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教育”乡村休闲的新路径

2016-09-08 05:08
小康·财智 2016年8期
关键词:亲子农场家长

商业性的普及让这些农家乐和采摘园趋于雷同,过于关注娱乐性和舒适性也让农业劳动本身的质朴性、纯真性大大降低。“农业+教育”的模式或可探索出一条乡村休闲新路径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这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言。但是,在快节奏的生活驱使下,从家长到学校,乃至教育部门,都还未能完全领悟这句话的含义。

望子成龙,仍旧是大多数家庭教育的核心;分数、名次仍然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水平的唯一标准;各大中小学的扩招,让并不丰富的教育资源产出了大规模的教育产品。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快”。可是老祖宗在数千年前就告诫,“夫欲速则不达,半岁之病岂一朝可愈?”世间万物,都是这样的道理。而不断的教育改革,也未能切其肯綮之处,这固然有客观国情的制约,但是毕竟,精耕细作、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本真。

素质教育提倡多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教育孩子应当全面。尤其对于城市中的孩子,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繁重的学业,让他们从小就缺乏接触自然和了解农业的机会,而优越的生活更是让他们缺乏劳动精神和对意志力的磨练。如何弥补这一弥足珍贵的自然劳动课程,是家长们一直关切的问题。

如今,从农家乐到采摘园,是城市家庭在选择周末活动时的首要选择。但是商业性的普及让这些农家乐和采摘园趋于雷同,过于关注娱乐性和舒适性也让农业劳动本身的质朴性、纯真性大大降低。

先找市场,再建农场

在海淀区上庄镇前章村,曾经经营着一大片蘑菇采摘园。相比昌平、密云、延庆等京郊其他地区的观光采摘行业,上庄镇的经营乏善可陈,其规模和效益不值一提。由于常年来游玩的人过少,每年采摘园种植的蘑菇都要经历烂在大棚里都没人采摘的命运。镇政府、村民们心急如焚,可无论怎么宣传,都难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

就在一年前,几个年轻人将这片300亩的林地承包了下来,经过精心的策划与建设,“田妈妈蘑法森林”正式挂牌营业了。逐渐的,上庄镇前章村的人气越来越旺。许多村民还纳闷,怎么换个名字经营农场采摘就有这么多人来呢?

田妈妈(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CEO要雁峥是这家农场的创始人,“我们的合伙人都不姓田。”之所以取名“田妈妈”,是因为创始人希望让田野、让大地成为每个小朋友成长过程中的好伙伴,像妈妈一样用绿色呵护每个宝宝健康成长。

“身边70后、80后们,基本上都变成了三口之家,让孩子吃得健康,有地方玩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而恰恰这个问题,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却没有答案。”要雁峥说,“我自己是两个双胞胎姊妹的父亲,平时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带孩子去找玩的地方,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我发现她们特别喜欢去采摘各种水果蔬菜。采摘之余她们的乐趣是在农地里玩土、和泥还有拔草,一起追逐蝴蝶、放风筝,简单的乐趣好像把我也带回了童年。我觉得应该创造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孩子们回归田野,让农业成为亲子休闲的载体。”

于是,要雁峥和合伙人一起承包了这块地,从最初只是招待朋友们带孩子来玩,到现在的初具经营规模,“田妈妈”只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由此也不难看出对于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乡村亲子休闲的市场如此巨大。

北京周边的农业园、采摘园、开心农场不胜枚举,田妈妈有什么不同呢?

要雁峥说,田妈妈最大的不同是“先找市场,再建农场”。要雁峥是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的,非常清楚做农业项目这潭水的深浅,做农业的过程非常艰辛,不能着急,要从细节做起,一点一点来,如果简单地复制和模仿,一定是死路一条。田妈妈正是看中了孩子对于食品安全、认知教育、户外体验还有家庭休闲的需求。“田妈妈”和其他园区最大的不同,就是市场定位非常明确,主打亲子教育,主题也非常突出,就是深挖农业特色。

由此“农业+教育”的模式呼之欲出。

游乐设施取材自然

当然,“田妈妈”的“农业+教育”这一概念是不是真的能够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还得看具体的产品和项目。

走进“田妈妈魔法森林”,不难发现,“森林二字”名副其实。整个农场占地面积共300亩,其中林下休闲区面积150亩,生产区面积150亩,包括有13座温室大棚,10栋大冷棚,拥有榛子林、核桃林、冬枣林等。这里的树木遮天蔽日,植物屏障将森林天然地分成了不同的区域,即使有几百人一起进入,也不会觉得拥挤。

穿过丛林,走过一座座独木桥,“蘑法历险记”就是孩子们的聚集地。这里有五颜六色的彩带迷宫、巨型充气蹦床、玉米沙坑等游乐设施。“所有游乐设施的建造,我们都在前期进行了充分的调研策划,我们邀请了许多早期教育的专家和心理学家,对于孩子在不同方面的认知教育特点设计了这些游乐项目,因此是非常具有科学性的。”

