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立新
张湘义:科研报国永不悔
文/国立新
张湘义
【人物名片】张湘义,男,民盟盟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1987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199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历任燕山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河北省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民盟河北省委第九届委员会委员。2005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8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各1项。为秦皇岛市十一届政协委员。
1987年,张湘义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996年考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1999年毕业后作为洪堡学者赴德国开展研究工作。2002年,他婉然谢绝了国外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母校燕山大学。
当时,很多人包括他在德国的导师Schaefer教授都不理解张湘义的行为,认为无论生活环境还是科研条件国外都比国内要优越得多,为什么非要选择回国呢?要知道在德国所工作的研究组中,张湘义的薪水仅次于导师Schaefer教授,年薪大约为当时国内一般教授收入的10多倍。而且Schaefer教授非常欣赏张湘义,说只要留下来,薪水不是问题,并且还承诺帮助解决他和家人的德国国籍问题。但张湘义却坚持认为:自己的事业在祖国,自己的根在祖国,现在该是自己报答祖国的时候了。
2005年,应燕山大学的邀请,Schaefer教授与妻子一同到燕山大学进行访问和讲学。当看到张湘义在回国后短短的几年内就取得如此多的成果时,他由衷地说了一句话:“你是对的!”鉴于自己的学生取得的专业成绩,Schaefer教授真诚地建议,可以组建一个德国斯图加特(斯图加特大学)——秦皇岛(燕山大学)——日本(东京大学)这样一个国际间的研究团队,围绕纳米材料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目前,该团队已经建立起来并开展了许多合作研究。
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张湘义深深地体会到,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和长期的艰苦工作,每获得一点成果,往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和艰辛。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实验设备、实验环境都比较差,资金也不宽裕,有时候为了去外地查阅资料,张湘义经常是自己带干粮,乘坐最便宜的火车,住最便宜的旅店,但这并没有冷却他的科研热情,反而更加激发了为国争光、攻克难关的信心。就在这样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在一次实验观察中,张湘义凭借科研直觉和强烈的探索精神,在纳米晶软磁材料中发现了一种新物相——取名为“富Cu相”,有关实验数据被国际x射线衍射数据中心收录,制成标准卡片。
目前,能源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瓶颈之一。高性能永磁材料在未来绿色能源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类材料将广泛应用于将来的水电和风电、电动汽车、磁悬浮列车等领域。回国后,张湘义敏锐地抓住了高性能永磁材料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和思考,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改善界面结构来提高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磁能积的新思路,并采用高压热变形技术在贫稀土合金中实现了纳米晶的织构生长,这些研究工作为解决如何提高纳米晶复相永磁材料的磁能积这一世界难题指明了方向。该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极大兴趣,为此,很多科学家开始关注张湘义研究组的相关研究进展。
张湘义出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在德国洪堡基金的资助下,张湘义与德国科学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复杂固体中热空位形成位置的实验测定技术,应用该技术成功地探测到MoSi2化合物的热空位在Si亚点阵上形成。该项成果于2004年发表在世界物理学顶级杂志美国《物理评论快讯》杂志上,当年我国科技人员在此刊物上只有17篇文章。国际同行对这一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德国明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专门以《复杂固体中的空位》为题,进行了专题评价和引用。
在科研中,张湘义经常激励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定要为国争光。他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成果告诉了外国同行,外国人做的到的,中国人照样做得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回国后,张湘义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系统讲授《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前沿》等一批课程,并认真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他不但教授学生知识,还从做人行事上给予他们指点。近年来,他所教授和指导的学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即便是已毕业的学生,他也经常给予他们在学业上的指点和生活上的帮助,鼓励他们作出更突出的成绩。
教学方面,张湘义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给研究生讲授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内容方面的更新与改革,重点充实了纳米材料和技术方面国际上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课堂讨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归纳类比法将分散的内容有机地进行归纳、比较和有目的地串线总结,便于记忆、利于理解,同时配合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利于引导学生不断地改进学习和思考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为了增强学校的学术氛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张湘义在业余时间精心准备了多次精彩的学术讲座,义务给全校学生介绍了国际相关领域科研近况和进展,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学术生活。为了准备一次讲座,他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做到既前沿又易懂,每次讲座过后,都会在学校引起极大的反响。
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张湘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短短的时间内主持改革了学校和学院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与现实不尽符合的规章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经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无记名投票,他的行政管理工作一直被评为优秀。
这些年来,张湘义在科学研究的多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成为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8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另外他还是2008年度国务院政府特贴获者、入选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支持计划”、2007年度教育部创新团(第三学术带头人)和2008年度国家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第三学带头人)。
张湘义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先进材料》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近200篇,论文被SCI、EI各收录百篇,这在同行业中是个惊人的数字。时,他还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目课题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在有些人看来,张湘义是幸运的但是,这些成果背后是鲜为人知的整的辛劳和付出。在国外时,他常常因工作而通宵达旦,回国后,他又将这工作方式带了回来,每天总是第一个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在他的带动领导的大力提倡下,所在单位形成了厚的科研氛围。
由于投入工作的精力太多,张湘对家庭关心很少。“时间紧迫,得多干作,尤其是纳米材料领域,是可以赶国外的关键领域之一,如果不抓紧间,会贻误时机的,欠家人的只有等后补上了。”时常感到愧疚的张湘义得没有尽到为人子的责任。
张湘义坚信:人生,只有在奋斗才更闪光。也许正是这种努力和时存在的危机意识,才使得他达到了常看来难以企及的人生高度。面对自所取得的重大成绩,他谦虚地说:“付总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