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次将“霾”列入气象灾害l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北京市气象灾害防治条例(草案)》,根据条例草案,首次将“霾”列入到气象灾害的范畴内。一旦遇到霾等气象灾害,将可根据应急预案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关闭公园、停工停课等应急处置措施。对此,您怎么看?
@加百不会飞1205031254:重视的态度是有的,还要有实打实的治理实效才算啊。希望全国统一标准,尤其是孩子们千万不能在霾里上体育课了。
@费列罗儿:人祸变天灾,看来这是要把责任推给大自然,雾霾要长期存在的节奏啊。
@奔跑的阿超:把霾列为灾害说明人的生命越来越被尊重。前些年,雾霾被认为是“大雾”,被认为是不可控因素,是政治丑闻等等。现在认定是灾害,就说明会对人有危害,对人更尊重了。
@妖儿妖儿:是不是列为自然灾害之后,人就不用负责任了?其实列入什么老百姓并不关心,抓紧治理才是干正事。为什么开重要会议的时候天说蓝就蓝,难道我国已经征服灾害天气了?
[黄山复名徽州,您怎么看?]
5月28日,为“黄山复名徽州”疾呼18年的作家李辉再次表示,相比千年徽州,30年的黄山不过一瞬,主政者要有勇气将徽州重新恢复,才是对历史文化的珍爱与敬重。黄山首任市长崔之康也响应:是改回来的时候了。徽州复名,您怎么看?
@花雨烟云间DreamyWong:支持。徽州,雅致古典,有美丽的故事。黄山只是一座名山的名字,区分开来是最好的,各有各的风景与美好。
@LLingzz:如果都要这样缅怀自己曾经的价值的话,中国不知道要改多少地名。已经深入人心的现代名,何苦还要为难载入史册的历史再次更名。总觉得显得有点急功近利,有点仓促无理。
@coverIinc:改成徽州后,所有与地名相关的都要改,要造成多大的浪费?国家的,民间的,就为了显着有文化吗?地名而已,何必太在意呢?
@大豆派我来巡山:改来改去有什么意思?真正的人文环境,历史背景不是在于叫什么,一个市名怎么能来回乱改?当初大力发展旅游就叫了黄山市,现在重视文化历史就再恢复。一点都不严肃。
“党员干部要多读党报,别沉迷花边新闻。”
——《中国纪检监察报》日前发表文章评论称,有些党员干部嫌党报党刊没有“花边新闻、小道消息、八卦新闻”读起来“有意思”。作为党员干部,岂能沉溺于捕风捉影的“花边新闻、小道消息”,热衷于低级趣味的“八卦新闻”?连党报党刊都不愿意读,怎么理解好党的政策?
“北京拥堵费应日超20元。”
——日前,有关专家表示,北京拥堵费方案借鉴新加坡、伦敦经验,像北京目前的市民收入水平,实际上每天20到50元。收拥堵费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平衡道路交通的结构,解决老百姓交通出行难的问题。
“真是个无知的少年啊!”
——日前,四川16岁少年徐某偷偷潜入一客机货舱,偷渡到迪拜被当地警方抓获。问及原因,少年说因为听说在迪拜当乞丐能月入几十万,于是想去闯一闯。对此,网友评价。
“警察哥哥,5000块咱私了吧。”
——近日,杭州一辆奔驰跑车因违章被交警拦下,女车主竟要求交警把对讲机关了,欲行贿:“警察哥哥,我给你5000块钱私了好了,你放我走好了……可不可以用别人驾驶证扣分啊?”最终交警按规定对其罚款100元、扣两分。
“1吨西瓜被砸会不会太浪费了?”
——有媒体报道,为了解压,来自川渝的2000名大学生近日在某旅游景区内展开了西瓜大战,1小时砸掉的西瓜重达1吨。该行为引起网友热议,引发不少质疑。
“学校和家庭均把成绩看得比身心重要。”
——《人民日报》针对近期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发表文章。文章称,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和家长“偏重分数,轻视素养”“管控有余,教育不足”,忽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终结和治理校园欺凌,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要通过立法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预防和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