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的对照手法运用及其价值取向

2016-09-10 07:22:44张钰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双城记价值取向

张钰浛

内容摘要:《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就的长篇历史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于对照手法的运用是广泛的。本文简要分析了对照手法的运用与对照背后作者所寄寓价值取向和思想感情。

关键词:《双城记》 对照手法 价值取向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着意运用了对照的手法,将革命的动机与过程,革命浪潮中的人物进行对照,表现出了法国大革命对于个人与社会的深刻影响。对照背后体现了在旧体系崩坏,新秩序建立过程中,法国社会的激烈的震荡与矛盾,寄寓了作者对法国大革命的价值判断与对人道主义的讴歌。

1.贵族与平民的生活落差——对革命必然性的肯定

《双城记》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叙述革命前法国社会状况,直到到第二部第二十一章“回响的足音”(约全文三分之二处),法国大革命才以旋风般的速度爆发。此前章节,狄更斯运用对照的手法,将贵族的浪荡奢侈生活与平民的艰苦贫穷进行对照,表现攻占巴士底狱之前社会中暗涌的革命浪潮和人民仇恨,体现了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正义性。

这种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差距的叙述令人印象深刻,贵族品尝着四人侍奉着的朱古力茶而平民则吸食混着泥土的残酒;贵族的马车在狭窄的街道上横冲直撞,而失去孩子的父亲只配获得一枚金币当做补偿;贵族住着优质石材建筑的房屋,而一位老妇人想乞求一块石头来分辨在杂草中她死去丈夫的位置而不得都表现了这种差距。

这些对比为这部小说打下了批判现实的烙印,对比之中,饱含了狄更斯对于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的肯定——革命必然爆发也终将爆发,这其中有着某种强大的,昭示着正义的力量。

2.正义革命背后的群魔乱舞——对革命的非理性的揭露

革命的正义性与革命的非理性的激烈冲突是本书的巨大价值所在。狄更斯将革命动因与实际效果进行对照描写,表现了正义革命行为沦为一种彻底的人民报复行为的全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革命的非理性所带来的人性的失落,社会的混乱与价值观念的崩塌是更值得被关注的。

总的来说,革命的效用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革命对个人带来的转变,二是革命给社会群体带来的巨大改变。

首先来谈革命对个人带来的转变。从物质上来说,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贵族对于平民的压迫,但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因这一场革命而变得富足,革命中宏大的社会理想和激情与人民的辘辘饥肠相伴而行。从精神上来说,革命是压抑痛苦的灵魂借由革命之机进行释放。而这释放往往由于不适度而使人走上极端的道路,这一点在得伐石太太身上体现的极为明显。

革命对于社会群体的改变的强烈矛盾色彩是《双城记》的价值所在。正义与残暴,贵族与人民这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穿插的状态,是非的界限不再如同革命之前那样分明,整个社会处在一种混乱和无秩序之中,革命的矫枉过正,给整个社会打上一种古怪恐怖的气氛,罪恶成为了这场革命的派生物。

在对于新的社会价值与国家机器的建构上亦是非理性的。社会价值方面,革命并没有建构一个清晰的社会价值取向,它将某些普世价值泛泛而论,在旧的社会价值脱落之后,它呈现出一种混乱的价值判断。在新的国家机器建构方面,它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法庭混乱的建构就是很好的例证。革命在某些层面上并不是破旧立新,而是带有一种与旧制度同归于尽的性质,甚至是旧的破除了,新的却未建立。

总的来说,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的改变,革命背后隐隐有着一种人性的失落。革命“仍然用同样铁锤,把人道打击的不成样子,而它把它自身也歪曲成同样惨苦的形式。又在播种同样专横和压迫的种子,这必然会产生同样效果的。”革命呈现出一种失控的状态,在冲动与盲目背后,人性的复杂是超乎其阶级属性之外的,贵族与平民阶级界限并不是与非的界限,在这一语境中,对人性的分析才更具意义。

3.革命中的爱与恨——对人性的歌颂

不容忽视的是,狄更斯不仅仅对贵族与平民生活差距进行对照,对革命动机的正义与革命效果的非理性进行对照,也对革命过程中的人物进行了对照描写。

面对痛苦的过去,在梅尼特和得伐石夫人的对比中,有着对宽容与复仇的不同态度;面对爱情,在卡尔登与史曲勒孚的对比中,有现实爱情与理想爱情的不同观念;面对金钱与权利,在代尔那和其父辈的对比中,有着一种超越阶级的对人的品质的肯定。在这对比中,读者应该摆脱阶级偏见,本着人性的态度去衡量其中的善与恶,人性的光辉与人性的失落。

总的来说,狄更斯运用对照的方法,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国社会进行了摹写,表现了他对革命正义性的肯定,对革命非理性的揭露与对人性的歌颂。其中对革命的多角度叙述和对人物的塑造,不仅让我们对法国大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历史事件的不同的视角与价值取向。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双城记价值取向
俄罗斯双城记之北方有座城
俄罗斯双城记之遇见莫斯科
双城记:垃圾大作战,给地球“瘦”个身
学生天地(2017年7期)2017-05-17 05:49:05
中小学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及功能限度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5:26:40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20:29:02
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
浅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征与价值取向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10:06:31
现代司法中利益衡量的新内涵研究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07:57:36
对《双城记》中对立特点所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进行再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