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丽
【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的特殊机构形态,事业单位承载着政府机关及相关部门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履行的重要义务。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职能转型以及社会公共服务工作的不断繁重,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尤其是专项资金管理成为了社会热议的焦点,而如何提升事业单位专项经费使用绩效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谈谈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及实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 专项经费 绩效考核
一、前言
事业单位的经费最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及地方资金扶持,而专项经费则是专门用于某项特定业务的经费,其用途具有专门性、唯一性、不可转移性。而随着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的不断开展,专项经费已经成为许多事业单位的主要经费类型。因此,加强专项经费的管理,尤其是专项经费的使用绩效就成为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就目前的管理实际来看,专项经费在很多时候并未得到专款专用,随意挪用、无故侵占的问题仍然时有发生。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专项业务的开展质量,更加危害到单位的内部管理及社会形象及声誉。
二、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管理现状
虽然近年来国家针对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的管理出台了许多加强监督及约束的法律法规,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对于存在着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专项经费的使用不科学、不合理,执行结果与预算内容相去甚远。与此同时,在专项经费的使用过程中也缺乏科学的申报、结余操作,从而让专项经费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不仅未能促进事业单位业务发展,反而成为了一个管理重灾区。为此,加强事业单位的专项经费绩效考核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就成为迫在眉睫的紧要工作。
三、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绩效考核关键点
事业单位有别于一般生产经营性企业,其经费管理并不具有趋利性,因此在经费绩效考核体系建设方面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需要特别关注的重要方面。
首先,关注资金使用效益。虽然事业单位是公共服务机构,并不同于一般企业那样有通过绩效考核提升效益的需要。但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国家及地方财政,资金数额也相对有限,提升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使之发挥出最大化经济价值也是事业单位经费绩效考核的关键一环。
其次,关注社会效益。事业单位是公共服务性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履行各种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所以,关注社会效益是管理的必然,也应该是经费绩效考核的重点。所以在绩效考核体系建设过程中不能忽略对社会反馈及社会成就的评价与考核。
再次,关注自身建设。事业单位是一个有形的机构,其责任是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而想要切实履行好各项职能,首先就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及内部管理。所以,加强专项经费绩效考核体系建设还应该将改善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提升运作质量以及提升单位总体竞争实力作为重点进行考虑。
四、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绩效考核体系建设
专项经费管理是事业单位经费管理的重头戏,为了提升专项经费绩效,有必要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化建设。
(一)搭建完备的绩效考核体系框架
绩效考核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也需要重视其科学性与完备性,从而实现考核过程公平公正、考核结果切实可用。在考核体系框架搭建方面,首先要区分评价对象。绩效评价的对象包括部门(单位)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根据对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评价计划。在专项经费评价上,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过去许多时候的绩效考核评价之所以无法起到实际作用,除了操作不规范和粗糙之外,没有区别的“一刀切”也是重要原因。区分对象,能够从评价对象出发,结合部门功能及管理需求进行评价内容设置,实现考核体系的合理性提升。其次,要确定评价主体,过去许多时候的绩效考核工作虽然是以被考核人员及部门为对象,但在考核过程中却是由考核人员占据主导地位,缺少与被考核对象的交流互动,更加未能将被考核对象的更多情况列为考核参考,从而让考核结果产生了一些主观性错误。所以,在专项经费绩效考核体系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被考核对象主体地位,并围绕着被考核主体,本着公平、公正、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考核目标、考核标准及考核范围的制定,提升绩效考核实际质量。再次,要正确选择考核方法。过去的绩效考核方法都过于千篇一律,无论职能为何的部门都采用同一套方法进行考核,从而不利于考核评价结果的真实与公正。绩效考核的方法多种多样,选用上也应当坚持定量优先、简便有效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考核。发挥出绩效考核的真正作用。再次,提升数据信息真实性,避免考核结果失去公允。传统的绩效考核往往只从具体考核环节出发进行信息收集,而考核工作虽然已经尽可能的实现内容的全面与科学,但仍然会因为考核时间的选择、考核内容的选择以及被考核人員及部门在不同工作阶段所存在的差异性而让考核结果并不能真正实现全面与完整,仍然会存在一些有失公允或结果呈现不够全面准确的地方。为了提升公允性与全面性,我们应该在具体考核工作开展的同时加强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调查以及社会问卷与走访,并通过对考核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升其在考核与评价过程中的专业度和分析能力,实现绩效考核评价的公正。
