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以红 赵晓宁
【摘要】本文从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概述出发,分析了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工程建设 合同 管理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发挥,尤其在工程建设领域,存在投资规模大、涉及市场法律主体多等特点。同时与工程建设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约束法律主体各方行为更具有有效性、可行性,法律主体各方的权益、义务约定的更加明确。但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管理欠缺等问题,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如何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规避企业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企业面对的重大问题。通过对工程建设合同的管理进行分析,促进工程建设市场更加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一、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概述
工程建设合同总体上属于经济合同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建设合同指的是发包商和承包商双方按照规定签订的有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合同。根据工程建设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工程合同分为设计合同、建设合同、监理合同以及采购合同等,其中又以建设合同最为重要,建设内容、涉及金额占整个工程合同的比重最大;根据工程建设承包形式我们可以将工程合同分为总承包合同、分包合同等;根据工程建设地域我们可以将工程合同分为国内工程建设合同、国际工程建设合同;根据工程建设计价方式我们可以将工程建设合同分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等。尽管合同的分类不同,总体上工程建设合同可以规范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一般是在公开、平等、诚信的基础上双方自愿签订的。
二、我国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市场投入的不断增加,市场各方参与度不断提升并且在参与市场的同时工程建设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工程建设合同签订总量不断攀升,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企业在签订合同和进行合同管理时,工程建设合同规范化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与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我国与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最主要的是1999年颁发的《合同法》,因工程建设合同仅仅是《合同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合同法仅对签订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了约定,并没有更为详细、具体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在相关工程建设合同中若出现没有适合法律约定情形时,双方的权利义务就无法界定。因此为更有效地进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合同问题,促进工程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后续有针对性地颁布了如《建设工程设计合同条例》、《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等一系列部门法规。尽管如此,工程建设领域仍然存在相关法律不够健全,与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等仍需不断补充。同时部分企业在实践中并没有完全按照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合同管理,如出现不合规的分包、工程款支付不及时等实际问题。因此,制度的健全对于工程建设合同的管理至关重要。
(二)合同文本不规范,各方权利义务不对等
我国工程建设合同文本是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标准制定的,但在实践中存在大量不合规、不合法的合同文本,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领域发包商与承包商之间签订的多是采用自制的合同文本,具体的合同条款、法律专业用语、条款的有效性等都与标准的合同文本有较大差异,尤其存在发包商与承包商权利义务不对等的现象,发包商更倾向于使用自制的合同,通过一些自制的条款加强对承包商的约束,同时发包商也可以通过合同条款的规定减少自身应承担的义务。承包商因处于劣势地位,只能接受一些不对等的合同条款。
(三)法律意识淡薄,违约情况时有发生
目前在我国承建工程的法律主体法律意识淡薄,一般在签订工程建设合同时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是被动听从于发包商的安排,合同约定权责利存在明显不对等,一旦出现法律纠纷,承包商往往是束手无策,给企业经营带来困境。工程建设合同约定不规范的法律条款主要表现在:一是承包商与发包商签订的合同,一般是不允许分包的,但在实际中,存在分包等问题,最终会出现违约责任。二是合同的签订过于简单,相对正规的工程建设合同是按照一般合同条款签订的合同,但也存在合同条款过于格式化,没有对合同细节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发生合同纠纷时,不能明确双方的责任。还存在部分合同不按一般合同条款签订,而是从网上下载或者自行组织语言编写的合同,这类合同往往是法律漏洞百出,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三是合同的履约程度较低,在出现违约等情况时,合同各方往往对合同的条款存在较大争议,最终导致无法按合同约定执行。
(四)合同管理水平滞后
目前阶段我国的合同管理处于手工管理阶段,很少有企业实行合同的信息化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早已实现了合同的信息化管理,在国内只有少数企业达到了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合同管理混乱的局面,合同的信息化的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完善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现阶段我国已经颁布和正在实施的与合同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有《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等,这些法律法规都对合同的管理进行了规定,但也存在法律条文比较笼统,缺乏实施细则等情况。因此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完善相关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从业务洽谈、到招投标管理、到中标签订合同、到合同的实施、再到合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细则的制定,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制定工程建设合同示范文本
我国工程市场上存在一套基本完善的工程建设合同范本,该合同范本是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制定的。大多数企业尤其是通过公开招投标形式签订的合同,一般是采用了该合同范本,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适用性。但由于工程建设合同内容的多样性,不可能一个合同范本就能归纳出所有工程涉及的内容。因此即便是签订了比较规范的工程建设合同,在实际履行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诸多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的工程建设合同类型,出台一套相对成体系的工程建设合同范本,供不同类型的工程建设内容选择使用,更能提高合同执行的有效性。
(三)培养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
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的、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需求相对紧缺,从事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同时具备工程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必要的法律知识,还应具有对工程建设合同的分析判断等能力。而我国目前的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合同管理的专业人才短缺,甚至大部分企业没有合同管理人员,仅仅是临时指派人员进行管理,缺少合同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专业人才,对提高企业合同规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合同管理专业人才主要在以下方面:一是合同管理应由专人负责,并持证上岗;二是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人才的技能培训,对于合同的信息化管理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应推广;三是培养合同管理人才的任职感,提高合同管理的工作效率;四是完善对合同管理人才的奖励措施等。
(四)推动工程建设合同信息化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合同管理采用人工管理的方法,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容易造成合同的丢失、毁损,以及借阅、保管不规范等问题。现代合同管理的趋势是对合同进行信息化管理,参考借鉴国际较为先进的合同信息化管理经验,加快推进我国合同管理的信息化进程。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合同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及应用,以及相应技术人员掌握信息化技能的提升,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合同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条件,进一步推动对合同信息化管理的速度,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加大对合同管理体系研究的投资,开发出适合企业使用的合同管理软件;二是企业应更新相应的电子设备供合同管理人员使用;三是制定合同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合同管理人员工作的规范性等。
综上,尽管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合同的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际领先水平和现代化管理需要对比,仍有很多不足。通过在合同法律法规的完善、制定相对规范的合同范本、加强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提升,来整体推动工程建设合同的管理水平,进而促进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今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丁晓欣,宿辉.建设工程合同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石闽山.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合同条件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2007.
[3]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