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杰·科恩
媒体:《纽约时报》
30年前,当我在巴西担任驻地记者时,通货膨胀的问题非常严重。从1985-1989年,平均每年的通胀率达到707.4%。穷人们在拿到薪水几个小时后就会花光。当我在里约热内卢居住期间,巴西使用过三种货币,分别是克鲁塞罗、克鲁扎多和新克鲁扎多。当时人们开玩笑说,脱离困苦的唯一办法就是去加利昂国际机场(离开巴西)。
《依帕内玛女孩》的作曲家安东尼奥·卡洛斯乔宾曾有句名言:“巴西不适合新手。”
如今的巴西仍是这样。这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像位于热带的美国,人们贫富差距明显——高犯罪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巴西穷人和富人间的鸿沟。但巴西文化非常多样化,这里有热情奔放的民众,有桑巴舞,也有很多打破常规的花样。在巴西生活成本可以很低,你要么适应,要么就远离。
经济学家埃德玛-巴查曾用“Belindia”这个词来形容巴西,他认为巴西就像是坐落于拥挤印度的繁荣比利时。我也写过里约热内卢以北,来自依帕内玛和兰姆海滩的穷孩子们的故事——他们在火车顶部玩耍,经常因为触电而死亡。
不平等确实是个问题,但即便在最为动荡的时候,它也不是巴西人生活中的全部。当我走进几乎无处不在的贫民窟时总会问“大家好吗?”住在贫民窟的人们经常微笑着回答:“都很好!”——无论他们的生活实际上多么困苦。他们虽然贫穷,但心态乐观。
如今的巴西已经变得更像是位于印尼的法国,而不再是位于印度的比利时。这个国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只有傻子才会否认巴西已经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国之一。每一个参加和观看本届奥运会的人,想必都能够感受到巴西人强大而快乐的民族文化。这真的是一个“大家都好”的国度。
所以我真的对媒体对巴西奥运连篇累牍的负面报道感到厌烦了。媒体谈到贫民窟的愤怒、频繁发生的暴力事件、富人与穷人阶层的鸿沟、俄罗斯禁药丑闻和巴西的文字……他们还说主办方原本可以更好地计划和分配预算,而不是开通一条连接奥运比赛场馆和繁华的巴拉富人区的地铁线路——因为这不能为穷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但问题是作为主办方,巴西恐怕永远无法举办一届让西方国家满意的奥运会。里约奥运举办了空前盛大的开幕式,到目前为止非常成功,但里约仍被指责未能在奥运会前解决所有社会问题。
当一个发展中国家举办国际大赛,媒体对它的评价标准似乎总是和发达国家的评价标准不同。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前,我们也听到过类似的声音:犯罪可能毁掉世界杯,贫穷可耻,主办方的低效将令游客们备受折磨。结果呢?南非世界杯非常成功。但在2012年伦敦奥运前,我记不得有任何一位记者对英国最贫穷,或是犯罪率最高的地方做过报道。
里约奥运对巴西和全人类都有好处,观看尤塞恩-博尔特、迈克尔菲利普斯或者西蒙·拜尔斯的比赛会让我们精神振奋。
我个人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出生于里约贫民窟的年轻巴西女子拉斐拉席尔瓦在赢得女子57公斤级柔道金牌后宣布:“这枚奖脾表明一个孩子应当对自己的梦想充满信心。因为梦想是能够被实现的,即便那需要花一些时间。”
在里约贫民窟,另外一些孩子正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追逐着不一样的梦想。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译/黄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