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7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2016年前5个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413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735.2亿美元,同比增长61.9%。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预计会超过直接利用外资规模。
点评:中国对外投资热的一个最佳注脚是,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青岛海尔以54亿美元收购美国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万达集团以35亿美元收购传奇影业,北京控股以约18亿欧元收购德国垃圾能源公司等。其鲜明的特点是大手笔,并购标的往往是行业知名企业,动用的资金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
当对外投资超过利用外资成为新常态,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对外投资?
首先,需要的是共赢。成功的海外投资既对中国企业有好处,也对投资东道国有好处。一些并购不仅帮助被并购企业摆脱困境,也为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比如,大连万达收购美国AMC院线之前,该企业已经连续3年亏损,而收购后当年就实现了盈利,第二年更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为美国创造了1100多个新的就业岗位。对外投资绝不只是单向牟利的游戏,华为等先行者的经历证明,只有在与当地利益相关方共赢的情况下展开全球化合作,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其次,中国企业出海需要以市场化为导向。海外投资作为商业行为,首先要考量的就是资金、回报与风险。从过往回报看,早前出海的企业答卷大多不佳,尤其是上游的资源型投资。而在吸取教训之后,我国对外投资的整体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更多地选择低风险国家或地区的成熟项目,采取企业并购方式进行对外投资,投资目标与手法更为市场化。
再次,机遇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中国企业国际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要接受全球标准,理解当地监管法规和文化差异,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风险来自于专利权、商标权以及版权的强力保护。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挑战。相应地,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增多,涉及的纠纷也在明显上升。在“走出去”的诱人机遇面前,必须特别注意防范风险,不断总结积累并购经验,顺应市场规律,才能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
证监会拟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证监会6月17日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重组办法》继2014年11月之后的又一次修改,重点是进一步规范市场俗称的“借壳”上市。本次修订旨在给“炒壳”降温,促进市场估值体系的理性修复,继续支持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财政部今年将发行280亿元“点心债”
财政部6月21日称,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将在香港发行总额280亿元人民币国债,发债额与去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