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作家龚桂华的《坦白》是一部颇具特色的长篇小说。其原题是《混帐》。“混账”一词,本是民间广泛流传的骂人用语,但小说名字用的却是“混帐”,一语双关,用心巧妙。一是小说中特定的意义:在“梦幻之旅”驴队中,怨男痴女们搭伴徒步漓江,行途中不免在帐篷内产生肌肤之亲,这一行为被称作“混帐”;二是“混账”的本意,点明了故事主人公史建业作为一名“富二代”玩世不恭的特征。从作用上讲,前者为作品蒙上了情色的面纱,“混帐”这一事件,也成为后续剧情由日常反转为非日常的一大契机;而后者点明了作品想要议论的一大社会现象:社会中充斥的富二代,大部分都没落彷徨,浮现出“混账”一般的模样。作品的特色,在于从标题一直到文本结尾,处处抓人,可读性颇丰。
朝气蓬勃的文字。虽为老一辈作家,但龚桂华的小说构思和语言风格极具朝气,有种80后、90后的活泼感。《坦白》内容大胆,聚焦于青年人、新一代的故事,仿佛以笔墨拓展文学的开荒者。小说文字中,不乏网络流行用语,例如“萌萌哒”“爽死了”等,通过男主角这一无赖混账的视角来展开叙述,加上略显浮躁的脏话、口语词和网络用语,有效地贴近了年轻一辈的心理,同时也加固了男主角的形象,仿佛是从他日记中摘取的一般,更为接地气。而在之后穿插的部分第三人称视角的文字中,又变为了书面化的语言,使得文本摇曳多姿,绝不单一。
精巧的角色设定。男主角史建业、女主角俞小芹及副主角“魔鬼克星”,都是年方二十的年轻人。在角色的设定上,男主角是一名典型的富二代——留学美国、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活得十分空虚;女主角恰与他形成鲜明对比——出身贫苦、勤奋努力、胸怀大志,立志成为一名警察。然而两名角色的命运却出现了极大的分歧:男主角几乎没有付出过努力,却坐拥数亿家产,花天酒地,大手大脚,活得顺风顺水;女主角刻苦学习空手道,同时勤于学业,考取了武大体校,但却在去参加警察面试的路上遭遇不测,不仅没能顺利当上警察,还被列为抢劫事件的犯罪嫌疑人。同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却在命运上有着如此差异,着实令人唏嘘、思考。其他驴队的成员也都在旅途中有着自己的隐秘心思,这使得剧情如同一直处于风口浪尖,角色之间的链接仿佛一根蜘蛛丝,哪怕是一点细微的触碰,都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裂。他们各自间的联系,在最后“坦白交代会”这一高潮时间一起爆发,一切的不解、疑惑交代得一清二楚,可谓“一时齐发,众妙必备”,将剧情推向终结。应该说,小说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且被作者分配得颇为得体合宜。
对悬疑的精准掌控。作品的主要题材倾向是悬疑。在驴队徒步漓江的行程中,先从“窈窕事件”开始,原本看上去风平浪静的故事线开始有了波动,窈窕纠集女驴友驱逐小芹、飘飘坠江自杀未遂、一行人的真实身份逐渐浮出水面……本来看上去无比平和的一场旅行,却变得不平常起来。人们开始战战兢兢,开始察觉到异样。从“窈窕事件”,到最后的被困洞中,其间作者设置了许许多多的悬念,以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更加迫切地想要知道最后的结局,并推动剧情的发展。
多视角叙述的优越性。作品使用了两种视角来写作:一种是男主角史建业的视角,即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他亲身经历的旅途,这种视角的内容占据了大部分的篇幅;第二种是惯用的第三人称视角,通过群像描写叙述一些主角并未经历的场面所发生的事情。这种在一定时候通过特别的视角来提供线索的方式,具有日本现代推理小说大师江户川乱步的风格,让构架更加完整,也让作品变得复调化。
丰富多样的元素。作品集多种元素于一身:桂林独特的饮食、人文特色以及秀丽的山水,深藏于旅途中的案件,富二代的生活现状,形形色色的小社会,男男女女间捉摸不透的爱意……现代人行走在古貌尚存的桂林漓江边,隐藏各自的身份,带着不同的目的。而贯串这趟旅途的则是“6·11抢劫事件”及长时间与其有关联的人。俞小芹是行程中的导游,也是嫌疑人;“魔鬼克星”伪装成一名普通驴友,事实上是个便衣警察,被派来调查俞小芹;“梁山好汉”一次走运得到了抢劫案中被扔出墙外的价值五百万的珠宝首饰,为了找到能帮助他的人来到驴队,窈窕也因此被盯上、并戴上了他得来的翡翠项链,从而被怀疑是拿走财宝的人。一桩案件,掀起如此大的波澜,同时也让其他驴友身陷囹圄,甚至有人最后命丧洞中。而一众驴友,有的是骗子,有的是劳改犯,有的是亿万富婆,却都走不过爱情这一关,为情所困;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反映了社会上发生的种种现象。
总体看,《坦白》内容丰富多元,情节构思独特,文笔富于青春气息,技巧纯熟,角色之间的关联组织巧妙。说到不足,则是个别地方文字流于拖沓,导致内容未能完全展开;而想要包含的元素太多,总体上难免有点力不从心。
(张宗刚,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当代小说桃源叙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