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通讯员 唐亚军
愿为支柱擎千钧
——记牛马司矿业公司劳动模范刘莆田
文、图|通讯员 唐亚军
▲刘莆田精神抖擞下井,准备去夺取新一轮的胜利
他没有高大英俊的外表,却总能让工友们瞩目;他没有豪言壮语,却总能让工友们信服。他常说,愿为工作面的一根支柱,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奉献千钧之力。今年52岁的他,抒写了很多传奇故事: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已经在煤海深处辛勤耕耘了34个春秋,从来未曾负伤;每年下井300天以上,从来没有请过一天事病假;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优秀队干;带领的连队月月超产稳产,杜绝了重伤以上事故,已连续9年实现了安全生产。他就是深受工友爱戴的牛马司矿业公司水井头矿采三队队长刘莆田。
事事处处带头干
“干工作十分卖力,特别是条件不好时,他总是干得最多,抬栌加固、支顶护顶,哪样工作难度大,他就会出现在哪里。”矿采三队三班班长张红兵说,“刘莆田这个队长很是称职。”
矿采三队工作面生产条件恶劣,顶板淋水大,坡度陡,员工进行生产作业时,往往会因大面积的淋水造成一身湿。为此,不少员工打起了退堂鼓,宁愿少拿工资也不愿意受这“活罪”。关键时刻,刘莆田以身作则,每班带两身工作服下井,工作服被水淋透了,就换上一身接着干,并且做到了班班不空班,每班都做满做足8小时。该队作业区域巷道运输战线长,从巷道搬运单体、撑筒、边块等材料到工作面往往费时费力,不少员工为此有畏难情绪,刘莆田就带头搬运材料,别人一次搬运一根单体,他则左右开弓,一次搬运两根,别人一班通常只搬运一至两次材料,他每班下来,要搬运四五次……
他用一次次身体力行感动着队里的每一位工友,使大家的心都凝聚在一起,齐心协力攻克安全生产中遇到的一道道“难关”,月月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矿井下达的原煤生产任务,并且实现了安全生产。
不遗余力带好徒
一枝独放不是春。为了将自己优良的采掘打技术传承下去,刘莆田先后带过10多名徒弟,个个都成为各条战线能够独挑大梁的生产骨干。
刘莆田经常说,带好徒弟,理论结合实践很重要,学东西关键在于活学活用。他在井下处理故障时,都会带着徒弟一起,向他们详细讲解如何排除故障,并让他们亲自操作,加深记忆,同时要求他们每天记日志,每月写一个小结,及时总结经验及存在的差距,促使他们尽快成才。
采三队副队长李建中是刘莆田教过的徒弟中,付出最多心血的一位。他从一名普通的采煤工逐渐成长为班长、副队长,刘莆田既是他的“伯乐”,又是他的良师。在刘莆田的眼中,李建中做事勤快扎实,反应敏捷,脑瓜子活,接受能力强,就是有一点,遇到难题就打“退堂鼓”。针对他的这一缺点,刘莆田可没少花心思。每次队里在采煤作业中,遇到过断层、顶板破碎等难关时,都是带着李建中一起,手把手地教导他如何处理,鼓励他大胆地去实践,并在每次排除故障、处理难关后,写一个日志,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以便下次改进。经过长期磨炼,李建中已经完全具备了一个队干的基本素质。去年6月,经刘莆田郑重推荐,矿领导研究决定,李建中被正式提拔为采三队副队长。
他没有高大英俊的外表,却总能让工友们瞩目;他没有豪言壮语,却总能让工友们信服。他常说,愿为工作面的一根支柱,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奉献千钧之力。
刘莆田正在通过井下电话正在向调度室汇报工作面作业情况
增收节支创高效
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刘莆田常常教育全队员工,在困难形势下,能省一分是一分,省下一分钱,就挣一分利。为此,他每次下井带班时,都精心组织员工清理回收余煤,每班都能回收余煤1车左右,按每车0.8吨计算,每天3个班就能多出2.4吨煤,创造价值1000多元。同时,他每班都要到工作面各处走一走,看一看有没有可回收的材料,不管是单体、铰接梁,还是枕木、边块,能回收的尽量回收。
采三队员工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15年5月6日晚班,为了一块废枕木,刘莆田在老塘里又是回柱,又是清煤运渣,前后用了半小时,才清理出来。有的员工不理解,说他浪费时间耽误生产。他却说:“看着好端端的材料埋进老塘多浪费,现在企业形势这么严峻,材料紧张,有的材料我们用不上,说不定其它地方就能用得上,能省一分是一分。”2015年1-10月,在他的带动下,采三队累计回收单体300多根,铰接梁200多块,废旧枕木、边块3000余根(块),挡矸帘4000多块。这些材料回收复用后,平均月节约资金数万元,为矿井完成每月22万元的降本增效任务立下了汗马功劳。
作为井下工作面的一根支柱,它也许是平凡的,但它长年累月竖立在井下,奉献千钧之力,守卫浩瀚煤海,屏护苍生平安。“愿为支柱擎千钧”,平凡的刘莆田就是这样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擎起了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