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理趣、意趣美

2016-09-10 07:22李丽君
课外语文·中 2016年11期
关键词:红杏理趣意趣

李丽君

先说理趣。用诗的语言去议论、去说明某种情理、道理或哲理,这类诗,古人谓之“理趣”诗。说理,要说得有趣,避免空泛、枯燥,且“理”和“趣”要自然胶合,浑然一体。构成理趣诗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即言此而意彼,深入而浅出,理隐而趣显,读来轻松愉悦,耐人寻思,思有所得,进而产生某种精神上的快感,得到某种哲理的启迪。

唐代王之涣的名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意磅礴的写景诗,末两句形象地说明了要得到新的收获,当须更加努力奋进的道理。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道出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具有相互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须指出,理趣诗首先是诗,因而诗中的“理”,也是脱离不了形象思维的,亦即或寓理于形,或融理于景,或寄理于物,或置理于事——这“理”总是伴随着形象的。像王之涣诗中的“理” 就是和“山”“水”“楼”等形象联系在一起的。像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理”,就是和“山”“水”“柳”“花”“村”等形象联系在一起的。否则,没有形象,诗趣便无所依托,诗理便成说教,这是诗之大忌。

再说意趣。诗趣美固然是呈多元格局的,但说来说去,当以意趣为上。这是因为:“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姜斋诗话》)意趣,通常谓之意境。意,乃审美主体之意识,之情绪,之思想;境,乃审美客体之景观,之物象,之画面。主客化一,情景交融,便生意趣。诗有意趣,便有活力,便有精神,便有魂灵。反之,则如枯木死灰,如行尸走肉,毫无半点诗美可言。

“红杏枝头春意闹”,就是因为诗人唰地一下子泼出一片盎然春意:红杏怒放,芳香四溢,枝头蜂蝶翩翩起舞,是活脱脱有声有色,是真切切有情有趣。

意趣美之于诗,应以“意”“趣”浑成,寓趣于意,从趣见意为上乘,不可偏趣舍“意”。否则,便走上极端,走上极端便失去诗美。唐人张打油有一首咏雪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诗也有形象,也有趣,但因为无“情”无“意”终无审美价值,所以读后只能让人一笑了之。

杜牧有一首名诗《赤壁》末两句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宋人许彦周评道:“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真是开玩笑。我们说老婆都被人掠走了,那江山不就完了吗?还要诗人饶舌干什么?”还是杜牧高明。他于小风趣之中完成了大主题。比较而言,许氏就有点不怎么懂诗了。

猜你喜欢
红杏理趣意趣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丰园红杏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略述《篱园秋实》的壶中意趣
汉字的水墨意趣
忆春
忆春
言近旨远,发人深思——小议诗的“理趣美”
红杏枝头春意闹
理趣课堂:有意思与有意义
“理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