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虎
中国政府2015年9月宣布,准许每对夫妇生两个小孩。新政的目的是要提高生育率,希望可以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因为人口老龄化不但拖累经济发展,而且造成男女失衡。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造成的威胁特别严重,已知的情况包括:一是自2015年初起,中国的劳动人口已由增变减(即新进入就业市场的年轻人数量不及退休老人的数量)。二是农村流入城市的廉价劳动力,也于2014年底开始由供过于求变为供不应求。三是由于劳动力紧张,企业必须提高工资,才能找到和留住工人。工资成本提高,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导致出口下跌……
两孩政策虽有目标,但一时之间难以化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造成的压力,而且希望提高的生育率一时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可化解劳动力不足的危机?有一个希望,那就是机器人——中国未来可以是全球老人最多之国,也可以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多之国。现有的人工智能科技能够使机器人与人实现互动。它能够视物,能够听声,能够配合现场需要,完成指定工作。中国可大力发展机器人工业,增加生产,扩大使用,就有可能补充劳动人口的不足。
工业上使用的机器人,称为“工业用机器人”,特别适合用于危险、高温、有毒环境的工作,而且可以24小时工作。中国有些地区难以找到工人,所以对机器人有特别需求,包括重庆、成都、江苏和浙江等。家庭用的机器人,称为“服务用机器人”,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里拿不到的东西、提不起的重物,都可由它们代劳。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危机,还在继续发展,不少家庭对机器人都有需求,这种需求有助于推动机器人工业的发展。
于2015年10月底结束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机器人工业做为重点发展项目,由李克强总理亲自主持,政府和业界制订了一项“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要大力发展机器人工业,增加机器人的产量和使用,目标是使中国于2030年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生产国。
中国的机器人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09年以来,每年的机器人使用数量平均以58.9%增加,2013年和2014年都是全球机器人销售最大市场,2013年国内销量为3.7万部,2014年增至5.7万部,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国际机器人工业联会估计,到2018年,中国国内的机器人销量将占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
不过,中国的机器人生产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在2014年国内5.7万部销量中,外国生产的占了七成(主要来自韩日美德),中国制造的只占三成,因此政府和业界希望能够提高产量。2013年国内的机器人生产商有700家,2015年迅速增至2000家;重庆凤凰湖工业园以生产机器人而知名,现有65家生产商,计划于2020年增至200家。中国要发展机器人工业,重点是技术上要取得突破,包括在机器人的品质、可靠性和准确性方面的突破。
英格兰银行一名经济学家日前估计,未来20年至30年,机器人会抢走美国人8000万份工作;中国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投入使用,则可有效化解劳动力不足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