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有个“坏”习惯,就是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总是会在蔬菜水果的柜台“偷”拿塑料袋。经常逛超市的小伙伴都知道,超市不少柜台边上都放着整卷整卷的塑料袋,这本来是给需要装东西的顾客自主取用的,但是我妈每次买好东西以后都会再去拿上四五个,把它们整整齐齐叠好装进口袋里,有时候她还喊我一起拿,我也是醉了。这种行为真的很low好不好!对这种贪小便宜的行为,我真的很反感,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跟她说,郁闷啊!
from 对长亭晚
拗不过就躲,躲不过就忍!
布丁酱:塑料袋这件事我太有同感了!我妈也是这样,每次都叫我去拿,听到“你去撕两个塑料袋装兜里”,那种恐怖程度简直堪比班主任说“下课来我办公室一趟”……后来我发现了一个高招:每次她让我去拿的时候,我就装模作样转一圈回来,然后说:“那边有人一直盯着,不好拿……”
Daisy:我特别受不了长辈们在饭桌上的坏习惯,尤其是过年过节摆上好几桌的那种,喝酒划拳也就算了,他们总要聊上好几个小时,说些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的废话,里面还夹杂着各种常识性错误。有次我三姨说道光是顺治的儿子(小编注:呃,道光是嘉庆的儿子,顺治的儿子是康熙),我想纠正她,结果我妈在旁边朝我使眼色,我只好忍住。后来我妈还教育我,不要揭长辈的短,显得就你读过书似的。我不服,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忍着!
路西法:不要和家长讲道理!不要和家长讲道理!不要和家长讲道理!重要的话说三遍。
小伙伴留言区
我的身边有“战友”
雨滴:我妈也有类似的习惯,爱贪小便宜,每次超市促销,她都要去抢购,根本劝不住。我的办法是——交给我爸!有些我可以接受的“节俭”行为,就尽量理解一下,那些我实在看不下去的行为,一般我爸也看不下去,就会代替我“教育”我妈。所以,有个“战友”非常重要!
我愿化身石桥:我奶奶有个习惯,吃东西总是选择先吃快要坏掉的,结果好的也放坏了,就一直在吃那些不太新鲜的……不过好在我全家都是我的“战友”,我爸我妈我叔我哥我姐轮番上阵,苦口婆心地劝奶奶,有几次直接就把快放坏的东西扔掉了(小编:还是不要这么简单粗暴吧,请同学们慎用此招),这么几个回合下来,我奶奶现在已经好多了。
陈晓晨:我的“战友”是我表哥表姐,他们都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因为我们年轻人的想法还是比较一致的,所以他们也跟我在同一战线上。有些话如果我说,大人们可能不会听,但如果通过他们的嘴说出来,大人就会听了……看来想要说服别人,还是自己要有点真本事才行。
亲人之间,理解为先
Lucivil:我外婆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每次去看她时,她都会要求我拜佛及做一些仪式。我是无神论者,每次都很不情愿,但又不能不做。外婆毕竟年纪大了,让我做这些也是她认为的“为我好”,所以我总是尽可能地支持她的行为。但如果我有别的事情抽不出时间,我会和她解释,她一般也会放我走的。
斌斌:我觉得长辈身上有一些我们看不惯的地方是很正常的。有时候我不能理解父母的某些做法,我父母也不能理解我爷爷奶奶的一些做法,但他们都会选择先尊重并且尽可能地支持;实在不能接受,也会好好讲道理。之前我爷爷看了广告之后非要买一种保健品,我爸妈和我叔叔他们都是反对的,但他们没有直接跟我爷爷顶撞,而是跟他好好说,之后又买了其他补品给爷爷,爷爷后来也就没说什么了。亲人之间更需要相互理解,如果一个人连跟自己亲人的关系都处不好,他又怎么能跟其他人相处融洽呢?
却道是邻:百善孝为先。那些我们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行为,大多是年少时接受的道德教育和成长环境的差异造成的,这种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看不惯的行为,直接批评甚至是斥责肯定是不合适的(并且我也不敢……),要是能仔细思考他们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再做出行动,结果必然要好得多。多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或许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我们口口声声要求父母理解自己,那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应该理解理解父母呢?
乱入的小伙伴:
呆呆小木匠:快写作文!现在有好多学生作文都火了,比如之前有个同学写爸爸总是不回家,然后就会有很多新闻报道,大人们就会关注讨论。你也可以把这个写成作文,找记者报道一下,说不定哪天就火了,还能上头条呢,多好!
