读、探索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第六单元是自由读写单元,为我们开展探索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第一,以疑导读。在阅读教学中“以疑导读”,让我们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整合资源、合作探究,去寻求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样,学得既有趣,又高效。
我们可以从课题、重点难点、前后矛盾、课文空白等处着手,大胆质疑,然后采用“小组讨论,分类处理”“师生合作,讨论解决”“引至课外,自行解决”等方法,边读、边思、边议,有层次地解决提出的疑问,以达到读懂课文的目的。
第二,要学会比较性解读。我们现在拥有无所不能的网络,需要查找什么资料,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输入想要查找的关键词,轻轻敲一下回车键,丰富的资料就会呈现在我们眼前。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搜集尽可能多的资料,相互比较、参详。这样,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就会更加深入。
第三,要学会研究性解读。第六单元以“高新科技”为主题,一篇课文为序言,三篇课文为介绍现代科技的说明文。我们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可以研究如何准确、有序、深入浅出地说明科技知识,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以及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学会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深入研读文本、适度拓展探究,是把文章读透、读活,让阅读丰盈、愉悦的好方法,大家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