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菡丹
厦门之韵,有自然静美,更有改革活力。曾几何时,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对台经贸交流合作一直是厦门自贸片区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厦门发挥自贸试验区对台战略支点作用,推动两岸在高端制造业、金融、商贸、物流等产业深度对接,加强双方的紧密合作和优势互补,努力实现两岸经济合作的新突破。
如今的厦门不仅打开了两岸贸易的大门,更擦亮了“新名片”——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对于海峡两岸的青年来说,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就犹如那个可以撬起地球的支点,为海峡两岸有梦想、有活力的青年创业者们提供一个创业乐园,一个圆梦的大舞台。
海峡两岸青年,让我们一起创起来!
加速度孵化梦想
2015年10月15日,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海沧片区揭牌成立。这是由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管委会、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厦门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共青团厦门市委联合发起打造的两岸青年情感、事业深度融合的新平台,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建立在自贸区、台商投资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服务两岸青年的创业基地,其前身是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目前,在基地注册的企业有130家,第一批入驻41家企业,第二批拟入驻56家企业,其中有70%以上有台湾背景,与台湾17个育成中心达成结盟意向。一品创客·海峡两岸无人机暨智能机器人孵化基地落户;两岸著名天使投资人李开复、隆领投资等合作的“创业工场”落地。
厦门自贸片区通过提供优质的环境、优良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为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从事业到情感进行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撑。基地制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政策促进体系;构建两岸青年交流合作的实践平台和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以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作为先导产业,重点发展高科技文化游乐、台湾O2O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和互联网农业等四大板块。配套青年创业基金、天使基金、公益孵化器,打造两岸青年创新创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按照“统筹规划、滚动发展、辐射带动”的思路,厦门自贸片区加快建设“一基地多平台”模式。依托厦门服务外包产业园、厦门工业设计公共服务中心、大曦山休闲旅游公园、青礁村院前社等成熟载体,加快“孵化平台、创意平台、体验平台、社区平台”四大发展平台建设。未来,这里将形成厦门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的聚集区,发展成为大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两岸青年创客空间。
其中,孵化平台就是青创基地的核心区,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孵化平台具有三大特色:一是全国唯一一个在自贸试验区和台商投资区内,服务两岸青年的创业基地,享有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红利以及海沧台商投资区一流的营商环境。二是全国首个最具台味,最受两岸青年青睐的创业平台,设立了以台湾基金为主的融资平台;建立了以台湾机构为主导的孵化加速平台;成立了以台湾知名创业导师为首的导师团;提供了集聚台湾元素的创业服务平台。三是福建自贸试验区推出的全国首创创新成果之一,具有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等多重优势。
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荣群也是赢时代总裁、浩维创始人,他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我们是基地第一家运营公司,在我们进来之后快一年才有其他家进来,其他家最长运营时间不超过2个月。除了厦门的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我们还运营多家创业基地。相比其他众创空间,该基地优势在于对于台湾产业结构和企业经营现状的深入分析。台湾市场相对小,许多传统企业经营的经验无法复制到大陆。而台湾80%以上是中小企业,它们对细节、品质上的打磨让产品有优势,这些企业也具有市场潜力,但对其成长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他提到,为让基地中的企业能在有效的空间中将价值最大化,基地也注重引入产业互补、分处产业上下游的企业,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增进入驻企业间的交流互动,进而促成企业间的合作共赢。“我们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搭建经验付费平台、对接辅导平台、服务对接平台、资本对接平台、活动参与平台、媒体宣传平台、工位预定平台、知识学习平台等八个平台,吸纳五级会员,从而帮助他们省钱、融钱、赚钱。”
曾容群表示,其目标客户群体是已经在台湾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主要专注五个重点业态,包括智能硬件、智能制造,生物科技,(跨境)电子商务,文创、观光工厂,互联网+。“我们的发展愿景是:2016年在台北等地建设创业空间,大力发展3000家会员,落地300家企业,到2018年多地开拓,发展20000家会员,落地5000家企业。”
而根据规划,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力争经过3年运营,吸引超过1000家创业企业进驻,两岸创业就业青年超过5000名,将基地打造成两岸青年的创新首选地,创业新乐园,融合发展新典范。
两岸相融一家亲
为了让两岸往来更加便利,厦门自贸片区率先实施“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的两岸商品快速通关模式,率先试点开展海运快件业务,率先实现厦台两地海关信息共享和数据对接,实现台湾车辆大陆自驾游。两岸联手设立“台企快车服务中心”“两岸产业搭桥中心”,为台企入驻提供“一站式”服务。
“厦门自贸片区全国首创允许台湾青年创业者以个体工商户且无需外资备案进驻基地,放宽台湾个体工商户经营限制,鼓励境内自然人与台湾企业、个人合资、合作创业,聘请两岸创业专家成立创业青年辅导导师团队,培育并形成自贸试验区独具特色的创业环境,为入驻青年提供‘苗圃、孵化器和加速器’为一体的专业化服务,以服务青年创业需求促进政策落实和机制体制创新,共促两岸深度融合。”曾容群介绍说。
此外,扶持办法还涉及开办补助、住房补贴、租金补贴、贷款担保补贴等内容。只要在青创基地设立企业并有效经营1年以上的企业,按注册实到资本计算,20万元以内将给予25%的开办补助。对有台湾注资企业除按上述补贴外,还享受额外补贴。
在租金补贴上,对入驻青创基地的企业,办公用房以100平方米为限,第一年给予全额租金补贴,第二至第三年分别给予70%和50%的租金补贴。而“台湾青年创业者可以以自然人的身份注册个体工商户,無需经过外资备案(特许经营除外)”这一新措更是令台湾青年直呼“给力”。
厦门自贸片区支持发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非银行金融业务和对台离岸业务,金融创新案例已达26个。先行开展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19家企业意向协议签约金额20.1亿元;率先建立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群,累计清算金额506.94亿元,清算总量约占全省4/5,占全国近1/10;两岸人民币现钞调运124批次,为台湾地区银行机构提供人民币现钞支持;吸引台湾永丰证券、第一金控设立机构,支持15家企业开展双向资金池业务,净流入资金123.6亿元;厦门银行与台湾银行上海分行签署新台币清算协议,成为全国首家新台币现钞清算参加行,已向台湾银行购买新台币4次金额上亿元。
作为最早一批入驻企业之一,台胞林柏年创办的跨境供应链服务平台“第一里路”就经历了从一个工位到一个团队的蜕变。辞职下海的他了解到许多台企不知如何登陆卖产品,而大陆的采购商无处购买台湾产品,因此他决定创立公司作为第三方服务两岸跨境电商,为跨境品牌解决“做得好、进得来、卖得掉”的问题。目前,其公司运营顺利,透过平台完成大陆跨境电商商品备案及销售的台湾商品也已达数百件以上。
他说,最初决定创业时曾从厦门一路考察至上海,最终选择了厦门。除了成本和政策优势,厦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也是吸引他的关键,“厦门作为办公地点,对我们往返两岸是非常便利的,同时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的发展前景看好,也吸引很多优质企业入驻基地,通过基地内的企业交流、资源整合以至合作,对于初创期的企业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这里有很多优惠条件,很多人来了都会想留在这里创业,尤其是青年人,很快能适应。”曾容群说,厦门和台湾很相似,在生活习俗、语言、观念上最为相近,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这也是台商到大陆投资很看重的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