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道德

2016-09-10 07:22郑祥福
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之德素质道德

郑祥福

朋友转发了一条微博,内容为谴责某地方举办狗肉节的不良行径。第二天晚上却在朋友圈里更新了一条动态,大晒晚上吃的狗肉火锅。我倒抽了一口凉气,心情突然有点沉重。

古往今来,以卫道士自居者不胜枚举。何为卫道士,顾名思义,即捍卫道德之勇士。他们出入于各大社交网络,穿梭于各式媒体银屏,口沫横飞,大肆鞭挞各种不道德现象,猛烈批判各类不道德行为,力图借各大新兴媒体、网络为平台,以彰显自己至德至圣之光辉形象。于是我们脸颊发烫,渐渐低下了头,在自惭形秽中钦佩其担负起捍卫道德之重任,感谢其于水深火热处挽救起我们的人性与道德。

然则诚然如此?

依余之鄙见,非也!一如鲁迅笔下“狂人”之言,这些卫道士满口“仁义道德”,吹毛求疵,冠冕堂皇,实则却是在“吃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这样一条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实际为基础,使主观符合客观。道德本身有大小之分:忠孝仁义之德为大,言谈举止之德为小。大道德为人之根本,固然不可抛。然倘若在生活中处处小心,时时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之不逾越小道德之框架,虽甚合遵守道德要从小事做起之论,然终非易事。

当赶时间时不慎撞到他人引来一句“什么素质”的谴责,梗在咽喉的道歉已难以说出口;当低头玩手机忽略了公交车上的弱势群体,抬头发现众人怪罪的眼神,起身让座显然已非美德而成义务。撞到别人出于无意,一句“对不起”显然不足以化干戈为玉帛,引来的却是对你素质高低的怀疑;没有及时起身让座只因没注意,不应招来怪罪的眼神。起身让座是美德,座位先到先得却是常识。生活需要宽容,道德无须刻意。

当郊游野外不再敢翻滚于茵茵草地,那是因为我怕压坏了小草;当漫步河岸不再敢投石入水以泛起层层涟漪,那是因为我怕砸伤了小鱼。我怕被硬扣上“没道德”的帽子,陷入四面埋伏的卫道士的指指点点与喋喋不休之中。生活需要诗意,道德无须严厉。

我心情郁闷至极却把一句发泄的粗话硬咽回肚;我劳作一天筋疲力尽却硬着头皮让座站了半个多小时;我擦完鼻涕等了一分多钟红绿灯只为到对面扔垃圾;我饥肠辘辘却把手中的唯一的汉堡对乞丐拱手施与。我变得越来越不真实,越来越不像我自己,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只图不背上“没有道德”的骂名。

道德诚然重要,遵守道德也实需从小事做起,然若过分刻意追求道德,吹毛求疵,于道德制高点俯察人生百态,不但会发现事事不道德,人人没素质,而且大有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之味。

其实,当我们评价别人的言行时,倘若能多些许忍让、理解和宽容,社会也将在不知不觉中多几分礼让、友善与和谐。

我们最缺乏什么,就最反对什么,最不能容忍什么。一如马克·吐温所言:“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也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由此观之,何为道德本意?无非四字:力所能及!

(指导老师:黄丽辉)

相关链接: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蔡元培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陶行知

●对你们的孩子要教之以德性,只有德性,而不是金钱,才能使人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贝多芬

●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辨善恶及真伪,并使人倾向于善与真,排斥恶与伪。

——塞·约翰生

●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既适合于孩子,又对各种年龄的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甚至教人为善这一条,如果不从属于这个教训,也是虚伪的、矛盾和有害的。

——卢梭

●教你的孩子规矩勤劳,不要在穷苦中失措,败坏了品德而行为不检。

——裴斯泰洛齐

●人人都应该祈求自己具有存在于一个健康的身体里面的一个健康的心灵。

——夸美纽斯

猜你喜欢
之德素质道德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跟踪导练(五)(2)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道德
常修“四为”之德
道德经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长幼有序
道德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