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
丁俊晖书写了斯诺克运动的历史:成为第一位闯入世锦赛决赛的亚洲选手。台联主席巴赫甚至预测未来世界排名前十六名的选手中,将有一半来自中国
2016年5月3日,29岁的丁俊晖与斯诺克世锦赛冠军擦肩而过,但他书写了斯诺克运动的历史:成为第一位闯入世锦赛决赛的亚洲选手。
因为丁俊晖,中国掀起了一阵收看斯诺克的狂潮。在世锦赛期间,有超过2.1亿的中国观众收看了他的比赛。据单阶段收视数据显示,在丁俊晖与塞尔比前两个阶段的比赛中,大概有超过4500万中国观众观看了比赛,这也创造了2016年以来最高的观众收看人数。从全球来看,整个世锦赛期间,全球总收看人数超过了3亿。
要知道,面对斯诺克在欧洲江河日下的窘境,这样的收视无疑为国际台联注射了一针强心剂,台联主席巴赫甚至预测未来世界排名前十六名的选手中,将有一半来自中国。
丁俊晖创造历史
在本届世锦赛前,丁俊晖状态低迷,不但未能闖入任何一项排名赛的决赛,还经常首轮即遭淘汰,这样的表现导致他的世界排名跌至第17名,参加世锦赛也得从资格赛打起。虽然三轮资格赛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丁俊晖的体力,但三连胜也让他及时找到了状态。正赛阶段,他先后击败两名种子选手高尔德和特鲁姆普,这让他在对阵曾两次赢得世界冠军的马克·威廉姆斯时显得信心十足。比赛也变得异常顺利,13比3的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丁俊晖强势挺进四强,这也追平了他在世锦赛上的最佳战绩。
对威廉姆斯的大胜让丁俊晖收获了信心,释放了压力。正如他赛后接受采访时所说,“比赛中每次获得上手机会时,我都坚信能一杆获胜,心态非常放松,这场比赛让我释放了所有的压力,打出了很多近似疯狂的球。”
半决赛,丁俊晖面对的是苏格兰老将麦克马努斯。还是跟着自己的节奏,一路领先,整场比赛,他打出7个单杆过百,打破了奥沙利文和塞尔比各自保持的世锦赛一场比赛中6个单杆过百的纪录。由于这场比赛中麦克马努斯也有3个单杆过百,一场比赛的10个单杆过百也创造了新的世锦赛纪录。丁俊晖顺利晋级决赛,他也成为斯诺克历史上首位闯入世锦赛决赛的亚洲选手。同时,对于丁俊晖的发挥,麦克马努斯赞不绝口:“他打球的方式会让你喜欢上他,他提高了自己的意识,一直在努力,并且取得了成果。现在他打球更加经济实惠了,不会打那么多有风险的球,这种变化让他更难对付了。”
的确,丁俊晖这一次比赛的转变很大,这和格里菲斯教练的调教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1979年从资格赛一路闯关,最终夺得世锦赛冠军的传奇人物,格里菲斯近年来给丁俊晖传授的更多的是心态,尤其是在逆境中的心态,要快乐的打球。“他比以前快乐多了,而我执教的方式就是帮助球员变得快乐。如果你快乐了,你会发挥得更好,如果你不快乐,你肯定打不出好的球。”格里菲斯表示。
虽然丁俊晖没有上演格里菲斯当年的奇迹,但他的表现足以赢得世界的尊重,但是在专业人士看来,丁俊晖要想在未来的比赛中走得更远,还需要练就更为强大的内心。在脱离教练临场指挥的情况下,丁俊晖要学会更合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战术。世锦赛8场比赛,丁俊晖坦言,中间非常疲惫,自己一直在咬牙坚持。经历过这样的身心洗礼,未来面临长局比赛时,如何处理好体能分配、状态起伏、外界影响等,需要丁俊晖好好想想。
斯诺克的未来在中国
本次世锦赛的场外曾出现这样的花絮,“莱斯特城小丑”是塞尔比的绰号,他自称是家乡球队莱斯特城30年的铁杆球迷,他还想身穿莱斯特城球衣参加决赛,以此来向自己喜爱的球队致敬。甚至公开表示“我宁可不要这次世锦赛冠军,也要莱斯特城获得英超冠军。”幸运的是在他夺得世锦赛桂冠的同时,莱斯特城也如愿获得英超冠军。塞尔比如此不敝帚自珍地待见斯诺克世锦赛冠军,却是真实地反映出斯诺克在欧洲江河日下的窘境。
曾经,斯诺克在西方人眼中是个绅士运动,穿着得体、规则严谨,让追求复古的英国人为之痴迷。然而,在荷尔蒙狂飙的大球类项目和户外运动的冲击下,讲究挥杆不温不火的斯诺克在西方遭遇到年轻人断崖式的排斥。而在海外,分配体育市场的资源向来僧多粥少,斯诺克耗时长、节奏慢,这让电视转播和广告赞助果断地“弃之如敝履”。
