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自己过不去

2016-09-10 07:22易利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矛盾

易利民

〔关键词〕矛盾;和自己过不去;认识规律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某人经常和别人发生矛盾,刚开始以为是人际之间的小摩擦,但时间久了,就发现这个人和很多人都有矛盾。这时就需要反思一下了:为什么总是和别人过不去?

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仔细想过之后就会发现:之所以和别人过不去,是因为和自己过不去。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需要首先说说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我们的认知规律是先己后人,推己及人,也就是在认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去了解别人,就像婴儿刚开始分不清自己和别人,然后慢慢将两者区分开一样。比如我们常见的现象:小孩子很单纯,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好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所以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去感知别人——自己这样想,也会认为别人也这样想。这个时候家长就会说不要把别人当成自己,在家长的引导与自己的实践中,孩子慢慢分清了自己和别人。

再来看几个例子。

某人渴望赞美,每次做了自己认为得意的事时,就希望别人说几句好听的话,当别人说了,自己会很高兴,别人没有说,自己就很难受。他经常纠结的是:我做得这么好,别人为什么没说?

某人做事很仔细,遇到事情总是三思而后行,当了领导后,总是担心下属不够认真,在与下属的互动中,时常出现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的现象,所以产生了不少矛盾。他认为:我对你要求严格,有错吗?

从这两个例子不难看出我们在和谁过不去。有些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地认为,就是这个人让我生气,这个事情让我伤心,这个环境让我没法工作……。于是就会感慨或抱怨: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为什么都和我过不去?其实这些都是外在的,真正和我们过不去的恰恰是我们自己,是自己心里的那个“结”,它在我们心中存在已久,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只是我们没有去了解它或是不敢去面对它。

就像例子中的那样,别人没有赞美不是别人的错,而是我们对赞美太渴望;别人不三思而后行并不是别人不认真,而是我们习惯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这些都是我们心里的那个“结”,我们都在不厌其烦地和自己这些千奇百怪的“结”过不去。

当自己内在的那个“结”没有处理好,外在的别人不论是谁,只要出现了与内在那个“结”相同的行为表现,都会被认为是和自己过不去,所以就会出现文章开始的那个例子——和很多人产生矛盾。正所谓:心中的“结”不破,和谁相处都一样。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心中的“结”还得自己去面对。当用接受和拥抱去代替抱怨和回避,此时心中的那个“结”已经在慢慢融化与消解。这个时候我们不再和别人纠缠不休,而是把别人当一面反射自己的镜子,从看到别人身上不满意的情况,来反思自己身上相同或相似的不满意,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别人是另一个自己,我们从别人身上看到了真实的自己。

已是百岁高龄的杨绛女士,在回忆往事的时候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佛家好像有句话:放过了别人,也就放过了自己。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世界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当自己变得圆润完整,充满芬芳,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必要和别人过不去,更重要的是,没有必要和自己过不去。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教学研究室,郑州,450000)

编辑/曹朦升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矛盾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书法中的“矛盾”与变化
党的“十九大”精神我知道
神秘的汀娜
反证法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架桥
用认知的递进过程学习哲学常识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