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湖水
世界各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 洪湖水
美国大力宣扬“美国精神”,强调培养具有“强烈的对国家的忠诚感”的美国人,让学生成为有民族精神、勇于开拓的人。为此,美国对中学教育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责任公民”,即具有爱国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和义务的公民的目标。美国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小学以历史故事和伟人轶事为主,中学开设一百四十多学时的系统历史课,侧重于学习历史事件和过程。同时,还要求学生背诵“忠于这个国家,保卫这个国家”“愿上帝保佑这个国家”等誓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国家而奋斗的信念。
葡萄牙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中小学课本中。在中小学使用的语文、社会科学常识、历史、音乐等课本中,葡萄牙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和著名人物事迹的内容十分突出。在这些不同学科的课文中,反复出现国旗图案和有关的文字说明,详细介绍国旗的历史、国旗的设计、国旗的含义及赞美国旗的文字。1991年,葡萄牙国家教育部规定,小学的每个教室里都必须悬挂国旗。与此同时,葡萄牙国歌也多次出现在各种课本中。音乐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而且教唱葡萄牙的国歌,并且向学生讲解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歌词的含义,加深学生对国歌的理解,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法国突出以博物馆、纪念馆为阵地的历史文化教育。法国博物馆众多,即使是偏僻小镇,也有自己的博物馆。法国充分利用本国博物馆、纪念馆多的资源优势,并以此为阵地,广泛而持久地开展以历史文化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国政府明文规定,凡国立博物馆都必须对中小学生实行半价政策,卢浮宫博物馆在星期天一律免费对外开放。从1984年起,法国政府把每年9月最后一个周末定为全国“文化历史遗产日”。在这个周末,全国的博物馆及政府部门所在的古建筑全部对外开放,让孩子在参观浏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增强爱国意识。
意大利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但丁的杰作《神曲》被定为各类中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意大利政府为弘扬传统文化投入巨大,全国绝大多数考古、艺术、民俗等博物馆对18岁以下青少年全年免费开放。不仅如此,意大利政府为保护和发展歌剧这一“国粹”艺术,长期为13家大歌剧院提供财政补贴。每年的七八月份,还要在全国各地露天剧场举行古典歌剧演出活动,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也都有歌剧演出供家长带孩子观看。此外,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庞贝古城等历史遗产的一砖一石都受到严格保护,每个意大利孩子都十分珍爱这些古迹,绝不会出现乱写乱画、损坏历史古迹的现象。
加拿大历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并善于利用节日开展教育活动。加拿大政府对国庆节庆祝活动的安排一般是:早9时在议会大厦广场由“渥太华城85人”合唱团演唱《向加拿大致敬》;9时30分,总理出席升国旗仪式,奏国歌;其后,由军乐队和军队仪仗队进行表演。与此同时,各公园游园活动开始。晚上,在议会大厦的天幕上放映声光录影《加拿大的光辉历程》,直至午夜。加拿大政府还发起“再悬挂100万面国旗活动”。政府要求加拿大人在屋前、阳台、课桌、办公室、汽车、轮船等处插上国旗。在加拿大的城市和村庄,国旗飞扬,随处可见。唱国歌已成为加拿大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新移民入籍,要举行仪式唱国歌;小学生放学了,也要唱国歌。
波兰把爱国主义教育寓于课堂教学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之中,而且非常具体。各类学校都专门设有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把爱国教育融入到历史、地理、文学、美术、音乐及数理化等课程中。在波兰历史上有许多世界名人,比如,哥白尼、居里夫人、肖邦等,教育部门把这些杰出历史人物的思想和事迹渗透和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波兰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纪念性的建筑物和纪念碑,通过参观学习,使青少年重温历史,不忘过去,面向未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韩国,家长和孩子都以吃本国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品为荣,虽然超市里国产牛肉要比进口牛肉贵,但购买的人却很多。街边挂着“本土正宗”招牌的餐馆更是顾客盈门。在韩国人家庭里很少看到外国电器。韩国孩子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热爱本土就要使用国货。即使是在国外,一般情况下,韩国人也只购买韩国产的电子产品与汽车。购物、吃饭,哪怕距离再远,他们也会开车到韩国人开的商店、餐馆去消费和用餐。韩国人普遍认为,“国货才是世界上最好的”,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荣誉感。
(责编 李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