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艳
卡前列甲酯栓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刘红艳
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栓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瘢痕子宫临床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均行剖宫产手术,在胎儿娩出后产妇给予缩宫素20 U立即静脉滴注,观察组产妇同时给与卡前列甲酯栓1 mg舌下含服及手术结束后卡前列甲酯栓1 mg直肠给药。观察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00 %,对照组为16.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观察组分别为(198.91±39.60)ml、(264.23±52.15)ml,明显低于对照组(224.78±43.77)ml、(320.51±50.82)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时给予卡前列甲酯栓可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瘢痕子宫;卡前列甲酯栓;剖宫产;产后出血
卡前列甲酯是前列腺素F2a的衍生物,具有抑制胃酸等作用,最初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胃部疾病的治疗,后随着临床应用逐渐发现此药还可促进子宫收缩,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显示疗效较好[1,2]。瘢痕子宫剖宫产时手术危险性明显增高,更易发生产后出血。因此我院尝试对瘢痕子宫产妇在产后给予卡前列甲酯栓,以探讨卡前列甲酯栓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研究,为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提供参考。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瘢痕子宫临产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纳入标准:①有前次剖宫产史或行子宫肌瘤剜除术史。②临产产妇。排除标准:①有卡前列甲酯过敏史者及应用禁忌症者。②治疗前1周内有使用前列腺素史者。③有凝血功能异常者。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2~34(24.78±6.82)岁,孕次2~4(2.34±0.30)次,孕周35+1~42+3(28.71±1.67)周,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者6例,臀位6例;观察组年龄20~36(24.46±6.80)岁,孕次2~5(2.36±0.28)次,孕周35+6~42+5(28.66±1.69)周,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者5例,臀位8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孕次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操作及术中麻醉同常规剖宫产手术,两组均常规在胎儿娩出后即刻给与20 U缩宫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的同时,产妇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1 mg,手术结束后卡前列甲酯栓1 mg直肠给药。
1.3观察指标及产后出血量的估算两组均观察产后2 h、24 h之内出血量,根据出血量统计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量的估算方法:胎儿娩出后吸干净羊水,记录吸引器瓶内羊水量及吸入血量,术中纱布吸血量及术后产垫血量计算采用称重法,即将使用前后所用纱布及产垫称重,差额为出血量,吸引器瓶内血量加纱布血量及产垫血量。
2.1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产妇产后发生出血2例,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产妇产后发生出血8例,发生率为1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2.2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见表1。两组产妇产后2 h、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
表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s,ml)
剖宫产手术是临床常见的瘢痕子宫原因,在我国剖宫产率一直较高,瘢痕子宫妊娠在我国有逐年升高趋势。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既往有子宫手术史的患者由于子宫肌纤维缺乏弹性,容易因产后宫缩乏力而子宫出血[3,4]。
对产后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治疗主要采用缩宫素,缩宫素主要是通过与体内的缩宫素受体结合以促进钙通道的激活,释放钙离子引起宫缩加强,外源性的缩宫素在应用后起效时间较快,半衰期在1~6 min,在应用一定剂量后由于缩宫素受体的消耗,增强宫缩的作用会减弱,并且对子宫下段肌肉收缩作用效果不明显[5],而有剖宫产史的瘢痕子宫瘢痕多在子宫下段,因此缩宫素用于瘢痕中所致的产后出血效果并不是很满意。卡前列甲酯属于前列腺素衍生物,可作用于子宫肌肉而引起强烈的收缩作用,尤其是对妊娠各期子宫均可起到收缩作用,晚期子宫最为敏感,剖宫产时通过舌下含服可不经过肠肝循环快速起效,剖宫产术后直肠给药可通过盆腔血管而缩短药物直达子宫的时间及距离。临床报道显示,卡前列甲酯栓用于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优于缩宫素[6,7],但是对瘢痕子宫剖宫产后出血的预防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中对卡前列甲酯栓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卡前列甲酯栓的观察组产妇在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量上均低于单纯使用缩宫素的对照组,表明卡前列甲酯栓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是肯定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缩宫素,而且在应用缩宫素的基础上应用卡前列甲酯栓,两种药物起效途径并不相同,可起到互补及协同作用。
综上所述,瘢痕子宫剖宫产时通过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手术结束时直肠给予卡前列甲酯栓,可起到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作用,对于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疗效确切,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林其德,杨孜,古航,等.卡前列甲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3年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6):431-433.
[2]何川,尹智华,杨孜,等.卡前列甲酯防治产后出血系统评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6):486-492.
[3]高丽欣,刘群.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并发症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B): 2709-2711.
[4]韦淑芬.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7):132-134.
[5]沈恩光,马玉华,阮菊意.不同剂量缩宫素对剖宫产术中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22(11):21-22.
[6]李丽娟,郭宏亮.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电子版),2013,9(2):205-208.
[7]陈寒波.卡前列甲酯栓对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2):240-242.
(2016-02-28收稿2016-05-26修回)
(本文编辑蒋鹤生)
519100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 714.46+1B
10.16485/j.issn.2095-7858.2016.0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