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盈
摘 要: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处在初级发育阶段,21世纪,经济发展迈入高级发展状态,也即虚拟经济,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必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资本市场,文章分别从资本市场的作用、资本市场的管理和政府在资本市场职能做了分析,从而更好地理清资本市场,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资本市场 虚拟经济 政府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114-04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大国经济需要与之匹配的大国金融,而资本市场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1}。21世纪,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但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在思想观念上需要重新对其审视和定位,随着中国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常态”,此时重新梳理当今资本市场,从整体上系统的认识资本市场,以便使得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进步。
一、资本市场的作用
我国的资本市场经过了短短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加快了企业的机制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大大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坚实的作用。
1.资本市场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更应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般来说,资本市场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功能:资本市场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资本市场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场所;资本市场有利于企业重组;资本市场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另外还有流通功能、产权界定功能、信息服务功能、定价功能等{2}{3}。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本市场也从无到有。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有着清晰的发展路径: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标志着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生产力的大释放。
1992年,十四大明確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市场经济建立为起点的制度改革,标志着第二次生产力的大释放。
200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以股权分置改革为起点的资本市场大变革,标志着第三次生产力的大释放,意义更为远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从历史唯物发展的角度,第一次和第二次生产力的大释放,都发生在实体经济层面上,是经济发展水平初级阶段的产物,第三次革命,是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层次之后才能出现也必然出现的产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第一次生产力的释放,产生了万元户、乡镇企业,人民逐渐摆脱贫困状态,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也深刻地改变了农村经济单纯依靠农业发展的格局。第二次生产力的释放,带来了数十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在1978年的GDP总量是3650亿,人均382元;2014年大约是63万亿,人均46352元。36年间中国名义GDP的年均增长率大约是13.3%,被誉为“中国增长奇迹”。那么,第三次生产力的释放,将会使得中国产生一批全球性的公司、一批全球性的财富巨人,并产生一个全球性的资本市场和资金大平台,更为重要的,使得中国在这场资本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最终胜出,打下最基本也是最坚实的基础。
21世纪,波诡云谲,群雄逐鹿,这是一场关于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等全方位的综合竞赛,在这其中,经济实力起着最为核心的基础性作用。在一个资本全球化的时代,只有资本市场坚实有力而又波澜壮阔的发展,在资本力量气势磅礴的狂潮中,才可能成为一个对世界有着稳定、持续、全面影响力的世界性大国。
2.社会的财富观念将被彻底颠覆,由此产生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文化和思想观念,没有优劣之别,也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是否适应时代和对应时势。资本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任何人无论接受或者排斥,资本都是当下一切最有力量文化的基石,也是其发展的源泉。在一个资本全球化的时代,任何试图攻击、摧毁资本的力量,都要借助于资本的力量。资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资本以及相应的财富文化和思想观念,构成了当下世界最基本的底色。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当社会财富快速发展积累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会使得社会大众的财富观念产生深刻变革。当下中国,经济发展虽然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依然以实体经济为主,社会大众的财富主要集中在有形的资产上,而当虚拟经济产生并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之后,必然对应着股权等无形资产投资的普遍化和大众化,由此带来社会财富观念与经济金融观念的深刻变革,从而为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经济形态的发展和进化,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有形财富旧观念将被逐渐瓦解,以虚拟经济为基础的无形财富新观念的将被逐渐建立,这都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历史既有气势磅礴的宏大叙事,也有细腻入微的精心雕刻,但是历史的车轮总是轻而易举地碾压过一切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和阻挡。同时在一个具有新型财富观念的人所构成的社会,其结构与思想也必然发生深刻的变革。一个围绕资本市场而构建的经济系统将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将成为经济结构的核心,以资本市场为基础而构建的文化和思想观念,将随着时代的前进,逐步渗入到整个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之中,同时潜移默化而又深刻地影响所有人的生存状态。