这里将废旧轮胎,涂成各种颜色,制作成秋千、板凳、护栏、阶梯,还有用木头搭建的书屋、长椅和拱门。田妈妈蘑法森林总经理董亮歌告诉记者,所有的游乐设施全部就地取材,“这块地产什么,我们就用什么材料,力求天然、自然的氛围。”

“蘑法水世界”也是园区中颇受欢迎的区域。它由6个连在一起的水池组成,深浅不一,最浅的只有20厘米,最深的在半米左右。“可以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有适合自己的玩法。”董亮歌说,园区里的水是循环利用的,全部经过专业的净化处理设备净化过,家长可以放心地让孩子们玩耍。

露营区也是一大亮点。“田妈妈”结合森林精灵理念,通过灯光、主題装饰形成不同的精灵部落,配合DIY家庭厨房、咖啡间等服务设施,为家庭提供自然露营体验。

课程活动寓教于农

来到园区里游玩,除了有各项游乐设施,最让家长感兴趣的就是“教育课程”了。由于临近著名的京西稻产区,“田妈妈”蘑法森林最近策划的课程就是“插秧摸鱼”。在开始干活之前,每个孩子先用手中的画笔装饰一顶自己干活戴的草帽,再听老师讲完“大米的一生”,然后下到稻田中跟着老师学习插秧。

“稻田里有泥水,孩子学习、玩耍后,肯定一身脏,在平常我肯定不让他这么玩。但是来这里就是亲近自然,以农业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城市里我们对孩子的保护太多了,他们太需要这样的娱乐活动了。就算弄脏几身衣服,我都愿意洗,总比在家对着电脑玩一天强多了。”一位家长如是说。泥田里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这种简单质朴的劳作让他们认识了户外的美好,不知不觉还从玩耍中学到了在学校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一位多次带孩子来体验插秧的家长说,她的孩子原来不爱吃饭,还总浪费粮食,体会到自己耕种的辛苦后,变得珍惜粮食,每天吃饭都会干干净净,“这是他自己劳作后的体悟,比我们单纯的说教要管用多了”。

农场的一角还有一大片养鸡林地。这里的母鸡散养在林地里,自己铺窝下蛋,而“寻找鸡蛋”就是又一项天然的课程。孩子们拿着小框,跟着母鸡在林地里玩耍,“在找鸡蛋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对于孩子的观察能力提高很有帮助。”董亮歌说,这些鸡都是吃农场的稻谷长大的,所以鸡蛋的质量也很高。用这样搭载课程的方法,农场周末一天能卖出上千个鸡蛋,基本没有库存。

“田妈妈”的课程中还包括蘑菇采摘、水果采摘,根据不同的节日还会开展专项的活动,记者采访时正是临近端午节,因此“包粽子”也是课程之一。临近中午,“田妈妈”会为来游玩的家庭提供烤炉、灶具,家长和孩子们就用农场生产的各种食材自己动手制作午餐。

为了让孩子们在游乐的同时提高学习的质量,“田妈妈”还和海淀区农村工作委员会合作,由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授牌成立“农民田间学校”,定期邀请中科院和海淀区的科普工作者来进行授课。

而对于有更多需求的家庭,“田妈妈”还在农场中开辟了“家庭农场”,将土地分成20平方米的小块,家长可以承包土地,带着孩子自己种植,并定期来采摘。让孩子体会更多劳动和收获的乐趣。

近期,“田妈妈”新开发了一项“亲子驾驶课程”。他们向厂家定制了小型的电动汽车,让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在林间体验驾驶的乐趣。

据了解,“田妈妈蘑法森林”的课程设置是以天为单位,每个家庭收费大概300多元,而这个价格包含了课程、游玩、采摘和午餐。对于这样一个并不高的价格,能否实现盈利,是经营者面临的挑战。

董亮歌介绍说,“田妈妈”在没有开始推广的情况下,已经有500多个宝宝家庭成为了“田妈妈”的会员,每个会员家庭既是他們的客户,也是他们的创意团队成员和创业伙伴,这是家庭创意农场的新模式。“田妈妈”的会员有共同的需求,是在用爱创业,核心关注是宝宝们的健康成长。

“在做这个事业之前,我们对市场也有一个调查。全国2~7岁城市儿童超过9000万,北京约100万。以北京为例,2~7岁都市儿童在休闲消费、学前教育、课外体验及亲子旅行方面的年均消费约2.2万元,总的市场份额约180亿元/年。”要雁峥补充说,“2016年田妈妈计划在北京周边布局多个田妈妈农乐园和田妈妈成长基地,下一步会以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等超大型城市及昆明、三亚、厦门等亲子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主要拓展目标,预计2020年在全国实现千家田妈妈的连锁运营目标。”

“现在的亲子农业一定要+互联网,要用互联网的力量将亲子农业做得好玩、好认知、好分享。”而要雁铮也在逐步将自己打造成亲子农业界的IP和“网红”。

猜你喜欢
亲子农场家长
农场假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农场
一号农场
家长请吃药Ⅱ
丰收的农场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