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穿过弯曲的二级路和狭窄的村庄硬化路,从思茅城区行驶60公里,就到了位于大山深处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嘎里村,再走上一段泥泞的小路,穿过一片咖啡园和包谷地就到了村民李忠祥家的养鸡场。阳光透过树缝照在三三两两“散步”的“鸡们”身上,这便是海拔1200米的林下生态养鸡场。
50岁的李忠祥撒了些包谷籽在地上,“鸡们”便簇拥过来享用着午餐。本来,这位有着黝黑皮肤的壮汉在这山里勤劳耕种,日子也算过得去,但是6年前妻子得了乳腺癌,全家因病返贫成了建档立卡户,去年妻子的病再次复发,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然而,今年5月,他家加入了村里成立的养鸡合作社,分两批免费得到了合作社发放的360只鸡苗,生活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10月份我的160多只鸡就可以出栏了,按每只鸡两公斤左右算,每只可以卖得80~100元,除去建鸡舍、围栏费用及包谷饲料成本,每只有10到20元的赚头,收入在3000元左右。”李忠祥高兴地对记者说,“要感谢农信社,不但出钱建起了合作社,还免费培训村民养鸡、给我们鸡苗,出栏的鸡也是他们包销。”
“集体股份”:小资金发挥大效益
思茅区六顺镇嘎里村和高笕槽村是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称“省联社”)的“挂包帮”扶贫点,为壮大该村的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造血”功能,省联社党委向嘎里村村委会捐赠资金50万元,作为“集体股份”投资组建村民养鸡合作社,带动和服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
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社员农户110户,养殖嘎里鸡2.3万多只,年内将全部出栏。此外,在农信社的支持和帮助下,按照“满足日常运营,兼顾稳定收益”的原则,嘎里村合作社从50万元的股份中拿出现金14万元入股思茅区联社10万股,为合作社锁定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合作社入股农信社在全省是第一例,按规定入股的法人机构必须要连续赢利3年以上,但经过我们多次与云南银监局沟通后决定,为了支持脱贫攻坚算是特事特办了。”省联社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思茅区委副书记(挂任)胡锦忠介绍到。
与嘎里村一样,邻村高笕槽村的“普洱市思茅区信福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于近日组建成立。高笕槽村党总支书记罗顺才说,包产到户后,村集体已没有任何财产和收益,成了“空心村”,村委会想为村里办点事也无能为力,而合作社成立后可为贫困户发展养殖所需资金先行垫资,每户最高5000元,有收益后再行归还。“看到嘎里村养鸡养得红火,我们村的村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很高,大家早就盼望合作社成立这一天了。”
“扶贫必扶技,只有让我们的老乡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有效摆脱贫困步入小康,50万元的‘集体股份’能起到小资金发挥大效益的带动作用,助力两个村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捐赠仪式上,省联社党委副书记殷青表示,云南农信始终牢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有效整合自有资金、信贷资源、人力资源、物资技术等各方面资源全力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倾心竭力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走好产业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确保收益:包销+电商=双保险
刚开始,嘎里村的村民们对养鸡这件能为他们增加收入的好事充满疑虑。“他们主要是担心不会养、养不好、卖不掉,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就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同时邀请了当地的畜牧养殖专家、养殖企业负责人来到村里开展科学养鸡技术培训,并向他们宣传省联社出台的‘201511’帮扶措施,让他吃上‘定心丸’。”嘎里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汪华介绍。
这个名为“201511”贫困户产业发展帮扶措施包括:“20”为扶持种植并包销20吨优质大米;“15”为每年扶持贫困户养殖并包销土鸡150只;“11”一是每年扶持贫困户养殖并包销1头土猪,二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鼓励农户持续发展咖啡种植加工产业,具体方式为:当鲜果收购价格低于每公斤3元时,对劳动力缺乏的贫困家庭种植咖啡且年产量达到1吨以上的特困户给予每户1000元奖补资金。
“但是,‘包销’这一帮扶举措仅只对前期扶持产业发展有用,从长远来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走市场之路,才能让农民们的‘山货’不但卖得出去,还要卖个好价钱。”胡锦忠表示,目前扶贫工作队及当地政府方面正积极推动与阿里村淘、菜鸟物流的合作,以期通过市场需求的先导作用带动产业发展,建立物流及冷链渠道,降低中间环节成本。“阿里村淘与思茅区的合作很快就将签约,阿里承诺合作启动后,将实现菜鸟物流进村到户,物流成本从当前每公斤20元左右降至3元左右,以一只鸡2公斤算,也就才增加6元左右的物流成本,只有物流成本降下来,才能实现大宗农产品的销售。我们还将聘请第三方销售公司为两个合作社的产品、品牌、包装等进行专业营销。”
此外,为依托当地条件发展林下种植业,省联社还协调争取云南白药集团对贫困户订单种植中药材,并实行保价包收政策,目前正在梳理甄选种植品种类。这样,就形成了“订单+电商+合作社+资金”帮扶贫困户产业发展脱贫的“四位一体”模式。
精准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
“作为唯一挂联思茅区脱贫攻坚的省级单位,省联社把扶贫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按照“政府主导、精准扶贫、诚信引导、农信帮扶”的原则,层层压实“挂包帮”“转走访”的各项任务和责任,努力在扶贫方面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取得新成绩。”省联社理事长万仁礼表示,自开展“挂包帮”以来,省联社充分发挥金融行业特点及优势,紧扣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两大主攻方向,长短结合、种养结合,因户施策、精准扶贫,突击扶贫挂钩点的种养产业发展进度,除发放各类贴息贷款,支持当地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外,还通过自有资金向挂包乡镇——六顺镇提供了23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挂钩村所在地信用社——思茅区联社六顺信用社已累计向全镇投放贷款9989.44万元,其中嘎里村现有贷款393笔、金额1481.4万元,高笕槽村现有贷款359笔、金额1383.6万元。省联社挂钩六顺镇以来累计发放各类特色贷款1009笔、金额4971.3万元。其中,民房恢复重建贷款628户,金额3134.5万元;创业贷款170户,金额1198万元;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22户,金额235万元;农户小额扶贫贴息贷款191笔,金额403.8万元。
以上各类特色贷款的发放惠及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306户,民房恢复重建贷款实行优惠利率,每年为区级财政部门减少利息支出70.5万元。农户小额扶贫贴息贷款为全镇农户节省利息支出70.3万元。下半年预计发放创业贷款及下岗失业贷款125户、1200万元,以加快贫困农民的增收致富步伐。
从李忠祥家新房的门前望出去,旁边两棵高大的椿树枝繁叶茂,不远处的咖啡树上结满了绿绿的咖啡果,再过去便是一片整齐的茶园,远处山峦叠嶂。“我们新家这边地势好、朝向好,今后儿子讨了媳妇也要住在这里。”他的妻子笑着对记者说。
是的,有希望就有未来,小康路上一定不会少了他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