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是最好的历练平台
——记中国一冶机电公司项目管理部主任工程师熊畅

2016-09-09 07:08文_汤
工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汽车吊支模屋面

文_汤 晖



一线是最好的历练平台
——记中国一冶机电公司项目管理部主任工程师熊畅

文_汤 晖

磨砺

“从基层做起,在现场实际干,才能融进企业。吃苦不是亏,解决的困难越多,对个人的成长帮助越大。”说这话的人叫熊畅。坚守一线12年,在艰苦的环境与实践的磨砺中,他已由青涩学生蜕变成干练成熟的职业人。

2004年7月,熊畅从武汉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一冶机电公司西宁项目部。

初入职场,熊畅跟着同事安装楼层采暖系统、开启水泵,冲洗厕所、负责临时用电线路的维护。虽然都是小事,但熊畅认为如果小事都做不好,遇到苦事情就抱怨,以后还能做什么事情呢。

半年后,项目部安排熊畅在钳工班组学习炼钢设备安装,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令他至今印象深刻。由于调试工期紧张,需要用葫芦吊将氧枪从地面吊运至36米平台,班组起重工师傅临时有事不在现场,熊畅准备自己操作葫芦吊。在将氧枪吊运至半空中时,由于操作失误,氧枪固定装置被钢平台卡住致使钢丝绳断裂,长达16米、重达2吨的氧枪从半空中落入地面,强大的冲击力在地上砸出一个直径0.8米的大洞。他和其他工人师傅都傻眼了,万幸的是下面没有人和设备。熊畅主动向项目经理汇报,经理没有批评他,而是与他细致沟通。自责的熊畅心里暖暖的,也深深意识到,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不能急躁莽撞,要保持冷静。

在实践中碰壁的熊畅,不仅正视了思想上的不足,更清醒认识到专业上的局限性。他买了很多专业书籍,只要有空,就静心看书,并和现场实际情况对比,不断总结经验,不耻下问。他说:“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威力,以前认为不可能做到的已经能做了。”在西钢65吨转炉更换烟道及下降管的过程中,因为提前做好施工技术策划,创造了15天完成施工任务的工期记录,赢得业主的一致好评。

成长

一线,就像一片丰沃的土壤,一个宽广的平台,一个磨砺的练兵场,熊畅就在一次次磨砺中由蹒跚学步至渐然稳步。

2009年底,庆化焦化二期煤化工项目开工,该工程距离西宁约350公里,海拔3200米,干燥、高寒。由于年关将至,现场人力有限,熊畅肩负起土方开挖测量放线的任务,冰冷的安全帽带在头顶刺骨的痛,有时手冻得仿佛失去知觉。最难受是起风时,空气中夹杂着焦粉随风飘荡,刺鼻难忍,有时候口罩也不管用,每次回驻地第一件事情就是清洗夹杂着黑色物质的鼻孔。看着驶向西宁的大巴,他想,一个工程不论多苦多难,它终究会结束。最终,该项目部按期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业主兑现了工期奖励。

2010年5月,洪水河选矿厂项目开工,距格尔木市区约200公里,离开国道到达项目地还要走1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人烟荒芜,映入眼帘的都是不长草的石头山,晚上能看到比其它地方更亮的星星。由于是柴油发电机发电,电力有限,洗澡不便,刚开始时,熊畅一个月没有洗澡。有时候,他会沿着出山的道路走到国道边,想念回家的路。闭塞的深山,艰苦的环境,长期一线、四处漂泊的工作性质,令熊畅对职业前景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但在这里,他看到比自己更辛苦的一冶人,他们坚韧勤奋、苦中作乐的精神状态,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出的中国冶建第一军的风采,让熊畅意识到,只有懂得坚持,经历最痛苦的酸楚,人才会长大。

2010年9月,熊畅担任昆钢185万吨炼钢连铸工程技术负责人,这是他第一次担任综合性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就是从这个项目开始,熊畅接触更多的专业,认识到了自己与专业人士的差距。当时出身机械专业的他还不懂得炼钢主控楼编制模板支撑架施工方案,当别人把方案交上来时他才惊觉。压力转换为勤奋的动力,最终,昆钢项目部当年被评为一冶机电公司技术管理先进单位。

蜕变

一线磨砺,羽翼渐丰。

2013年,熊畅参与越南老街钢厂的施工。在烧结筛分室设备安装过程中,因结构已封闭,而重达23吨的振动筛还未安装,只能采用大型吊车将设备从屋面正上方吊入。初步分析定在120吨和160吨汽车吊之间进行选择,从技术层面上来讲,160吨汽车吊完全满足吊装要求,但越南当地大型吊机稀缺,160吨汽车吊得从国内通过海关进入,进场费用也昂贵,且越南当地交通欠发达,山高路远,160吨汽车吊进场相当不易。现场仅有的一台120吨汽车吊,起重工司机经多番考察比量,认为不能满足吊装要求。熊畅想,能否吊装只有进行1:1的三维吊装模拟,通过实际测量吊车的各个参数,并考虑了吊臂在吊装过程中的扰度变化,当将三维吊装系统展示给越南人时,他们惊奇地竖起大拇指。后来实际吊装工况与模拟图形一致时,熊畅倍感欣慰,他说“事实就是那样,没有做不到的,办法永远比困难多,搞技术,永远要静心,。”

2014年2月,熊畅担任日照钢厂新产品项目总工程师,该项目2*20m³/h酸再生为世界上最大的酸再生项目。由于该项目大型吊装孔洞、设备预留孔较多,致使屋面高支模高度达42米、支模面积近2500m2,这对工期、成本和安全是极大的考验。熊畅认为屋面必须改为钢结构,但递交的十余次屋面结构修改报告,均被总包相关部门以各种理由拒绝,极度失望的熊畅只有准备按原设计做高支模施工方案了。此时恰逢该设计院结构室主任师到工地做技术交流,主任师从技术角度表明是可以修改屋面结构的。于是熊畅重新拟定了报告,并邀请总包单位工程师赴柳钢实地考察类似酸再生项目,最终该屋面结构形式被修改为钢结构。熊畅认为“对于工程师来说,每一次技术行为,第一是为了工人师傅更加安全,第二是为了建筑或项目持续可靠。因为这是建筑人的根基。”

12年一线奔波,他不断挖掘新技术新工艺,在总结与提炼中提升专业水平。截至目前,熊畅已在国家核心刊物、省部级刊物上发表技术论文 5篇,完成编审批深基坑、高支模、吊装及高耸构筑物等超过一定规模安全专项方案 27 篇,并全部通过专家审查、编审施工组织总设计11篇。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12年一线的经历就像垫脚石,让人一步步抵达更高的高度。对熊畅而言,一线就是最好的历练平台,而坚持就是成功的另一个名字。

猜你喜欢
汽车吊支模屋面
探讨老旧小区屋面防水修缮工程的质量控制
高支模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
住宅屋面及相关设施修缮改造关键技术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
浅析采用大型汽车吊更换营业线梁片的 施工组织与工序控制
坡屋面挂瓦施工技术的探讨
钢结构安装中汽车吊的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