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华
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好奇心驱使、心理需求的反映,也有师生关系紧张,情绪抵触的行为表现。学生在课堂上一但出现逆反心理,轻者影响他自身的学习,重者,对教学有不同程度的扰乱性和破坏性,给师生关系带来对立、紧张、敌视等不良后果。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艺术地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为此,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自制
学生对老师有意见,产生逆反心理,往往不会采取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而是故意与教师作对,甚至会侮辱教师的人格,往往使教师难堪、恼怒、困窘。遇到这类事情,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克制冲动,保持冷静,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随时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是教育者,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几十双眼睛盯着,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决不能凭一时的情感冲动,意气用事;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训斥、责骂、处罚,而应冷静、机智、迅速准确地判明情况,巧妙、艺术地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控制课堂,驾驭教学过程,改善师生关系。自制它是教师良好个性品格的表现之一。它能使教师用理智控制情感,使教育活动始终处于理智的调控之下,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因此能使教师更明确清楚地正确认识对待处理和调控教育活动和师生关系。
二、宽容
宽容是教师的美德,也是教师必备的的素质。学生正处于尚未定型的发展阶段,其心智能力和知识经验还较差,往往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对待和处理问题,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失和错误。不犯过失错误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在对待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上也不例外。作为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特点;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应有大海一样的胸怀,给予宽容和谅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同时积极地、艺术地引导,教育学生改正错误,克服缺点。懂得教育艺术的教师不只是一味地严格要求学生,还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适当地对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和方法。当然,宽容不等于掩饰学生过错,无视学生的不正之处,不等于无能为力或做好好先生,更不等于迁就学生的过矢和错误,宽容应当适度,表现为在原则前提下的有分寸和灵活性,它是教师的责任心和对学生和关怀,爱护,尊重和对学生的人道态度的一种表现。宽容应服从于教育这个前提。只有当宽容是为了教育,有利于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时才是有实际意义的。
三、幽默
为人师者,人这楷模,学生效仿的对象,为人处事应严肃认真,但严肃认真绝不是呆板生硬。课堂上,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时,最不科学且以又最不利的是过于板起面孔,一个成天板起面孔不苟言笑,学生稍有不顺眼就动辄训斥,挖苦的教师,决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亲近,教育的机智和艺术往往寓于幽默之中,多一点幽默,少一点生硬,是学生的普遍愿望,在课堂上一席趣话使笑语满面堂,增强了教学效果,并在笑声中交流和深化了情感,含笑谈真理,何乐而不为。幽默能寓庄严于和谐,给人以轻松,优美之感,能使真理更耐人寻味,幽默者善于将笑潜于事物的深层,让人充分感受事物底蕴,这样既可深化主题,又能轻松,其言也沁人肺腑。在教学中,当矛盾发生时,只有那些不懂得幽默的人,才会把事物弄得越来越僵,而幽默者能使教学变得更顺利,更自然,幽默的语言在有时会产生一种神奇的效果。有的幽默能使人地忍俊不禁的笑声中引起思索,体会到蕴含的哲理,有的幽默能使人在嘻笑中得到教育。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是师生交往的润滑剂,也是受学生喜欢的个性品质之一,一个幽默的人,往往情绪稳定,在悲苦时显得轻松,欢乐时显得含蓄,危险时显得镇静,孤独时不寂寞,讽刺人不失貌。所以,在现代青年人心目中,“诙谐,幽默”被列为良好性格特征的第一位,最受人们青睐。幽默与恶语讽刺不同,幽默是智慧的结晶,恶语讽刺是无能的表现,所以幽默是谈吐的美德,而恶语讽刺却是丑行,总之,教师的幽默是一种教育的机智和艺术的表现,它根植于高度的智慧和深厚的知识之中,任何庸俗、油腻、无趣味的讽刺都是与之格格不入的。
四、假装糊涂
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去理解和处理儿童捣蛋、恶作剧等过错行为。学生做出过错行为时往往很少或根本就没有考虑其后果的严重性,他们的动机有时是出于开玩笑,有时出于好奇,有时是为了表现自己,有时是为了帮助同学,教师为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学生受到教育,有时,可采取假装糊涂的办法,以发扬学生的积极性,克服其消极因素,使学生的错误行为终止于萌芽阶段,并使学生受到正面教育。
假装糊涂的作用在于教师能够因势利导,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损害师生间的关系的前提下,使学生不露痕地自然地接受教育,同时也不致使事态扩大给学生的过错行为睁只眼闭只眼,而是教师教育艺术和机智的表现,关心儿童,不愿意轻易批评学生等素质,还要求教师有思维心灵活性,能根据客观条件及时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当机立断,引导学生立即终止过错行为或改过错误行为积极有益的行为。
五、掌握分寸,适可而止
所谓掌握分寸就是指教学过程中对待和处理问题时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也就是要这犹不及,要取其中庸,不过不及,在对待学生时要适度,轻了,不能使学生产生应有的内心震动,受不到应有的教育,重了,会把学生置于难堪境地,从而激怒学生,不能抬头做人,教育要有分寸地对待学生。教师要掌握教育分寸,就要估计情势的能力,就要亲心度善于调控自己的行为的结果,预见到教育效果并为达到这一效果创造条件,同时还要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信息情报,教师依靠不充分、不可靠的信息采取的行为,往往会违反教育规律,不公平,无分寸。掌握教育分寸还要求教师善于估计对整个班级体产生教育影响的可能效果。掌握教育分寸就是要有效地解决矛盾,因此,有的教师也可以不用批评的方式,而采取保护学生的方式,以造成良好的气氛,使学生有受到保护的感觉,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讲究分寸是教师有效地处理学生逆反心理,获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
六、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思想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教育方法,在处理学生课堂中产生逆反心理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麻脸教师上课时,看见黑板上画了一个大麻脸没有生气发火,而是和蔼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解放前,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里,有个小男孩呱呱坠地,由于旧社会不关心人民的疾苦,这个小男孩便染上了天花,天花的后遗症就是满脸麻子。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人民的生活,天花在我国一去不复返了,象同学们就从来没有患过天花,个个都长得很美,很漂亮。”这位老师不仅表达了对学生的爱,同时也不着痕迹地对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学生们为老师的这一着所感动,都专心地听课。
教师的爱是消除学生逆反心理、教育学生进步的动力。真正的师爱是理智的爱,应表现为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让学生掌握真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是学生对教师的内心渴望和呼唤。学生在课堂上的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是复杂多样的,而且发生逆反心理的客观条件也是各不相同的,不断变化的,因此,可以说没有一套万能的方法和公式可以选用。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课堂上学生的逆反心理。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