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朝鲁
“十三五”时期是吉林全面振兴发展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制定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建议,描绘好未来5年吉林发展蓝图,对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第一,关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今后5年GDP增速初步安排在6.5%以上,是在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综合考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性、外部环境变化以及面临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的,充分体现了既要积极稳妥、符合实际,又要克服困难、争取更大作为。
主要考虑:一是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根据初步测算,三次产业发展能够支撑6.7%左右的增长;三是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符合中央的整体安排;四是统筹稳增长和转方式,为调结构留足空间。2010年我省GDP为8667.58亿元,未来5年保持6.5%以上增速,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到2019年GDP可达17457亿元,提前1年实现翻番。另外,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GDP保持同步看,2010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15411.47元和6237.44元,保持6.5%以上增速,预计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在2019年和2017年提前实现翻番。
第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脱贫攻坚,既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发展问题、社会问题。目前,吉林省有15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有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吉林省现行脱贫标准是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8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3360元。按照这个标准,预计到2015年末,吉林省还有贫困人口102.1万人,脱贫任务相当艰巨。
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按照国家每年6%的增长率水平测算,2019年吉林省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500元。通过实施扶贫攻坚工程,预计2019年可以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第三,关于继续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具体抓手。《建议》提出实施松花江全流域综合治理、航天卫星数据产业、地下综合管廊、兴边固防富民、河湖连通、资源型城市转型、智慧吉林、生态移民等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工程。这些都是事关吉林省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大项目、好项目。比如,松花江全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涵盖九大领域,这样的项目对吉林未来发展将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我们要全力推动这些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另一方面,继续谋划、推动和建设一批具有引领性、创新性、成长性的重大项目。比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议》提出滚動实施一批创新发展工程,开展生物、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光刻机、CMOS、3D打印、高端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等一批产品产业化。同时,还要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型种子企业,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到2020年,力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
第四,关于推动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这是立足吉林省东中西部资源、区位、产业、生态等实际,在区域发展方面确定的战略选择。
东部是吉林省自然资源宝库,要突出生态保护与修复、资源转化、产业升级、沿边开放、兴边富民等内涵,科学规划、创新举措,有效提高绿色发展、特色发展水平。中部是吉林省发展的隆起带,要大力推动长吉一体化,带动中部城市群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和城市承载能力,提升辐射带动效应。西部是吉林省的重要生态屏障,要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构建高效生态经济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三个区块建设,绝不是要孤立割裂东中西部关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优势条件,在促进区域协调协作、相互支撑、良性互动上下功夫。
第五,关于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吉林省是全国重要粮食主产省和商品粮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农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和内部动因都发生深刻变化,作为粮食调出大省,我们面临着产量和价格“天花板”下降和成本“地板”上升的双重挤压。随着国家粮食收储制度的调整,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面临新的挑战。
基于农业发展形势变化,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吉林要争做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指示精神,《建议》提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这既是吉林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发展模式的需要。《建议》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三个层面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从加快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深化林业改革和供销社改革,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等方面提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内容;从建成一批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700亿斤阶段性水平,农作物综合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农业规模经营面积比重达到40%以上等方面明确了主要发展指标。
第六,关于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十三五”的重点任务。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建议》按照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要求,提出实施产业发展“四大工程”,巩固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老三样”,培育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旅游“新四样”,加快培育生物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好服务业发展攻坚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和高品质转化,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围绕优化动力结构,《建议》提出突出科技创新的核心引领地位,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如“吉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创造多个全国第一,到2020年,吉林的卫星发射数量将达到60颗,形成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分发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卫星数据产业链。围绕优化投资结构,《建议》提出加大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政府投资,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上水平、增后劲的重大工程。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投向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实体经济发展带动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
第七,关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深刻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核心症结是体制机制问题,必须从完善体制机制、搞活体制机制入手,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建议》提出围绕“国企改革要深化、民营经济要发展、简政放权要彻底、市场活力要增强”的总体要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国资国企改革是创新体制机制的核心任务,也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建议》明确提出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的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和抗风险能力,使之成为吉林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简政放权是释放活力的根本之策,也是理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环节,更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必须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建议》提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建议》还提出加快市场配置要素、财税、金融、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农村等专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民主法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
第八,关于实施双翼共进推进开放发展。开放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吉林省具有沿边近海的区位优势,但这一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对外通道“通而不畅”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14年吉林省外贸依存度只有11.7%,低于全国近30个百分点。贸易规模小,是黑龙江的2/3,不足辽宁的1/4。贸易结构失衡,出口仅占进口的1/3。
“十三五”时期,吉林省对外开放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国际看,东北亚国际局势趋好,中韩自贸区取得实质进展。从国内看,开放作为发展理念,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被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吉林被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定位为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从吉林省看,我们不但拥有沿边近海的优势,而且已构建形成了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中新吉林食品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等三大国家级开放平台,长春新区即将获得国务院批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一轮振兴,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有条件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实现大开放大发展。
《建议》提出实施长吉图向东开放和面向环渤海向南开放双翼共进。主要考虑,长吉图开发开放是国家战略,是吉林对外开放的名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实施。同时,面向环渤海开放是吉林推动开放发展的现实选择,通过构建通化内陆港区,建设白通丹经济带,推动四平、辽源向南开放,可以加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合作,逐步延伸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合作,有利于加快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断拓展吉林省振兴发展空间。
(本文为作者关于《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