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摄影师穆斯塔法(Mustafa)的镜头下,光彩照人的印度古迹泰姬陵露出了它背后令人担忧的一面。这天早上,太阳还没露头,光线昏暗,远方的泰姬陵在晨曦中展现壮观的轮廓。而镜头的近景,照片的大部分视野范围内,只见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一位孤零零的拾荒者在镜头里拎着几乎与人身高相当的垃圾袋,在岸边踱步,挑拣垃圾。从美丽的泰姬陵到糟糕的河水环境,二者都是人类创造的“奇观”。
流经泰姬陵附近的这条河流名叫亚穆纳河,是印度恒河最大的支流,它全长1000多公里,为超过5000万印度人提供用水。这条河是印度教徒眼里仅次于恒河的第二大神圣之河,也是著名的污染之河。印度城市德里超过一半垃圾直接甩给了它。沿途城市的生活、工业废水和各种垃圾将这条河染色。印度环保人士说:“从所有的污染参数上看,这条河已经死了。”
环境污染正在威胁着泰姬陵,印度的文物官员正在犯愁。最近几年,人们担心,泰姬陵亮丽的白色外观会因为印度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而永久性变暗。这样的遭遇已经发生在印度红堡(Red Fort)身上。1648年,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Shah Jahan)下令修建泰姬陵,以埋葬他深爱的妻子;红堡也于同期建造,作为莫卧儿帝王的居所。印度的文物古迹专家说,红堡的石灰岩门前些年刚刚得到修复,才过了大概6年就已经变黄。
2016年入夏不久,泰姬陵又出人意料地遭受了继空气污染后新一轮环境污染的袭击。数以百万计的形似蚊子的昆虫跑来这座奇观撒野。这些昆虫涌入泰姬陵乱飞,把绿色的分泌物疯狂排泄在大理石墙壁上。环境学者分析,亚穆纳河的严重污染令藻类获得丰富营养,沿着河岸疯长,进而令昆虫数量激增。为此,印度的文物机构不得不被迫投入人力和物力,对泰姬陵墙壁进行日复一日“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清洗。
相比对文物古迹的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更是老生常谈。如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印度也有多个城市屡次登上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污染最严重城市排行榜。印度公众对有毒空气和水源的担忧也在与日俱增。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每年约有超过1000万人因在不健康环境中生活或工作而死亡,各种环境风险因素,包括空气、水和土壤污染,接触化学品,气候变化等,导致100多种疾病和健康损伤。
人类的生存是如何深刻影响地球的环境,地球环境的改变又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也许新闻里这些字面上的描述仍旧显得过于抽象,当人们看到图片时,或许会有更加切身的感慨。这正是穆斯塔法拍摄的泰姬陵照片所带来震撼的价值。这样的摄影在追问地球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在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可持续发展等环境问题的关注。
这张泰姬陵的照片入选了2016年度英国阿特金斯(Atkins)环境摄影大赛。这场每年一度的全球知名环境摄影比赛创办于2007年,由英国特许水务与环境管理学会(CIWEM)举办。2016年,共有来自全球70个国家约1万张环境摄影作品参选,最终筛选出60张竞逐大赛最佳图片。从印度泰姬陵河流的污染,到英国西约克郡的洪水,再到马来西亚婆罗洲的海藻农场,张张照片扣人心弦,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打开观者的眼界。它们提醒着世人,该如何与空气、土地、河流、海洋,与我们的家园、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相处。(曾鼎)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