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钓鱼岛局势说开去

2016-09-10 07:22:44阳勇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岛链东海钓鱼岛

阳勇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却因为近代的积弱,几经波折,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应该说每一个有民族情节的中国人都会义愤填膺。随着国力的一步步增强,加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决策,这几年来形势朝着有利于我方发展。

一、对钓鱼岛战略价值的理解

一般说到战略价值,都离不开经济、政治和军事几个方面。

首先在经济上,最主要的当属东海海域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及其可能产生的巨大的经济价值。“二战”后日本对东海的调查证实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足够日本使用近百年的石油。渔业方面,东海海域是我国的传统渔场,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太平洋黑潮流经带来大批鱼群,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管控这些海域将使日本由资源小国转而成为东亚的资源大国,所以日本对钓鱼岛及东海海域觊觎已久。

第二是政治上,一方面就领海主权而言,中国位于东海大陆架上,日本位于日本岛架上,日占琉球国位于琉球岛架上,与东海大陆架之间隔着黑水沟,也就是冲绳海槽。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中日是海岸相向而不是共架关系,因此中日海界应以黑水沟为界。但是钓鱼岛位于东海大陆架上,是台湾山脉向北的自然延伸,如果日本占领钓鱼岛合法化,日本的国土就踏上东海大陆架,中日就成为海岸相向且是共架关系,中日海界就会变为中间线。由此日本通过抢占中国的钓鱼岛将获得半个东海,其对于日本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二战”后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的三大基石为《雅尔塔协定》、《开罗宣言》、《波兹坦公告》。《开罗宣言》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全部归还中国,日本拒不归还1894年侵占的中国领土钓鱼岛就破坏了《开罗宣言》。《波兹坦公告》规定日本行驶离岛主权需经中国指定,日本强占中国声索岛屿就是在中国指定范围之外行驶离岛主权,破坏了《波兹坦公告》。日本侵占钓鱼岛加上日本声索南千岛群岛破坏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石,也就是彻底破坏了“雅尔塔体系”,彻底否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这正是日本谋求所谓“政治大国”的重大阴谋。对中国来说,钓鱼岛是中国人最关心最敏感的关乎民族尊严的问题。日本近年来政治的右倾趋向日益突出,它加快了其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越来越主动地干预国际政治事务。面对正在发展的中国,日本强化了与美国的战略同盟关系,试图以此来扼制中国。钓鱼岛的问题还涉及美国的远东战略问题,因为钓鱼岛成为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不定时炸弹,美国就能渔翁得利,维持在太平洋的霸权。美日同盟企图削弱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地位,同时纵容、怂恿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与中国发生争端,挑起海洋权益的争夺战。钓鱼岛问题的背后联系到中美、美日、中日和亚洲地区等多方面的问题。

第三在军事上,有一种观点认为钓鱼岛和台湾组成了美军的对中国围堵的第一岛链的战略核心,如果钓鱼岛被日本占有并有效管控,整个第一岛链就没有任何漏泄,中国海军就会全部被封死在沿海,而如果钓鱼岛被我们实际控制,那么美军的第一岛链封锁围困将立刻出现漏洞,同时美军的第二岛链也将立刻受到严重威胁。但这种观点未免有些过于极端化和简单化,还有些自己吓唬自己的味道。这种岛链论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现在虽然也常提及,但时过境迁,形势已大不同于以往,特别是这些年来的我军的快速发展,以现在中国军方的实力,即使仅从公开透露的消息来看可以说第一岛链上所有目标全部处于我精确打击范围之内,要攻击第二岛链上的一些目标也并非什么难事,所以说我军军力早已谈不上被第一岛链封锁。

但这不意味着钓鱼岛在军事上无足轻重。对日本来说,由于它是一个地形狭窄的岛国,因此防御纵深十分短浅。其内陆任何地方距海岸都不超过120千米。在战争爆发时极易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空中与海上的袭击,故日本属于无纵深防守的国家,日本占领和控制钓鱼岛可以将其所谓防卫范围从冲绳向西推进300多千米。这正符合日本一些狂人推行海上扩张政策的政治意图。对中国而言,钓鱼列岛处在台湾岛东北最远端,直接与琉球诸岛相对,在地理位置上,它正处于中国大陆与日本冲绳之中,东西各距200海里。如果日本占领了钓鱼岛,日本军队可以在岛上设立其海空监控侦察设备,以及岸基反舰及对空导弹,很容易将台湾北部重要港口及空中航道封锁,无异于在中国的家门口设下了定时炸弹。

