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领导干部需要关注的若干重大关系

2016-09-10 07:22任俊英刘子晨
决策探索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经济建设发展

任俊英 刘子晨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窗口期。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新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国内都处在转折变革、分化重组的过程中,由此决定了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领会发展新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法,认清形势,把握重点,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克难攻坚,乘势而上,推动科学发展。

一、处理好“快与好”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7800美元左右。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所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为此,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坚持能快就不要慢,能先就不要后,能主动就不要被动。但同时,必须首先着眼于好,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快中求好,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摆在中心位置,做到速度规模和质量效益相统一、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相协调,实现以比较充分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的协调发展,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从远处着眼、从近处着手,实现当前发展与长远利益的统一。从近期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严峻的形势,我国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优势,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强民生保障,切实防控风险,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从远期看,要夯实基础,弥补短板,增强发展后劲。要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物质保障。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三、处理好“旧与新”的关系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实现发展理念的转变、经济的转型、新旧动力的更替,必须处理好“旧与新”的关系。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进一步破除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根除以小农意识为代表的内陆意识和狭隘保守的思想观念,大力弘扬发展、改革、创新文化,培育有利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文化土壤,以现代化的思维、全球化的视野和更加积极的开放姿态推动发展。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将促进四化同步科学发展作为突出历史任务,统筹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平衡性。要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要把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扩大开放转换动力、促进创新、推动改革、加快发展。要把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加强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建设,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尽快实现共同富裕。

四、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

“管与放”的关系实际上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两种机制,二者缺一不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既要以市场的良好运行为前提,又要以政府宏观调控的充分发挥为条件,如果单纯强调一个面、轻视或者忽视另一面,都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与此相适应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已经初步形成,但还不成熟、不完善。特别是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管得过多,一些该管的事情没管好;二是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效率没有充分激发出来。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把政府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五、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

当前,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一方面,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发展潜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通过深挖国内需求潜力,适度扩大需求总量,积极调整改革需求结构,促进供给需求有效对接、投资消费有机结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另一方面,要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要多措并举,促进外贸创新发展。继续放宽投资准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六、处理好“软与硬”的关系

硬环境是一种物质环境,软环境是一种精神环境,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只有坚持用“硬”措施打造软环境,用软环境提升“硬”实力,通过振动“软”“硬”双翅,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国要注重发展硬环境,更要改善软环境。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在继续加快高铁网、航空网、公路网为重点的现代综合交通系统建设和水利、能源、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更好地为“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发展提供支持。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尽快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建设高效的法治型有限型政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七、处理好“加与减”的关系

做好“加法”,就是通过补齐短板,扩大要素供给,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增加人口供给、提升全员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加强政策制度协调性,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以创新发展理念,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开拓新空间,创造新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好“减法”,就是通过压缩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盘活过剩产能沉淀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使国有资本活起来,在流动中优化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简政放权、破除垄断、放松管制、减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焕发经济活力。

八、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

“大与小”即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是产业组织结构中的两个不同侧重点,“大”企业是支柱,“小”企业是细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抓“大”可培育龙头企业、优势行业、主导产业,一个或若干个大企业的存在往往意味着一个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大企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总量、提高财政收入至关重要;抓“小”能激发量大面广中小微企业的活力,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增加就业、活跃市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大”“小”两手抓,因企施策,宜“大”则“大”,宜“小”则“小”,抓“大”而不能忽视“小”,统筹推进大中小微企业错位互动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经济建设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