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三强”战略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发展质量;牢固树立“三强”战略底线思维,全力确保质量安全;全面强化“三强”战略工作保障,大力推进自身建设——2015年,全省质监事业系统紧密围绕以上三大主线,扎实开展落实工作,构建工作新格局。
抓发展——以大力实施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战略,打造“浙江制造”品牌为主抓手,着力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
出台扶持“浙江制造”品牌发展8大政策举措,制订完善“浙江制造”认证联盟10个系列制度。围绕七大万亿产业,确定33类“浙江制造”培育重点产品,组织百家企业“浙江制造”培育训练营活动,参与国际QFD研讨会。把“三名”企业纳入“浙江制造”品牌重点培育范围,委托第三方开展浙江名牌评价打分,并将浙江名牌作为“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基础。修订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把“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工作纳入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加快推进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目前,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均建立政府质量奖励制度。
积极争取国务院在我省开展标准化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标准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五水共治”标准研制,为主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起草8项电子商务领域地方标准,弥补了国家和行业空白。进一步发挥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职能作用,积极打好“质监拳”,全面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服务能力提升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节能减排。如建立先进标准与技术改造融合促进政策导向,构建“采标促进技改”统计监测机制,推动“机器换人”。
保安全——坚持严字当头,以实的机制、实的举措和实的作风,确保监管有力有为,营造安全底线。
建立飞行监督抽查结果排名,公开征集监督抽查产品目录,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化电商产品“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质量监督机制,强化跨境电商质量安全监管。全国首创招募并组建“产品质量百姓买样团”。前三季度全省监督抽查共抽查16070批次产品,不合格800批次,批次不合格率为4.98%。
推进分类监管工作,开展“智慧监管”试点,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创新电梯安全监管。绍兴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工作被总局列为示范点。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切实加强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
同时,该局对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展了通信计量监管,并对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在用的17万台(套)医疗计量器具开展了强制检定,提升了器具检測准确性,有效保障了消费者权益。
促改革——在加强巩固改革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推进,转变职能。
认真落实省政府政事分开改革试点部署,制定试点改革方案,并在年内实现重点领域突破。理清事权关系,梳理公益型职能,印发职责清单。启动浙江方圆检测集团与省质检院事企实质分离改革,制定实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方案。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两单”制度。深入推进“四单一网”改革,构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运行流程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行工业产品、检验机构、计量器具制造当场许可,开展资质认定当场许可试点,探索工业产品负面清单制度和“协会审查、政府发证”审批模式,推进企业标准备案制度改革。积极建立以检验机构计量认证资质认定为核心,由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受理、质监部门牵头汇总、有关部门联合审查的资质认定电子审批“一站式”服务工作新机制,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有效期从3年延长到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