钓鱼岛的战略价值不仅在于岛屿本身7平方千米的主权标志,而且在于其潜在的经济与军事价值。因此无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国防安全的角度,中国都必须保卫钓鱼岛的主权,绝不能容许日本的霸占合法化,这是国家核心利益的要求。

二、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的解读

钓鱼岛纠纷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纠纷的核心是台湾当局与琉球地方政府。1971年日美签订冲绳归还协定,大陆与日本才逐渐超越台湾与琉球,成为钓鱼岛纠纷的主体双方。上世纪70年代我国威胁主要来自北方的苏联,双方一度陈兵百万于边境,此时我国政府一度试图联合美、日对抗苏联以获取国家安全的外交保障。钓鱼岛问题上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就产生于这样一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

“搁置争议”政策的最早出处,就目前所披露的资料而言,应该是1972年7月28日周恩来同日本公明党领袖竹入义胜之间的一次会谈。周恩来表示:“钓鱼岛问题没有必要涉及,和恢复邦交这个大问题相比,它就算不了什么问题嘛。”稍后的1972年9月27日周恩来与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谈话时重申了中方暂时搁置钓鱼岛问题的态度。日本方面似乎也不愿意因为纠缠于钓鱼问题而阻碍中日邦交正常化,时任外相大平正芳的看法很有代表性:“作为外相在中国逗留了一周,领土问题没有被提出,我认为这是正确的。”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1978年8月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在面对日方访华代表团时重复了周恩来1972年的搁置论。稍后的10月25日,访日的邓小平在记者招待会上再次回答了日本记者提出的“尖阁列岛”归属问题:“‘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这个名字我们叫法不同,双方有着不同的看法,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时候,双方也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倒是有些人想在这个问题上挑些刺,来阻碍中日关系的发展。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把这个问题避开是比较明智的。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十年也没有关系。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总比我们聪明,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今天我们常说日方背信弃义,不承认与中方就“搁置争议”达成过任何共识,但实际上日方从一开始就没有承认过,只承认在谈判中“完全没有谈论这个问题”。

至于“共同开发”,实际最早是由日方提出的,邓小平顺势拿来为钓鱼岛问题破局。据外交部条约法律司一秘肖建国所撰写的《东海争议海域共同开发历程回顾》一文介绍,“共同开发”的理念其实源于东海争议海域的油气开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先后与韩国、台湾多次协商洽谈搁置有争议领土和大陆架,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的方案。但因涉及损害中国利益,屡遭中方反对和阻止。为了应对中方的抗议,日本于1978年8月提出了中日共同开发的主张。当时的日本外相园田在参众两院外务委员会上表示了中日联合开发包括钓鱼岛周围在内的大陆架的想法,他说:“由日中合作搞为好,如果(对方)正式提出商谈,将以向前看的姿态进行处理。”

其时正值史上著名的“第二次石油危机”,日本寄希望于在油气资源储量丰富的东海开辟新的油源。1979年5月邓小平会见日本自民党众议员铃木善幸时铃木说:日本准备在渤海湾同中国合作开发石油,如中国还愿意在其他地区合作,我们也可以。邓小平敏锐地回答道:可在不涉及钓鱼岛领土主权的情况下,双方搞共同开发。1979年6月17日李先念在会见日本社会党友好访华团时表示:“日本有人提出在此地区(指钓鱼岛)共同开发怎么样?我们认为可以,不涉及主权问题。”同月中方又通过外交渠道正式向日本提出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的设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理念,第一次正式结合到了一起。但日媒在解读邓小平“共同开发”论的目的时,认为此举会打破日本对钓鱼岛的独家实际控制,进而改变中日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被动与主动关系,日本政府因此坚决不同意在钓鱼岛附近“共同开发”,拒绝了中方的提议。

