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赫芬顿邮报》9月8日文章,原题:批评中国,西方要避免殖民思维 自春秋以来,中国思想家主张儒家、法家、道家等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后来,他们又辩论从西方输入的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因此,认为中国历史上只有一种政治传统并据此谈论当代中国,这是错误的。
西方一些人批评北京未能履行中国传统中的“最好部分”——那些部分恰好与西方“自由民主和人权概念”相符。换言之,他们觉得西方应基于自身政治传统来评估中国。然而在评估中国时,除了自由民主,还有道德上合理、政治上务实的另一种模式。可惜,有些西方学者没认识到这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的思维与西方殖民主义者无异。19、20世纪时,殖民主义者试图在华推行其政治理念,产生的影响基本是灾难性的。
如历史学家尤里·派恩斯所言,战国时期思想家虽观点纷呈,但都认同政治统一的原则,该原则成为中国政治思想基石。这有助于解释一些理念为何无法在华立足:地方独立支持者在中国从未走远,因为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
与政治统一相似,贤能政治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同样根深蒂固。孔子以后,大多数中国思想家都认同这种观念:政治制度的目标是选拔才能、美德超群的官员。经历了文革等挫折后,中国迎来贤能政治的复兴。
西方宣扬一人一票选举制度的种种益处。但精英统治真的不好吗?笔者在《中国模式》中举出诸多反证。一、贤能政治在中国根源深厚,这个事实意味着相比别的模式,它更稳定。二、调查显示,贤能政治在中国拥有始终一贯的支持。三、一个对后代和别国负责任的大国,有必要选拔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领导人。四、快速科技创新和突发金融冲击等,需要有敏锐判断力的领导人有效应对。最后,贤能政治与(西方)广泛民主价值观及做法,并不矛盾。
诚然,中国贤能政治的理想与实践之间仍有巨大落差,就像美国民主的理想与实践之间落差巨大一样。若西方只支持赞同自己的观点,难道不是一种残余殖民思维吗?▲
(作者贝淡宁,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