资本化生存,其人和财富的经济虚拟化,将是今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基本状态。资本化,就是今后所有中国和世界的无可争辩的所要面对的基本状态,因此,必须对资本市场加强认识和管理,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二、资本市场的管理
资本市场本质是虚擬经济,本质上有别于传统的实体经济。为了保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必须更加深层次的认识资本市场的基本属性,才能把握资本市场的内在发展逻辑,更好地推动资本市场的管理和运作。
1.虚拟经济的监管属性。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自身的智慧,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财富,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相对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是经济虚拟化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虚拟经济一般分为三个范畴:第一类范畴是,虚拟资本以金融平台为主要依托的各种活动;第二类范畴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电子商务等;第三类是,使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的经济活动{4}{5}{6}{7}。总之,本质来说,虚拟经济是以股权制度设计为基础,把未来财富以证券化等虚拟形式投射在现在的资产价格上。实体经济以时间的积累为基础,面向过去,而虚拟经济面向未来,并且以预期为变量。虚拟经济最大的特点是它把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而用资本的使用权来交换所有权证{8}。
虚拟经济以心理对未来预期为变量,因为人的心理并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存在情绪和感情的交织变化,也就内在的决定了虚拟经济的波动性。证券化的资产价格必然提前反映对经济的未来预期,未来本质上并不确定,而是随着时间而不断调整对未来的预期和判断,也就外在的构成了虚拟经济的波动性。
因此,虚拟经济中,价格必然性的偏离现实的所谓合理价值,这是一种常态。通俗地说,就是在上涨的时候,总是高于甚至远远高于合理价值,在下跌的时候,总是低于甚至远远低于合理价值。因为虚拟经济的内在心理性的波动和外在预期的波动,必然性的决定了价格的波动性。虚拟经济的波动就是如此,是其本质所决定。21世纪,经济发展进入虚拟状态,这也就要求我们,不能再用实体经济的陈旧的观念和狭窄的视野来观察和判断新事物,要透彻地了解和认识虚拟经济的波动性,才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从虚拟经济的本质来看,上涨和下跌偏离其合理价值,这一切都反映着当下心理对未来的预期。例如,任何一个人,在股票市场,必然因为预期未来其价格会上涨才会买入,也必然因为预期未来其价格会下跌才会卖出。尽管预期的依据和理由各有不同,但是预期所形成的结果无非就是上涨、平价和下跌,市场走势本质上是各种预期的合力构成。
市场走势本质上是各种预期的合力构成,那么调控资本市场就是用政策来改变对未来的预期。因为在市场中,有着不同类别的参与者,不同的参与者,其心理对未来的预期会有所不同。那么要对资本市场进行调控,颁布的政策就要对不同类别的参与者尽可能得形成较为一致的改变预期,使得市场的合力朝着政策的目标方向延伸,调控才能有效。然而,在现实中,市场的参与者并不可能表现的完全理性,人的计划不可能精确划一,更多地是情绪化交织的非理性行为,因此,这就要求对资本市场的调控,要综合具体的考察,引导趋势,使得合力的方向朝向调控的目标。
正是因为虚拟经济的复杂性,其调控存在诸多合力的变数,这就要求对规则和制度需要不停的完善,绝不可朝令夕改,随意更改。因此,对规则的制定需要更加谨慎,并在实践过程中确认其有效性,并加以维护,这也是对虚拟经济监管中最为可行的有效手段。如同一个裁判,其职责是维护比赛能够顺利进程,而不是带有偏袒的目的调控比赛的最终结果。任何市场,都存有假货的可能,不能因噎废食,监管层不能因为有部分假货而对市场全面打击而破坏了市场的生态环境。监管层是要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对内幕交易保持高压态势,确保上市公司合格,增加优质股票的供给,这是监管层的基本职责。
2.虚拟经济的调控属性。因为市场是由活生生的人组成的,看似是人与物的关系,本质却是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是有情感的,不可能完全彻底的理性判断未来,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预期,并且未来也在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所以,市场经济,归根结底是人的心理对未来预期所形成的合力的结果。那么,对市场的调控,本质上,也就是对人的心理对未来预期的调控,也即对人心的调控。
一切都是人心合力的结果,市场经济也是如此。然而,调控,无论是宏观调控还是微观调控,也只是市场之中人心合力的分力之一,这一点必须保持清醒和深刻认识,也就决定了,调控并不是万能的,企图通过调控就能万事大吉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调控者虽然是分力,但是其影响力巨大,会影响合力的方向,甚至能改变趋势。如果操作不当,更有可能制造短期的混乱。这就要求调控者杜绝好恶之心,不能因为自身的喜好而对有些领域进行打压,这就有失偏颇,危害经济的发展。
调控,就是要遵从经济运行的规律,引导出符合经济发展目的的节奏,制造趋势。市场,简单来讲,就是在利益追逐中运行。市场经济中某些领域中过热,不能简单粗暴的进行打压,而是制造新的热点,使得资金可以流向新的领域,过热的领域自然会降温。如同一群人在一曲音乐中疯狂,人的精神的疯狂,很难通过关闭音乐而停止,而是会继续惯性的疯狂,有效的调控应该是打开一首新的音乐,因为人的天性“喜新厌旧”,也就是经济学中通常所说的边际效用递减,此时,新的舞曲开始,有些人会自动放弃旧的舞曲,而加入新的舞曲,从而实现对前者疯狂的调控,市场经济的调控,亦是如此。
中国目前状态,因为显著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较为适合调控。中国经济的顽疾,总是在过热和过冷中交替,这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可以形成热点的领域十分匮乏;第二个是虚拟经济的内在波动性和复杂性。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一体两面,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虚拟经济的宏观调控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的运行。因此,对于现代的虚拟经济的宏观调控必须为满足实体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需要进行,必须是以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运行方式的发展要求为依据,进行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9}。
调控的最终目标是使得中国的整体经济趋势走向平衡,平稳发展。因为中国经济是从纯粹的一元计划经济脱离而来,其经济结构的市场化在各领域的发展是完全不平衡的。在市场经济的重要领域,尤其是虚拟经济所特有的领域,至今也未形成一套市场化的体系。可以形成热点的领域太少,这就导致了经济一冷全冷,一热全热的病态,因此必须加强政府在资本市场的监管职能,平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资本市场中的政府职能和作用
