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写我口

2016-09-10 01:59顾萍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亲吻灵魂

真题再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考题解析

我们可将本则材料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里的关键是“却”字所表达的转折之意,它将“有人”的不同想法与“俗话”分割开来。在这层材料中,有话无话,话长话短,都只是引子,核心在于有人就“是否需要说话,是否愿意说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二层“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是对第一层内容的进一步强化,强调了“我”不会人云亦云,不会随意地从俗从流。材料的最后一层,则直指中心:人若能够从心所愿,表达自己的见解,便是个性或创新。但是,完整地解读题目应认识到,材料所指向的人的个性的彰显和创新意识的闪现是有一定范围的,写作中不能仅仅以之为皮,空谈个性和创新。

由此我们可将个性和创新分为两个维度:个性强调的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特质,而创新则可理解为突破旧有的常规或思维定式。根据材料的指向,切合的写作角度有:面对某件事、某个问题,抑或整个世界,想说就说,不愿说则不说,要有自我的意志,能够不盲从,不人云亦云,不屈从于所谓的常规,进而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情感等;同时,也不能为了个性(创新)之名而个性(创新)。总之,个性和创新都应该建立在自己的意愿之上。

从个人角度考虑,自己能否在一片呼喝声中坚守自己的观点,能否用自己真实的话语进行表达,能否敢言他人之所不敢言,能否提出真知灼见……写作中要将“我”从“别人”中独立开来,不论表达怎样的想法,都应充分说明其来源是个人的认知和意志。从社会层面而言,作文可重点表达这样的观点:社会需要敢说话、敢说真话的民众,社会的进步需要这样有创新意识的人,哪怕其中有作秀的可能,也不要遮蔽掉那些有独立个体意识的人。

事实上,是否说话,怎样说话,都只是个人的具体表现,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所体现的思维方向及精神价值取向。因此,文章务必要体现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在审题时,需要对材料进行全面关照,抓住“说话”“我是否要说”和体现个性及创新意识三个关键点进行整合思考。

高考优秀文

烟火蓝边碗 江苏一考生

今早喝粥时我用的是一只素净的白底蓝边碗。你或许会问,如此平淡无奇的碗有什么好说?错矣,此中考究可大着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新居落成,我与父母前往景德镇购买瓷器。这里的瓷器种类繁多,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白瓷;有造型精致小巧的骨瓷;有绚丽多彩的斗彩……让人眼花缭乱。

买什么好呢?有人说,只要票子够多,尽可选造型独特的买,选显得荣华富贵的买,选精工极致的买,这还不简单?

又错啦!器皿的选择体现了主人的生活态度。不可不慎重。

有的瓷器看起来富丽堂皇,但赤红、明黄、宝蓝多色杂糅,与我家简约的装修风格不符;有的过于小巧,家人并无英国绅士贵妇那般品下午茶的闲情;有的瓷器上绘有泼墨山水工笔花鸟,我们一行人中并无行家,不知如何鉴赏……如此看来,竟无我们能买的瓷器了!突然,这平淡无奇得突兀的蓝边碗闯入我的眼帘。如此简陋的碗会在这里出售?我要走,爸爸却在这碗前驻足良久。

为何?

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用的碗,这是承载了父亲记忆的碗。

据售货员介绍,这蓝边碗在传统蓝边碗的基础上做了细节上的改良与创新。我拿起一只仔细端详,发现手感极好,分量厚重让人踏实。底足的角度略微加大,让碗显得端庄典雅不失大气。而且这碗极易打理,深受妈妈们的喜欢。

蓝边碗没有繁复精致的花纹装饰,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复杂的工艺。可当你凝视它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家人围在一起乐呵呵地吃热腾腾的饭菜的情景;就会想起苦日子里生活精打细算的不易;就会想起寻常百姓家人间烟火的温度……

蒋勋曾在《品味四讲》中说“纯棉衬衫就像爱人”,让我感动了好久。一件物品使用久了,就会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感,对我来说,蓝边碗亦是如此。

景德镇作为瓷都,常有瓷器新品推出,我却独爱这蓝边碗。因为它注重在细节上的改良,把创新的点子用在提升人们的生活上,而不是争一时的噱头。

距离人的生活太远的创意并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新鲜感过后便如失了灵魂般只能束之高阁。

每日捧着这只蓝边碗吃饭,我仿佛能听到它无声的诉说,教我认真踏实地生活,这才是它的精魂。

教师点评

听我如此道来,你可有话反驳?