综上可以看到,在对钓鱼岛所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策略上,都有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深思熟虑和政治智慧在其中,对收回钓鱼岛是绝无损害的。当然,此一时彼一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今天是否还适用,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三、对钓鱼岛“必有一战”的几点看法

近年来随着钓鱼岛问题的一再升温,中日之间在钓鱼岛“必有一战”之说甚有市场,然而也有诸多专家出来扑火,认为这种想法是幼稚和危险的。应该说开战的诱因无疑是存在甚至很多,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制止战争的因素也不少。从近代以来的历史看,无论哪一场战争的开打背后都有着极其复杂的综合因素,像古代那种一方宗主只是为了个人尊严就轻启战端的事情现代应该是很难发生了。至于战事一启,如何战?战至何种程度?战后的结果如何?则不以参战诸方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中日都是大国,真如某些人所想的那样两国各倾举国之力为钓鱼岛摆开阵势大战一场,直至一方战败投降从此臣服,恐怕是难以想像的,这样一来真正获得的绝不会胜利的那一方,而是任何一家第三方,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谁都不会开第一枪。从钓鱼岛的地理环境上看,钓鱼列岛露出水面的面积全部加起来也不过7平方千米,最大的主岛面积也不过约4.3平方千米,这么狭小的地方日方大概不会有人傻到派兵去“占领”或“防守”,当然我们也不会。因此在笔者看来日本虽然号称“实际控制”但实际上没有控制,因为它“控制”的方式我们一样可以做到,并且现在已经做到了,甚至比它做的更好。有人指出日本可以将军机飞到钓鱼岛上空巡逻,实际上据笔者所知最迟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的战机就已经飞临钓鱼岛上空宣示主权。

如果中日双方发生战事,最大的可能就是双方的战机在空中针锋相对甚至擦枪走火,也有可能出现军舰的对峙,但空中遭遇的危险更大。

日方优势是地理位置,日本的与那国、石恒等岛距离钓鱼岛在200千米左右。此外附近还有波间照、多良间岛等多个机场,再往后去还有下地、宫古岛等机场。在紧急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设施、部署简单的维护系统,日本这些机场大约可以部署40架以上的战斗机。E-767的性能是在距离基地500千米的地方执勤,续航时间为13个小时,而冲绳距离钓鱼岛的直线距离是400千米左右,这样日本凭借3架预警机就可以保持对中国钓鱼岛周边海域的空情信息掌握。日本F-15J如果从与那国或者石恒岛起飞,大约10分钟左右就可以侵入中国钓鱼岛上空,并可以长时间滞留。相比之下,钓鱼岛距离大陆海岸线最近的直线距离也超过300千米,这方面我们中国处于劣势。

战斗机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关键还要靠机上的两个重要设备,一是机载雷达,二是机载武器。雷达决定了你能否看得见、能看多远,武器则决定了你能打多远、能打多准。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一个弱点正在于三代作战飞机大部分制造年代久远,航空电子系统比较落后,特别是多数不具备发射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能力。它们的主要空战武器是AIM-7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由于AIM-7导弹需要战斗机全程提供目标照射,从而限制了导弹的有效射程,同时抗干扰能力也比较差。目前日本航空自卫队大约有32架F-15J飞机具备发射国产AAM-4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能力,而F-2目前大约只有8架飞机才具备这样的能力。我国即使是早期引进的苏-27飞机,经过改进后也具备了发射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能力,因此不论是三代作战飞机总数,还是能够发射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飞机都要高于日本航空自卫队。

总之国家利益至上,钓鱼岛主权问题不容回避,针对日本及其盟友美国的挑衅甚至入侵,相信我军已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种应对方案。

猜你喜欢
岛链东海钓鱼岛
美国要打造“第一岛链2.0”
环球时报(2022-11-19)2022-11-19 17:15:50
东海采风作品选
中华诗词(2019年2期)2019-08-27 01:59:16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海峡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5
精卫鸣,歌东海
李东海的诗
诗潮(2014年7期)2014-02-28 14:11:30
钓鱼岛问题溯源
海洋世界(2012年9期)2012-01-18 10:52:34
钓鱼岛主权考
军事历史(2003年6期)2003-08-21 06:47:18
东海第二次起义与解放昆嵛山
军事历史(1993年3期)1993-08-21 06: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