亞当·斯密提出的“无形的手”,指明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凯恩斯提出的“有形的手”,指明了在市场失灵时,政府要予以调控。以市场自由为理念、为主体的资源配置,是任何经济体制的基础{10}。同时,政府也要健全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法规。二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二者不可偏废其一,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平衡。
政府在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中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尤其在资本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有可能发生系统性危机的时候,政府必须予以调控,稳定资本市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必须稳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让市场内在规律发生作用,通过价格机制、竞争原理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管理职能,建立法律法规,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维护市场秩序{11}。
1.政府在资本市场的法律监管作用。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政府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和执法,将资本市场的运行纳入法制轨道,规范市场各参与者的行为。
资本市场中的法律和一般法律在本质上相同,都是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有国家强制力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证券的立法和执法是整个证券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对证券市场监管的依据。证券法律设定了监管的总体结构和框架以及证券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边界。政府规范和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只有制定了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其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就得以明(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16页)确,交易才能有所保障,资本市场才能得以有效的运行{12}。
2.政府在资本市场的行政监管作用。法律也有其局限性,这就有必要引入行政监管。监管机构采用政策、制度、规划等方案对资本市场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和管理。
行政监管在整个资本市场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化了了立法权和执法权。监管机构运用高水平的专业知识预测和判断当下资本市场可能发生的损害行为的方式,从而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法规来予以制止,从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同时,监管机构主动调查市场,增加对资本市场违规行为的威慑力,并且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和正义,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政府在资本市场的股权文化培养引导作用。资本市场的法制建设是为了明确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确立各自的法律地位。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是相互支撑的,广大投资者,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需要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政府在资本市场必须培育良好的股权文化,加强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工作{13}。同时强化资本市场的的自我约束,培育资本市场的文化,从自身提高规范和透明度{14}。
从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国情来看,政府必须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培养合作共赢的股权文化,建设一个文明的资本市场,从而可以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避免大起大落,发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推动资本的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也得以体现,广大投资者得到相应的投资回报。
21世纪,经济发展从实体经济迈向虚拟经济,随着对虚拟经济的调控属性和监管属性的深入认识,同时发挥政府在资本市场的法律监管作用和行政监管作用,培育良好的股权文化氛围,中国的资本市场必将蓬勃发展,为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担当重任,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注释:
{1}吴晓求.大国金融中的中国资本市场[J].金融论坛,2015(5)29-30
{2}边宝林,马正吉.论资本市场的功能与发展途径选择[J].现代财经,2000(3)44
{3}苑德军,任志宏.强化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理论思考[J]. 财贸经济,2002(3)15
{4}成思危.虚拟经济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J].管理评论,2009,21(1)3-18
{5}刘骏民.财富本质属性与虚拟经济[J].南开经济研究,2002(5)17-21
{6}秦晓.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J].中国外汇管理,2000(5)10-12
{7}王爱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研究[J].现代财经,2003(1)8-11
{8}刘晓欣,贾庆,程英远.虚拟经济的良性循环[J].经济学动态,2015(3)156-158
{9}钱津.论虚拟经济下的宏观调控[J].开放导报,2006(12)24-26
{10}陈宪.市场自由、政府干预与中国模式[J].上海大学学报,2009,(11)12-13
{11}王国俊,王跃堂.现金股利承诺制度与资源配置[J].经济研究,2014(9)102-103
{12}王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理论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2(5)86-88
{13}刘俊海.打造投资者友好型证券法推动资本市场治理现代化[J].法学论坛,2015(4)5-7
{14}朱建明,李贵强.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现状、软科学[J].财贸经济,2014(1)66-67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公司治理产业链治理研究中心 贵州贵阳 550025)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