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氏耳病六聪穴治疗神经性耳鸣56例疗效观察

2016-09-10 07:22丁丽玲王雪松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灸法病程疗效

丁丽玲 王雪松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中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可伴有听力的下降。单、双侧均可发生。耳鸣既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也是临床难治病之一。

管遵惠老师在继承家传的基础上,致力于经验穴及集合穴的临床研究。集合穴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腧穴学的内容,也为针灸临床配穴法,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选穴方法。笔者师承管遵惠教授,临床中采用管氏耳病六聪穴治疗神经性耳鸣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56 例均为门诊患者,男 24 例,女 32例;年龄 在16~74 岁之间,16~39岁32例,40~74岁24例,平均(36.6±5.4)岁;病程 3 d~5 a,<21天34例,>21天22例,平均(46±3.4)d;病变部位:单耳22 例,双耳34 例。所有病例均排除严重心、肝、肾、脑等病变。

2诊疗标准

参考《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关于耳鸣的诊疗标准:患者自觉耳中或头颅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声源。可有耳外伤、爆震、噪声接触、耳毒性药物用药等病史。耳内或头颅有蝉鸣样、吹风样等不同的响声,鸣响声常对患者的睡眠、生活、工作、学习、情绪等造成影响,或产生失眠、焦虑、抑郁、烦躁等症状。局部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其他检查:包括听力学检查(音叉试验、纯音测听等)、耳鸣测试(耳鸣音调及响度匹配、耳鸣掩蔽曲线测试、耳鸣残余抑制试验等)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与幻听、体声、外耳道异物、耳胀耳闭、听神经瘤等相鉴别。《指南》关于耳鸣辨证分型标准如下。

2.1脾虚型耳鸣起病或加重与劳累有关,或在下蹲站起时加重,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纳呆,腹胀,便清;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2肝火上扰型耳鸣起病或加重与情绪急躁或恼怒有关;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尿黄,便秘,胸胁胀痛,头痛或眩晕;舌红苔黄,脉弦数。

2.3肾精亏损型耳鸣日久,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多,性功能减退,潮热盗汗或畏寒肢冷;舌质淡或嫩红,脉虚弱或沉细。

2.4痰火郁结型耳鸣,耳中胀闷,头重如裹.胸腹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口淡.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5风热侵袭型耳鸣初起,可伴耳内堵塞感或听力下降;或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咳嗽等症;舌质稍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

3耳鸣程度分级标准

耳鸣程度分级标准[2]:1级:耳鸣响度极微,似有似无;2级:耳鸣响度轻微,但肯定能听到,仅在安静环境中出现,不影响正常生活(如睡眠)和工作;3级:耳鸣较响,一般环境中均能听到,但对正常生活和工作无明显干扰;4级:任何环境中均能听到耳鸣,并且影响睡眠,注意力不集中,对工作有轻度干扰;5级:耳鸣很响,有吵闹的感觉,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并开始出现轻度烦躁、焦虑、忧郁等精神症状;6级:耳鸣极响,相当于患者体验过的最响的环境声(如飞机起飞时的声音等),终日被耳鸣所困扰,无法睡眠,完全不能工作,并出现明显的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按记分法,1~6级分别记为1~6分。

4治疗方法

主穴:取管氏耳病六聪穴:医聪、耳灵、听会、角孙、翳风、听宫位置与刺灸法:(1)医聪:翳风穴后下方1.5寸,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中点下0.5寸。刺灸法:直刺0.8~1.2寸;或针尖朝耳道方向,略向上方刺1.2寸;可灸。(2)耳灵:在耳廓与乳突交界凹陷处,前对听宫穴。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3)听会:耳前陷中,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空处取穴。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4)角孙:耳廓上方,折耳在耳尖上端,颞颥部入发际处取穴。刺灸法:向后平刺0.8~1.2寸;可灸。(5)翳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6)听宫: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配穴循经取穴:(1)手太阳小肠经取穴:后溪,腕骨。手少阳三焦经取穴:外关,中渚。配穴辨证取穴:脾虚型:足三里、阴陵泉;肝火上扰型:太冲、阳陵泉;肾精亏损型:涌泉、太溪;痰火郁结型:丰隆、行间;风热侵袭型:大椎、少商。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不虚不实用平补平泻法。每日针刺治疗1次,12次为1疗程,1个疗程复查1次电测听,疗程间隔7天。治疗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5耳鸣疗效评分标准

根据《耳鸣程度分级标准》[2]和耳鸣评定标准[3]制定以下疗效评定标准:痊愈:耳鸣消失(随访一个月无复发);显效:耳鸣程度降低2个级别以上(包括2个级别);耳鸣影响工作和睡眠转为仅在安静环境下出现,或持续性耳鸣减轻为偶发;有效:耳鸣程度降低1个级别;耳鸣由影响工作和睡眠转为仅在嘈杂环境下出现,不影响睡眠和工作;或由嘈杂环境下出现转为安静环境下出现,或由持续性转为间歇性;无效:耳鸣程度无改变。

