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淦康,张应洪,彭 琪,李文瑞
手足口病诊断中肠道病毒71型核酸与抗体检测的应用意义探究
叶淦康,张应洪,彭琪,李文瑞
目的研究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核酸和抗体联合检测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已确诊为手足口病患者103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EV-71核酸与抗体检测,计算单独行EV-71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及联合检测的总符合率。同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判断其吻合程度。结果1036例手足口病患儿单独行EV-71核酸检测和单独行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2.9%和72.5%,两种方法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其中,两者全阳性的比例为69.6%,全阴性的比例为24.2%。EV-71抗体核酸检测与EV-71抗体检测的总符合率为93.8%(972/1036),对其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0.98,P<0.01),提示两种方法具有较高吻合性。结论EV-71核酸和抗体都是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的有效方法,联合检测可发挥互补优势,降低早期漏诊率,为患儿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核酸;抗体;联合检测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性传染性疾病,患儿多出现发热、手足口部疱疹等临床症状[1]。部分患儿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肺部水肿、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导致患儿死亡。研究显示,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对引起感染的肠道病毒进行早期检测对于患者的治疗、预后改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036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核酸和抗体联合检测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10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规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临床其他相关诊断确诊。1036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682例,女354例;年龄0.5~11(2.1±1.5)岁。患儿均为急性起病,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热、疱疹(疱疹的分布位置可位于口腔粘膜、手部、足部、臀部等,部分患儿在疱疹的周围还会有炎性红晕表现,疱疹内有少量液体)、食欲不振、咳嗽、流涕等症状。极少数患儿只有疱疹或皮疹表现,不伴发热症状。
1.2方法分别对患儿进行EV-71核酸与抗体检测。
EV-71核酸检测:在发病早期和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患儿的粪便标本;采集后暂存于4℃冰箱,48 h内冷链转运至检验科进行处理、分装。采用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EV71-RNA检测试剂盒,以RT-PCR方法进行检测,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EV-71 抗体检测:清晨空腹采集患儿的静脉血3 ml,经离心(转速3000 r/min,时间10 min)分离后获得血清标本,置于-20℃的冰箱中保存,待检。采用免疫层析法(ICA)对EV71-IgM抗体进行检测,检测试剂盒来源于上海金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患儿的标本置于样本处理管中,加入0.2 mol/L的盐酸7滴,混合均匀后,将3~4滴混悬液加入到加样孔中,观察试纸条的检测区(T区)与对照区(C区)是否有红线出现,C区和T区同时出现红线为阳性,只有C区有红线出现为阴性,C区未见红线出现为无效,需重新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计算单独行EV-71核酸检测、EV-71 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及联合检测的总符合率。同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判断其吻合程度。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
1036例手足口病患儿单独行EV-71核酸检测和单独行EV-71抗体检测的结果,见表1。EV-71型核酸检测阳性率为72.9%(755/1036),EV-71抗体检测阳性率为72.5%(751/1036);两种方法诊断肠道病毒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其中,两者全阳性的比例为69.6%,全阴性的比例为24.2%。EV-71核酸检测与EV-71抗体检测的总符合率为93.8%(972/1036)。对其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0.98,P<0.01),提示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吻合性。
表1 肠道病毒71型核酸和抗体检测诊断手足口病结果 [例(%)]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较多,包括柯萨奇病毒A4、5、9、10、16型、柯萨奇病毒B 2、5型及肠道病毒71型等多种,最常见的当属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二者均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成员[3]。而EV-71感染更被认为是导致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其可以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多种形式实现感染,且传染性较强,能在短时间内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4]。需要注意的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不同,虽然其临床症状相近,鉴别困难,但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通过实验室方法进行正确判断方可为患儿的治疗提供最可靠的依据[5]。虽然传统的病原学检查依然是目前临床上确诊手足口病的金标准,但是考虑到其检测周期相对较长,且对实验设备、检测技术等要求较高,在临床检测中并未得到普及和推广。目前,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感染病毒的实验室方法包括:血清学抗体检测、中和抗体检测、RT-PCR核酸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以及病毒分离等,而血清学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具有操作简便易行、标本可批量处理等的优点,在临床上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6]。
本文1036例来自门诊或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均通过RT-PCR法和免疫层析法对EV-71核酸与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其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2.9%和72.5%,差异较小,对其进行一致性分析,也显示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吻合性,提示通过肠道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都是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的有效方法。EV-71的核酸检测可以通过RT-PCR技术对其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判断EV-71是否存在及其存在量,其缺点在于检测过程中会出现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而在EV-71的血清学抗体检测过程中,常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层析法。曹珂等[7]的研究显示,免疫层析法诊断EV71-IgM抗体的阳性率(50.4%)高于酶联免疫法(25.6%),这与患儿的标本采集时间有关。潘锦华等[8]的研究显示,采用酶联免疫法对EV71-IgM抗体进行检测时,其检测阳性率可随入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至发病的第5天,达到最大值;而在发病早期,通过免疫层析法检测可以通过色带的辨别对检测结果进行判断。本文通过免疫层析法诊断EV71-IgM抗体的阳性率也达到72.5%,与PT-PCR的阳性率72.9%接近。
本文还对EV-71核酸和抗体检测的总符合率进行了计算,可以达到93.8%,高于王瑜[9]88.4%的检测结果,但与彭兰芬等[10]的研究结果比较相近(联合检测肠道病毒核酸和抗体的总符合率为81.7%)。这可能与患儿的选择、样本量大小不同等有一定的关系。彭兰芬等的研究中还对血清学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发现血清学抗体阳性的患者多在皮疹出现后3 d左右入院治疗,只有极少数患者为重症急诊入院。由于患者抗体产生多在手足口病皮疹出现后的2 d以上,重症急诊患者在行血清抗体检测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假阴性的情况出现,这时需结合其临床表现(如高热、手脚不受控制的抖动等)进行判断。为改善单纯依靠IgM抗体检测存在的局限性,在患者患病早期阶段或者免疫功能比较低下的情况时,联合进行病毒RNA检测可以减少漏诊的发生。本文研究的核酸和抗体联合检测可以充分发挥互补优势,为患儿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1]余鹏博,马超锋,关路媛,等.肠道病毒EV71感染后标志物变化特点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1):40-43.
[2]黄建国,吴立文,骆志辉,等.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和CoxA16感染的检测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3):328-329.
[3]杜阳光,杨晋川,晏嘉璐,等.血清中EV71型IgM抗体检测对手足口病诊断的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0):1574-1575.
[4]商新梅,商慧,周安仁,等.982 例手足口病患者EV71-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9):1169-1171.
[5]李金明,熊德琴,齐晓彤,等.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2):129-130.
[6]杜昆.不同方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3):328-330.
[7]曹珂,刘会彩.两种方法用于手足口病早期患儿抗EV71-IgM抗体检测价值比较[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4) :43-45.
[8]潘锦华,罗建辉,杨国清,等.肠道病毒 71 型 IgM 抗体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1):72-74.
[9]王瑜.联合检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RNA及IgM结果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9):31-34.
[10]彭兰芬,张少丰,付文金,等.肠病毒EV71_IgM抗体与核酸检测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3):274-276.
(2016-02-28收稿2016-05-16修回)
(本文编辑孙双田)
广东省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项目(编号:2014108101028)
523325广东省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
张应洪,E-mail:1193637176@qq.com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 512.5B
10.16485/j.issn.2095-7858.2016.0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