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娟
目前,依托地方高等教育为军队培养国防生是党和国家适应信息化战争需求、提高军队人才质量的战略决策,也是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素质是军事人才的首要素质,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军队人才战略的成败。“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育人越来越被人们认可。
国防生是军队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成才离不开良好文化环境的孕育熏陶,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也同样离不开育人环境的渗透影响。努力营造良好社会、军营和网络文化环境是有效提升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其献身国防信念的重要途径。
一、培塑国防意识浓厚的社会文化环境
全民国防意识是推动民众积极投身国防建设的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国防意识的提升对于国防生参军入伍、献身国防的价值取向和人生选择具有现实的支持作用。因此,必须高度警惕和平环境带来的对国防意识、尚武精神的侵蚀,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强化民众的国防意识,使军人职业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形成全民关心国防、崇尚英雄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要注重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激励青年学子参军报国、牺牲奉献的精神动力。必须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力度,采取影视媒体宣传,英雄广场、烈士纪念设施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节庆阅兵、抗争胜利纪念和烈士公祭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手段,创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使民众随时随处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熏陶感染,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二要注重提升民众对军人的社会支持。社会对军人职业的推崇、民众对军队的拥护程度直接决定着国防生参军入伍的积极性和报效国家的热情。一是广泛宣传军队的贡献和作用,从国家安全、周边形势、非战争军事行动、国际维和等方面引起民众对军队地位作用的重视和肯定;二是深入宣传《宪法》《国防法》《兵役法》等法律法规精神,引导公民支持国防、强化依法服兵役的责任意识;三是健全完善军人职业保障体系,提高军人职业薪酬,推动军人和军属权益保障、国家优待抚恤安置立法,深化医疗、住房、保险等制度改革,提高军事职业比较优势;四是维护好军队形象,充分发挥军队和军人在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领域的引领作用,对军内腐败和恶意抹黑军队、丑化军队等损害军队形象和荣誉的行为做到“零容忍”。
三要注重强化高校国防教育的意识。地方高校作为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国防教育的地位和意义,自觉承担国防教育的责任,落实好《国防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国防教育的意见》等法规文件要求,将国防教育内容纳入教学体系,牢固树立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使命意识,完善国防教育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二、营造崇军尚武的军营文化环境
先进的军营文化蕴含着强大的情感陶冶、认知调节、行为激励等功能,能够使国防生在军队这所“大学校、大熔炉”中更快地加深对军人职责使命的理解和认同,强化军人牺牲奉献意识,培育富有血性的战斗精神。因此,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需求,结合当代国防生文化层次高、民主意识强、精神文化需求多样等特点,大力营造崇军尚武的军营文化氛围,为他们健康发展、建功军营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一要充分挖掘军营文化的精神内涵。军营文化环境是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必须跳出传统单一的文体文化、娱乐文化等狭隘理解,与时俱进地挖掘和拓展其精神内涵。首先,必须紧紧围绕强军目标,深入进行理想信念、铸牢军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引导国防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不断强化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和忠诚品格;其次,必须充分挖掘传统军事文化中的“尚武”“精武”元素,继承军人传统武德中的精华部分,培养他们“精忠报国”“马革裹尸”的军人情操;最后,要凸显我军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习近平主席提出的“11个坚持”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同时注重汲取各军兵种、各级单位独具特色的战斗作风和文化积淀。
二要丰富创新军营文化的外在形式。一方面,要建设军味十足的营区环境。通过悬挂标语、设置灯箱、树立雕塑、开辟红色网站、建立荣誉室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战斗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活动。按照《军队基层文化建设纲要》要求,做到“队列集会有歌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晚会,每月体育有比赛”,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提高军营文化建设的质量,塑造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良好精神风貌。此外,还要适应国防生追求时尚的文化需求,注意增加时尚元素。
三要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培育团结友爱、和谐融洽的军营内部关系和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也是军营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防生的成长发展、吸引和保留军事人才,必须通过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活动去激励、鼓舞、鞭策和培养官兵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使部队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使官兵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健康和谐的心态;必须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坚决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军队好干部“五条标准”,做到选人用人公平公正公开,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国防生献身国防的决心和信心。
三、构建健康清朗的网络文化环境
当前,国家和军队都在主动占领网络文化主阵地,注重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健全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努力为国防生构建健康清朗的网络文化环境。
一要主动占领网络文化主阵地。面对互联网空间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共同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对抗与博弈愈演愈烈的现状,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一方面,要积极传递正能量,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及时发布党、国家、军队重要新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强军梦等正能量抢占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另一方面,要大力消解负面侵蚀,对西方敌对势力所宣传的错误思潮,所鼓吹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进行有力回击和批判,揭露其险恶用心和深刻本质。
二要注重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国家和军队相关职能部门要划分任务、明确分工、明晰责任,完善网络舆情监管机制,通过网上检测、分析、咨询、评估,确保对各类涉军舆情事件的准确识别、及时响应、有效化解;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和军营“大V”,抢占舆论阵地。建立以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专家和学者等为主体的正面发声群体,建立领导干部权威发声队伍,培育自己的“舆论领袖”。坚决遏制网络新媒体中虚假、涉黄、涉恐等信息的传播,建强网宣和网监队伍,严厉打击利用大众传媒进行犯罪的行为。
三要健全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当前,我国虽已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80余条法律法规,军队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2015年7月)等法律法规中对军人使用互联网和手机(含智能手机)作出严格规定,但仍然存在立法不及时、法条零散、法律效力较弱、法规之间协调性差等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军地网络法规制度体系,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为构建健康清朗的网络文化环境提供法律保障。
(作者单位:西安通信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