(二)加强人员队伍教育培养
人员队伍的教育及培养不仅仅应该存在于考核队伍的专业技能与素质提升方面,同时还应该在整个事业单位内部全面提升工作人员在专项经费绩效考核方面的专业化程度。加强考核人员队伍的教育培养,首先,要加大组织学习力度,加强对专项经费绩效考核专门知识的学习,并积极学习先进的考核方法与评价方法,确保其工作的科学性与较强专业性。同时,还要加强经费绩效考核理论与事业单位自身情况的有机结合,避免因为盲目学习所谓成功经验而陷入形而上学与教条主义误区,让考核工作脱离单位实际。在单位内部人员教育培养方面,首先要重视专项经费绩效考核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同时还要重视该工作与他们自身本职工作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够让工作人员更深刻的了解到绩效考核与自身工作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才能够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更好的参与到绩效考核当中来,从被动应付变为主动响应,提升绩效考核的积极性与配合度。
(三)重视考核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绩效考核指标是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有共性指标,也有个性指标。在绩效指标确定上,应当遵循“五大原则”——一是相关性原则,指标的选择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二是重要性原则,应当优先使用最具评价对象代表性、最能反映考核要求的核心指标;三是可比性原则,对同类评价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考核指标,以便于考核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四是系统性原则,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专项经费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五是经济性原则,指标的选择确定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根据前面提及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应重视的关键点,我们应该在将整个事业单位专项经费考核指标分门别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细化并突出每个部分的自身特点,从而实现考核的公正、可观、科学、严谨。首先,要重视资金使用在预期目标上的达成率,以实现对预算编制准确性的衡量与控制,从而准确把握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其次,在社会效益凸显方面,要特别重视社会影响力及实际价值创造上的指标制定。同时,还要通过走访调查、街头问卷等形式积极了解社会满意度,以实现专项经费在使用过程中的无形价值提升。再次,在自身建设及管理方面,要重视项目建设的目标达成率、变动率、预算执行百分比以及资金使用周期等几个方面的考核指标制定。通过这几个指标的制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对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及使用、人力安排及岗位调配等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便于进行后期的调整和强化。与此同时,单位的人才储备比例以及科研能力提升率也应该作为专项经费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这两项指标的考核及结果分析,我们能够直观的看到专项经费在提升单位综合竞争力及未来发展潜力方面的实际作用。
(四)绩效考核贯穿预算全过程
纵观我们国家的预算绩效管理,就是要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这种大背景要求下,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亦是如此。在专项经费绩效管理上,将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考核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考核的全过程,以提高政府资金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五)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及责任追究
财政部门反馈回来的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对于事业单位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支出责任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应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优化资源配置。对绩效考核结果中提到的单位扣分、需整改的问题,严肃对待,责任追究到相关负责人,限期坚决整改到位。
(六)关注专项经费绩效考核体系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应当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在專项经费管理领域,尽快实施信息化。同时,在实施专项经费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将专项经费财务管理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流程和措施嵌入到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保护专项经费的使用安全。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绩效考核是有效提升专项经费管理及使用质量的重要辅助,虽然事业单位的考核体系存在复杂、庞大及多样性特点,但只要立足单位自身及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原则,不断研究探索,必然能够不断取得工作上的进步与突破,实现绩效考核体系的进一步科学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钱文鸥.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J].会计师.2015.7.
[2]周雪莲.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