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江
近期,福州市经信委、地税局等部门组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联合调研组,实地走访鼓楼、台江、仓山等县(市)区及福州高新区等12个众创空间、召开12场座谈会、面向企业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140份、收集意见建议190份,针对福州市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现状、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福州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基本情况
2015年9月,福州市政府印發《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措施的实施意见》。半年来,福州主城区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加快构建、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双创之星”不断涌现、一批众创空间孵化项目破壳而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雏形已现。
(一)积极构建创新创业载体平台
一是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目前,福州市创新园、创业大厦、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和众创空间已建成投入运营32家,建筑面积17.81万平方米。二是开展众创空间认定授牌。组织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申报省、市级众创空间认定,其中包括推荐“云端创咖+”等3家众创空间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以及其他省市级授牌。三是加强示范创业创新中心建设。依托落地高新区创业大厦、万福中心的一批众创空间设立的福州高新区海西创业基地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创业创新中心。
(二)开展创新创业交流活动
一是依托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培育福州市创新创业团队。2013年以来,福州市逾300家来自福州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企业(团队)参加三届福建创新创业大赛,比赛综合成绩和吸引投资金额,均居省内首位。二是依托国家、省创新创业人才的评选,打造福州市“双创之星”。2014年、2015年福州市共有9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名单,35人入选省第一批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8人入选第一批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人数均居全省首位。
(三)加快推进园区企业创新创业
福州高新区制定完善了《关于加快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福州高新区自主知识产权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推进福州高新区建设国家级LED国际创新创业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等,积极创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推进福州高新区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建设,吸引台湾青年入园创新创业。
二、困难和问题
(一)载体建设发展不均衡,主城区好于县(市),硬件好于软件
目前,福州市已建成运营的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平台主要集中于城区、高新区和闽侯、福清、闽清。从功能上看,一些众创空间还停留在提供场地和硬件设施层面,无力提供创业辅导、项目推介、创业融资、项目市场化运作等专业服务;从总体上看,多数众创空间专业化运营能力不强,创新创业载体工位使用效率低,“双创”人气氛围不够浓厚。
(二)“双创”工作服务机制落后于市场需求,扶持政策欠精细,信息不对称,导致部分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落地难
一是政策措施政出多门,部门间缺乏协调配合,资源条块分割,使得创新创业的政策散落各家,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二是部分单位落实扶持政策“雷声大雨点小”,政策的推动和落实尚未到位,资金配套没有跟进。三是信息不对称,政策宣传不到位。受调查企业中只有28家企业表示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75家表示基本了解,37家表示不了解。四是政策扶持欠精准,未能为创业团队、初创企业提供创业资金支持。
(三)创新力量薄弱,创客成长能力不强,众创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
一是创业者科研创新能力、创业融资和营销经验不足。创业人群以高校毕业生为主,少有高校教师、海归人士。二是“双创”的金融服务欠缺,福州尚未引入风险投资机构,增加了创业成本。三是缺少高端运营机构。大多数众创空间主要以提供网络空间工位和公共会议室等硬件低端服务为主,缺少国内外高端众创空间运营机构提供创业辅导,其组织方式多数表现为简单集中而非思维聚合,且存在同质化倾向,专业特色和主攻方向还不明显。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席会议机制,着力引导众创空间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鉴于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孵化的项目多为科技创新型项目,建议将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席会议办公室挂靠市科技局,由其负责全市“双创”工作的整体协调推进,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委人才办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事项,开展创新创业政策的调查与评估,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建议市科技局、市发改委要把握好各县(市)区众创空间建设的节奏和数量,防止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现象,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福州品牌特色的叫得响的众创空间。
(二)建立完善“三级协调”服务机制,着力解决“双创”企业困难问题
一是建立完善“三级协调”服务机制。第一级由各众创空间负责,要为入驻企业解决政策咨询、创业辅导、项目培育、风投对接等服务,同时汇总各众创空间提请省市各职能部门的意见建议并及时提请市科技局牵头协调解决;第二级由市科技局负责,应主动发挥联席会议的协调作用,积极帮助“双创”企业解决问题,或及时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第三级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即建立定期协调例会机制,定期召开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协调会。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创业创新。建议对众创空间适当给予财政补贴,尽力减少初创企业的运营成本。制定详实的考评办法,并在媒体开设专栏,大力宣传“双创”典型案例。三是做好对接服务。政府部门要为众创空间与科研机构、高校、律所、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对接牵线搭桥,鼓励科研机构的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等面向众创空间开放,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人才交流、人才培训等,分享经验、提供帮扶,引导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鼓励政府部门采购福州“双创”项目成果,推广使用创新产品,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三)加强财政资金引导,鼓励社会投资,深化融资服务
一是建议市财政出资设立天使引导资金,探索政府、基金管理人、社会资本三方共同投入:20%、10%、70%联合成立天使投资基金,共同投资初创的创新创业企业。二是深化工商融资服务。通过进一步深化股权质押登记,支持以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域名权等知识产权出资设立创业创新主体,盘活企业资产,突破初创企业融资难的发展瓶颈,激发众创空间企业的创新活力;积极探索股权众筹融资注册登记,搭建股权众筹平台,为众创空间的创客们提供股权众筹融资服务;以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为平台,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并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对企业的登记信息、质押抵押信息、年报资料等基本情况进行公示。三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和流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中小微企业量身订制特色金融产品,给予适当优惠的贷款利率,并形成长效的支持机制。四是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层面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众创空间顺利运营。
(四)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
一是建议工商部门尽快出台配套众创空间登记注册的实施办法,对其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等以往界定含糊的登记事项进行明确,以此明确众创空间的行业属性和服务特点,使众创空间作为明确的市场主体获得“法律化”、“制度化”的身份认可;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降低审查要求,积极落实“一址多照”政策,鼓励盘活和利用闲置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物流仓库等注册为企业住所,降低众创空间运营的场地成本。二是建议市、县(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为众创空间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办证和政策咨询服务。实行“一个窗口受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安排专人为进驻众创空间的企业统一办理营业执照,积极深化登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工商注册全程电子化,帮助入驻众创空间的企业及时办理各种手续。
(五)着力解决政策创新“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依托市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措施的实施意见》,提高针对性、操作性。一是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细则,精准扶持。整合扶持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将教育、人社、科技等部門相对独立的创业指导体系、创业孵化体系、项目支持体系整合起来,发挥现有政策的叠加效应。二是对市政府各部门惠企政策进行梳理归类,汇总政策信息,通过“智慧福州”网络平台,或运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统一发布。三是市科技局牵头,建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定期走访众创空间的工作机制,以畅通众创空间运营商、创业企业、创客与政策决策层的沟通渠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向纵深发展。四是市政府办牵头,市科技局、市效能办配合,加大对政策在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市)区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考核问责力度,坚决整肃懒政、怠政等不作为行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过程中的“中梗阻”,确保这些惠企好政策能尽快落地,让众创空间运营商和创业者得到实惠。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