中国人最早了解到斯诺克恐怕还要追溯到史蒂夫·戴维斯风靡全球的时候,他绅士的举止,精湛的球技征服了“60后”和部分“70后”的球迷,作为当时的贵族运动,在英国以外的土地上流行起来,就不得不提起“台球皇帝”史蒂芬·亨德利,他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斯诺克球员,众多“70后”和“80后”的球迷爱上了这个目光深邃、表情冷峻的金发帝王,之后的火箭奥沙利文,以不羁的个性和独有的天分以及非比寻常的球技令“80后”和“90后”的球迷为之倾倒,而“90后”和“00后”的最年轻一代球迷,幸运的看着我们中国偶像丁俊晖一步步崛起,陪伴着自己成长。国人心中斯诺克的形象代表,从戴维斯、亨德利、傅家俊逐渐变成了丁俊晖。
丁俊晖最早吸引到业内人士注意是在2004年二月的伦敦大师赛上,他在外卡轮战胜当时排名前十六的球员乔·佩里,又在第一轮5-2领先的情况下决胜局憾负史蒂芬·李,这之后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他以后会成为世界冠军。更何况,当时丁俊晖已经成为了中国国内排名第一的斯诺克球员。
而国内的球迷真正开始关注和追捧丁俊晖是在2005年的四月,当时丁俊晖打入了中国公开赛决赛,以此来庆祝自己的十八岁生日,他一路击败前十六球员彼得·艾伯顿、傅家俊和肯·达赫迪,在决赛中更是9-5战胜当时世界排名第三的亨德利,一举夺得冠军,有1.1亿人在电视机前观看了这场比赛,这是斯诺克当时收视人数最多的一场比赛,街头巷尾丁俊晖的夺冠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当丁俊晖在英国锦标赛上一举夺魁,成为了英锦赛史上第一位来自英伦三岛之外的冠军,从此,全世界的球迷开始熟悉丁俊晖,全国的球迷开始追捧他,各地兴起了台球热、斯诺克热,大大小小的球房俱乐部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甚至在偏远地区,九个球的台球桌也供不应求。“丁俊晖效应”之后,世界台联也振奋于中国市场的“一夜惊喜”,纷纷把重磅级的比赛移师中国,并寄予了开辟斯诺克“第二战场”的高度期待。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中国人对于斯诺克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源于丁俊晖的个人色彩。运动能造神,且能够起到市场要素的关键作用。就像网球的李娜、篮球的姚明、羽毛球的林丹……中国人对台球的热爱取决于丁俊晖的状态和成绩。在丁俊晖战绩不佳时,街边台球桌的年轻人也成比例的减少。
假设丁俊晖能够夺得此次世锦赛桂冠,肯定会有一波斯诺克“利好行情”袭来。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丁俊晖离拯救斯诺克运动仅“一步之遥”。但即便假设成功,斯诺克运动的未来,依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毕竟,一个人的肩膀无法扛起一项运动的前行。
十年前,在北京的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上,18岁的丁俊晖击败亨德利一举夺冠,在开启中国“斯诺克热”的同时,也奠定了自己在斯诺克世界的一席之地。
十年后,有实力在世界大赛中过关斩将、问鼎冠军的中国选手,除了傅家俊,只有丁俊晖一人,其他球员虽然偶尔也会冒一下脑袋,但能像丁俊晖这样具备大赛夺冠能力的几乎没有。
中国也成为了斯诺克项目在英伦三岛之外最广阔的海外市场,在中国举行的各大斯诺克赛事也成为了奖金相对比较丰富的比赛,尤其是中国主办的国际锦标赛,更成为了除世锦赛之外,奖金最丰厚的斯诺克赛事,这吸引了更多水平更高的职业球员来到英国以外的地区参与比赛,对这项运动的推广和流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站又一站斯诺克赛事上,海宁赛这样多名外国选手围剿丁俊晖的场面屡屡出现,而更多的时候,杀到最后,连小丁也不见了。中国人出钱办赛,拿奖金的却是外国人。
“中国斯诺克运动要想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不能简单地依靠办赛和赞助,而是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除了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尽快形成良好的斯诺克文化氛围同样重要。”中国台球协会秘书长王涛的一席话道出了问题的关键。确实,在一个比赛现场手机铃声、喧哗声此起彼伏、台球房烟雾缭绕的氛围下,台球永远只能是街头文化,很难走向成熟,自然也就难有整体水平的提高。
(丁俊晖: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