本文切入的角度非常巧妙,是生活中常见的细小的事物——一只蓝边碗。从写作角度看,虽稍显一点儿刻意,但这种刻意的勾画,恰是高中生写作中极具价值的细节。作者将自己对蓝边碗的感受及其价值娓娓道来,自然地过渡到“生活创意”“创新”的主旨上,真实可感又有条有理,值得仿效。

(顾萍)

我言秋日胜春朝 江苏一考生

无意中翻到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几点水纹,几抹残云,一扁舟,一钓叟。除此之外,满卷皆空。

这叫留白,是中国水墨画中荡开的浓重一笔。全卷只有几处重点物象是细心勾勒的,其余只是略做铺陈,甚至不沾半点墨迹。于是,画卷的意蕴从二维纸面延展至无限。

留白是与前人的叫板。南宋的马远、夏圭,人称马一角、夏半边,尤善留白。而宋以前的山水画师,大多是事无巨细,皆一一“列举”。哪怕是远处草丛中几块石子、几块污秽的牛粪,也会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装裱以登大雅之堂。布满画纸的山水,自也有它的美,碧水蓝天、枯藤怪石,强烈的视觉冲击喂饱了千年来中国人的审美。仿照古人的《清明上河图》,一千多个人物,雕梁画栋,既美又大气。但马远与夏圭,偏不爱这耗费精力和体力的活儿。再者,前人已留下大量如此详尽的山水,再走这条路,恐怕历史上只会多两个无名的山水画师,却少了“马一角”“夏半边”!

古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乐观与通达,也是个性与创新。自古太多的悲秋怀古,似乎一到秋天,日历一撕下,人的心境也会转凉,尽管当时的炎热与夏天并无二致。“前人之述备矣。”秋,承载了太多的悲伤情怀,有“天凉好个秋”,也有“物换星移几度秋”“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只有这凌云而上的飞鹤,唤起了后世对秋的审美,成了欣欣向荣的象征。

这便是“唱反调”“叫板”之美。有些话,别人也说过,我便不必再附庸风雅;只有别人无话可说时,才是我的主场,我的黄金时代。

国学大师陈寅恪不正是这样的人吗?面对一个妓女,他不似别人一样心怀芥蒂,而是以别样的眼光看她,在目盲的情况下口述了百万字巨著《柳如是别传》。这是个性与创新,也是对人性的尊重。

同样,韩干,那个画马的宫廷画师,他不听老师的劝诫,亲人马厩,与马共同生活,才成就了《照夜白图》。韩干的马,大多腰体肥圆,怒目圆睁,不似以往画师笔下病恹恹的瘦马。鲁迅先生的话犹在耳边回响:“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的,只有于杂草丛生处辟蹊径,才能避免在他人的康庄大道上流于平庸,才能成为被人铭记的开路人,才能成为有个性的个体,才能成为马远、夏圭、陈寅恪、韩干……

只愿在不断流淌的岁月长河中,任凭洪流碾过,我却依旧能听到“我言秋日胜春朝”抑或更响亮、更不同的声音。

教师点评

作者借助文化名人的特立独行和“唱反调”之功,表明了“说法”与“个性”“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文辞优美,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文学和文化功底。说的虽然是文化上的某种现象,实际却折射出了社会现象,使文章的深度也有了保障。

(顾萍)

亲吻与诉说 徐宇翔

先告诉大家,这个题目其实是阿兰·德波顿一部小说的名字。

德波顿是我最喜爱的英国作家。他的书总是完美地展示着一个英国青年的独特个性和文学上的创新。在《旅行的艺术》中,他把旅途的细节引向心中思维的工厂,收放自如的思绪显得异常迷人,就像岩洞里的火光,照耀作家个性的同时也照亮着精神一度匮乏的我。他想,名人可以写传记,身边的普通人为什么不能?于是,他给在街上邂逅的一位普通女子伊莎贝拉写了一本传记——《亲吻与诉说》,至少他自己是这么定位的。这种体验让我觉得亲切,越探索越深入。他一次次用这样文学上的创新和我交流着。因此,我看到“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时,倏地想起了他。

阿兰·德波顿就是这样的作家,能把别人道不出的讲得余音绕梁。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概括其中的所以然,直到看到“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句话,我有了自认为完美的解释——他在诉说自己精神的时候,一定先亲吻了自己的灵魂。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想着张扬个性、盲目地创新,却忘了自己真正想的是什么。小时候,为了参加创新作文比赛,我不得不面对一个相当无聊的题目。可能是我思维迟钝,但我至今还是觉得,如果有一个晚上的时间,不如写一写日记,也好过去参加一个毫无头绪的作文比赛,来证明自己的个性和创新。我向往“有话可长,无话也可长”的自由写作体验。这么多年来,坐在桌前拿着笔磨蹭许久却不知该写什么的经历屈指可数,参加创新作文比赛便算一次。直到看到德波顿的文字,我才懂得只有亲吻灵魂,听清楚内心深处所呐喊的,才能痛快淋漓地诉说自己的个性,进行创新。亲吻灵魂就是坚定精神想去的方向,让你有底气打破周遭的冰冷,燃烧真正的自己。