6疗效分析

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疗效与年龄、病程的关系见表1。

7典型病例

包某,女,47岁,个体,2014年6月22日就诊。主诉:双耳鸣16天。因工作劳累,生意繁忙,情绪激动,突发耳鸣。经本院五官科诊断为:“神经性耳鸣”,来本科就诊。症见:耳鸣伴头晕目眩,吃力有所下降,心烦失眠,腰膝痠软,耳鸣如蝉,入夜更甚;电测听:右耳:骨、气传导:40~50分贝;左耳:骨、气传导:70~80分贝。脉沉细,舌质淡尖红,苔薄白。经络辨证:《灵枢·口问》篇:“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手太阳、手少阳经气逆乱,脉络闭阻,精气不能上充于耳,故耳聋、耳鸣。头晕目眩,腰膝痠软,是肾虚之征;心烦失眠,脉沉细,舌质淡尖红,苔薄白,是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之象。证属:心肾不交,经气逆乱,病位:手、足少阳,足少阴,手少阴经脉。诊断:中医:耳鸣;西医:神经性耳鸣。治则:滋阴降火,疏经通络。治疗:管氏耳病六聪穴,配神门、太溪、心俞、肾俞。心俞泻法;太溪、肾俞补法;其余腧穴平补平泻手法。每次6~8穴,每日1次,治疗12次后,双耳听力恢复,耳鸣减轻;休息7天后,又治疗5次,共17次,症状消失。一月后电测听复查,听力正常。

8讨论

耳鸣是耳科难治症之一。目前对其发病机制认识尚未明确,有专家认为是由于耳内动脉痉挛,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或病毒感染,损伤内耳听神经,耳蜗毛细胞所致[4]。现代医学多采用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理疗等治疗。由于耳鸣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因此,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传统的中医治疗耳鸣具有一定的优势,而针灸疗效较佳。中医学认为:耳鸣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黄帝内经》中有关于耳鸣的治疗主要体现在针刺方面。《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十二经脉……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所以依据经脉所过循行的原则,导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以局部主穴选用听宫、医聪、耳灵、听会、角孙、翳风。听宫是手太阳经和手足少阳经的交会穴,《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曰:“有耳聋无闻者,当取耳中听宫穴以刺之,系手太阳小肠经”,所以在治疗耳鸣时可在耳窍局部取听宫穴,配取后溪、腕骨。《灵枢·厥病》曰:“耳鸣,取耳前动脉。”听会、翳风、角孙为手足少阳经的穴位,按十二经病候辨证论治时,还要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循经取穴规律,尤其强调取手足少阳经穴。手少阳经的循行,《灵枢·经脉》篇曰:“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故手少阳三焦经脉气变动失常出现的耳鸣,循经取穴,当取外关、中渚,足少阳经的循行,《灵枢·经脉》篇曰:“上抵头角,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二者相配有疏风泻热、聪耳通窍的作用。《杂病十一穴歌》曰:“听会兼之与听宫,七分针泻耳中聋,耳门又泻三分许,更加七壮灸听宫,因此,听会穴也是主要组穴。可见,手足少阳经对于耳部的关系密切,所以,当取手足少阳经穴。耳灵与翳聪穴为管氏经验穴,具有上荣耳窍而耳聪鸣止之功。《灵枢·经脉》篇曰:“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导师常说临床中既要根据十二经病候辨证分经;又要参照四诊舌脉辨证施治,才能体现出经络辨证针灸法的真谛和特点。

中医学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耳鸣的发生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关。与耳关系密切的脏腑主要是肾、肝、脾。肾主耳,耳为肾之外窍,为肾之官。耳为肾行其职能,肾主精气,输注于耳。肾气充沛,则耳窍受养,功能健旺,听觉聪敏;肾精亏损,髓海空虚,耳窍失养,听觉失聪,耳鸣耳聋。肝主升发疏泄,若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窍,致耳鸣。脾胃为后天之本,升清降浊之枢纽,若脾胃虚弱,升降失司,不能鼓舞胃气上行津液,阻碍清阳之气上达,令人五窍功能失常。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与经络有密切的关系。手、足三阳经循行于耳部,手足少阴、太阴及足阳明之络亦汇于耳中,其中手足少阳经,皆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环行耳之前后与耳的关系最为密切,临床有“耳病实则少阳”之说;若经络阻滞不通,运行不畅,影响气血的运行,常常导致耳鸣的发生。情志因素的作用也是导致耳鸣的重要因素。正常的情志活动,能调达脏气,助正抗邪,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和创伤超越了人体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使脏腑气血紊乱,气机逆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导师对针灸处方注重组方配穴,就如中药配伍有君臣佐使一样,配穴也应有严谨合理的组穴原则。导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组方的集合穴,是指对某些病证或特定部位的疾病,有特殊疗效的几个穴位的组合。管氏集合穴多是主治作用近似,而又穴性各异的邻近腧穴,集合穴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既可扩大治疗范围,又能增强临床疗效。

疗效相关因素:病程因素:56例病程以21天进行时间分段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病程是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反之,效果较差。所以病程长短与疗效存在相关性,即病程短者疗效好于病程长者。病程较短不伴有听力下降的耳鸣疗效比较好;病程较长不伴有听力下降的耳鸣疗效比较反复;而对于病程较长伴有听力下降的耳鸣疗效比较差。年龄因素:56例患者年龄分段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年龄小于39岁患者与大于40岁患者在疗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年龄与疗效关系不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

[2]刘蓬.耳鸣程度分级与疗效评定标准的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2(4):181-183.

[3]余力生.主观性耳鸣的诊疗流程[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2):171.

[4]李巍等.氦-氖激光穴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9):39.

猜你喜欢
灸法病程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肘后备急方》灸法学术思想浅析
脉冲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针灸结合耳穴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浅析温针灸的治疗机理及温度控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