豆子:楼主,我觉得你说的根本就不是个事儿!跟父母相处的时候不要太在意这些细节,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着?人哪,最重要的是开心。
小广告
想抢先一步知晓最新的案例吗?愿意参与话题的讨论,或当“记者”收集有趣的见解吗?欢迎加入锐角网·锐心事频道“成长能有几多烦”圈子,或在微信公众号“中学生天地”上留言与我们互动。如果你提供的想法足够有意思,不仅可以在杂志上署名刊出,还有机会获得稿酬哦!
感性沟通,理性选择
毛线球喵:确实,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且多数在年长一些的长辈身上。或许是因为他们经历过物资贫乏的年代,即使生活条件变好了,仍有一种对于经济的恐惧和忧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耐心地告诉他们,家里也有这样的东西,并且已经够用了,不用贪小便宜。即便哪一天不够用了,也可以购置新的,现在拿了只会徒增浪费,还不如留给有需要的人。这样劝说几次,也许长辈们就不会再有这样的行为了。其实有时候他们都理解,只是缺少一个人来点透他们罢了。
闹闹小天使:楼上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我却无言以对。相信你的父母是通情达理型的吧!然而我的父母并不是。所以我会像前面有人说的那样“躲”和“忍”,然后暗下决心,我长大了一定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飞飞:我认为这些我们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行为,主要是一些长辈的固化习惯。比如楼主说的拿塑料袋问题,可能就是因为长辈改变不了“节约”的习惯;其他几个小伙伴说的多多少少也是长辈们的旧观念造成的吧。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一般会坦然地跟长辈们讲,发挥我的“嘴炮”技能。但是我也会挑人,像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这个年纪的,我还会说一说,但对于爷爷、奶奶辈的老人,这样的习惯可能已经跟了他们一辈子了,所以我一般选择顺从。但这种顺从也只是表面的,我内心并不认可的习惯,我是不会去“培养”自己养成的。
八碗:长辈的做法当然不可能都是对的(为自己的勇气鼓个掌,哈哈)!我认为,只要你有自己的判断,别人的行为就不会轻易影响到你。对长辈也是一样,有些事情也许确实是你无可奈何、不得不做的,但是你要清楚自己的态度到底是怎样的,在可以选择的时候,你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立场。
林莉老师说:
在你的困惑中,我首先读到的是一颗优雅的心。你对自己有着严格的道德自律,即使没有他人的督促,你也要求自己保持道德上的高尚。同时读到的,还有你对世界的美好期待,你期待周围的每一个人都用最美好的方式来和世界相处。
或许,让今天衣食无忧的我们,去理解那个贫穷到连尊严都会受到挑战的年代所留下的印迹,真的有点难。而事实是,就在不远的过去,有一种严重的物质匮乏,曾给人们的内心带来了深深的创伤。或许是因为长辈们真的经历过不知道何时才有饱腹之日的境遇,那种身体的折磨会变成内心持续的忐忑。所以,对于那一代人,物质于他们,不仅仅是我们理解的物质,更是一种内心的安全感、对未来的确认感。他们的行为貌似是贪图“便宜”,其实,那是内心在试图抓住安全感。或许,现在的他们,在物质上早已不再短缺,在意识层面,他们亦知道自己已经无须过度俭省,然而他们的内心仿佛有一个“开关”,时不时会被触动。人的意识与潜意识有时并不一致,就如同我们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应该早睡早起,却依旧熬夜赖床,明明知道当下的自己应当高效学习,却还是提不起笔……那一代人内心对物资短缺的恐慌有时候甚至会在养育过程中影响他们的下一代。所以,当我发现你身上已经不再有这种恐慌的时候,亦是欣慰的。
你说的情况,我在超市也时有看到。每次看到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心疼,有一种冲动,想走过去,像安慰一个孩子似的,轻声安慰他们说,放心吧,现在一切都充足了,而且会一直充裕的。当然,由于和对方并不相识,我每次都克制住自己。
这里或许还有一个“边界”问题可以讨论。那就是,我们对亲人的要求和期待可以有多高?《西游记》中,唐僧是典型的道德楷模,但若要人人都做到可就太难了,而且以他那“妖怪都不可伤”的标准,西天取经的任务也未必能完成;猪八戒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最低,若没有师父和师兄弟的督促,怕是早就半途而废;孙悟空的标准似乎介于师父与猪八戒之间,既保证任务完成,又兼顾高尚。我想这值得参考。对于周围的人,如果TA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尚未触及法律法规的“底线”,那么,有一句话叫做“把别人当作别人”——对他人行为过多地干预(稍稍严格一点讲,内心的反感是否也算一种干预?),是否也是一种欠尊重的表现呢?当然,如果能够理解、安慰并化解这种干预,自然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