有时,我会想:“亲吻灵魂”和“拷问灵魂”有何区别?看完兰德的《源泉》,我得到了答案。“拷问”只是知道灵魂所向,但不能维护它。“亲吻”却是真正热爱它。当你亲吻灵魂时,你对它的爱是不会让你改变自己的原则的。《源泉》里那个叫霍华德·洛克的建筑师,他笃信现代建筑,鄙夷传统建筑。公司在纽约开业后,同行的事业蒸蒸日上,他却付出了惨痛代价。但他从未动摇过,每一次必须在他人的意见和自己的原则之间做出选择时,他的答案都是后者。最后,他终于打动了慧眼识珠的媒体大亨韦恩德,得到了一个得以建造“自我精神纪念碑”的订单。小说中的霍华德是完美的,也许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霍华德有着更多的无奈。可是,在大是大非没有偏颇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原则,才是真正的“人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存在”的理由。

听上去就很振奋人心不是吗?

我们都希望张扬个性,在凡世的尘埃中划亮创新的火柴,树起自己的旗帜。那么,请不要忘记先亲吻灵魂。只有了解它,守护它,才能“有话可长,无话也可长”,说出最美丽的故事。

教师点评

作者由一本名著说开去,自然地引起读者的兴趣。接着直接追述“诉说”背后的根源,表达了“诉说”是“灵魂深处的呐喊”这一观点。作者在文中表明,假如没有对灵魂的关注、对思考的重视,其“诉说”的内容将会苍白无力,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意志。最后,作者回到现实,重申了有个性地说话是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这一中心论点。在议论中,作者充分借助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将两者有机地融合,使论述过程流畅自如。 (顾萍)

长话莫短说 黄思宇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反对一方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意为别人已经说过的话就不要再拾人牙慧了,而要在未被人发现的领域另辟蹊径,娓娓道来。于是,许多人面对自己与他人类似的见解开始长话短说,绞尽脑汁要想出些什么与主流观点背道而驰的东西来,且谓之日:创新。

殊不知,创新早已被人们不知不觉地教条化了,失了其本来面目。

如今,模仿从众大肆盛行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似乎正奔向另一个极端:以事事特立独行为个性,以异于常理为创新;陈词滥调之中无真理,老生常谈之话皆没有意义。一言以蔽之:与众不同的才是有价值的。当真如此吗?

若是牛顿追求这与众不同,全然无视开普勒三定律,无视伽利略开创的实验之法,便不会有如今这所谓“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若是杜甫追求这与众不同,对所有平仄格律的要求不屑一顾,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便也不会有今日的诗圣杜工部。但是,有谁能说他二人不懂创新吗?不懂创新的科学家是失了明的雀,天空再广袤,也广不过无边的黑暗;不曾创新的诗句是折了翼的鸟,深深地跌进泥里,赘重,惹嫌。截然相反,此二人正是懂得创新、彰显个性的代表。

差别就在这里。

鲁迅先生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真正的创新并不一定要另辟蹊径,走无人涉足的道路。恰恰相反,古往今来不可胜数的新发现、新创造正是人们沿着先人走过的道路更往前一步的产物。真正的个性是做自己,并非一定要与众不同。一味强调创新,反而使创新变得僵化;过分强调个性,反而使人失了个性。

旧时人们耻于不类先人,怕不群则狂;今日人们耻于效仿先人,怕不异而庸。此二者,皆不可取。

齐白石先生说:“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人皆以为这是劝人要与众不同,实乃曲解。此言不过是让人做自己而已。我与他人格格不入,我做我自己;我与他人相似之处甚多,也要做我自己。绝不为所谓的创新或个性而硬是追求与众不同。

有话可长说,绝不长话短说,管它是老生常谈还是妙语新言。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规范议论文,本文最具学习价值的方面有二:一是不论文章的观点是否新鲜、深刻、有价值,至少做到了表达上的到位,观点鲜明。二是作者虽然选取了较为常见的牛顿等人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论点,但举例清晰,分析细致,使整个论述过程较有说服力。

(顾萍)

猜你喜欢
亲吻灵魂
夏天的情话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鹿之亲吻
舟山听海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亲吻纯朴
家家:请懂得我的低调 “还是想念”的灵魂歌姬
你有多久没吻我了?
灵魂树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