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互动机制研究

2016-09-05 05:55:17汪求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舆情价值观核心

汪求俊



高校网络舆情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互动机制研究

汪求俊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部,福建泉州362000)

高校网络舆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影响,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舆情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能有效引领高校网络舆情健康发展。强化高校网络舆情管理,要构建校园网络监控机制、网络舆情解读辨析机制和快速干预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舆情,需要构建覆盖融入机制和理论创新发展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核心价值观;互动机制

毋庸置疑,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青年学生易受新事物、新思想的影响,对公共事件的关注和思索往往可以演绎为舆情热点话题。故此,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乃至行为方式都受到不可忽视的网络影响,尤其是针对发生在身边或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问题,更容易形成具有强烈倾向性的观点和态度。反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持续发酵产生正面或反面的影响,或推波助澜,或息事宁人。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对于引领高校网络舆情、努力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及主要特征

一般而言,高校网络舆情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群体,通过贴吧、论坛、微博和QQ、微信等载体对自身所关注的校园现象、学校管理手段乃至其他社会现象所表明的立场、观点和情绪的总和,它可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指南和坐标。为了解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及其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课题组对泉州市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调查对象主要是经常接触网络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以了解他们的行为态度。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82份,有效率为95%。调查发现,高校网络舆情和其他舆情相比,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繁杂性

网络舆情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多元性以及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构成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繁杂性。

表1 被调查者对虚拟群体的参与和认识

如表1所示,受访者对QQ群和微信群两个虚拟群体的参与度都非常高,QQ群无论是参与人数还是在具有较强参考意义的虚拟群体活跃度中都力拔头筹,微信群紧随其后,校友录、校内网等基于相对真实的信息进行网络交往的虚拟群体排在第三名,这与以往多侧重于以博客、论坛为交流平台的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二)交互性

与传统媒体喇叭式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模式相比,互联网则是点对点的双向交互式的信息传播。在互联网这个自由度更高的公共领域,大学生网民通常会在网络上相互辩论,其背后则是各种价值观的相互交汇和碰撞,因而使讨论更加广泛深入。

如图1所示,被调查者关注的信息聚焦在社会热点事件、时事新闻和与自身相关的校园信息三个方面,可见网络是大学生了解校园信息的重要途径。此外,从图1还可以明显看出,娱乐并非大学生的关注焦点,娱乐只是网络生活的调剂。

图1 被调查者关注信息分布图

图2 被调查者的信息反馈方式分布图

如图2所示,大学生对关注的信息进行反馈的方式主要是“参与热点事件讨论”,对“发布信息、激发讨论”比较热衷的大学生仅占12%,而“仅限于浏览和了解信息”或者是“对所有信息都参与讨论”的大学生分别占了22%和16%。总的来看,大学生对于自身关注的信息都会进行一定的了解,并相互讨论,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进行意见碰撞。

(三)即时性

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在如今的信息大爆发时代,互联网可让用户在极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内容,在第一时间及时追踪和跟进重大事件,同时也能够通过QQ群、微博、贴吧、论坛等方式快速发布信息,而用户则可以在浏览新闻后即刻参与评论,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可企及的。正是这种特性,使网络舆情的生成与表达更加快速便捷,也可能使网络信息在传播中产生意外的蝴蝶效应。

(四)难控性

网络环境宽松自由,加之网民真实身份的隐蔽性,使得个人诉求的传递相对容易,因此导致大学生的舆情表达显得情绪化和非理性,有时甚至与事实大相径庭。各种评论往往夹杂着对自身生活状态不满的情绪,不够公正和客观,网络上更容易出现低俗、灰暗的言论。负面舆论一旦生成聚集,往往会产生极坏的影响,特别是当有组织的大学生网友实际介入到事件的进展中时,问题将更加复杂化。另外,大学生群体思想上拥有较高的独立性,对他人的意见不再盲从,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网络舆情控制的难度。

二、高校网络舆情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相互影响

在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资源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数[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由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精神风尚、道德原则和理想信念等因素构成。因此,我国与时俱进地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改革,以网络舆论引导为切入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一)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舆情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网络舆情作为一种与传统舆情有着显著差别的舆论形态,能有效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时效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人群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尤其是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网络的超时空性和低成本性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浏览校园网、微信群、“大V”博客、贴吧等相关网络信息,他们不仅可以知悉最新的新闻动态,还可以通过在相关虚拟媒介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对事件理性认识的辨析力和对价值内容的选择能力。

网络舆情的监督功能还有利于提升公众事件的透明度,纠正过于极端和扭曲的事实和言论,最终查清事实原委。如此,可以帮助大学生厘清事件的因果关系,不人云亦云,从而对该事件做出清晰、合理的价值评判。

此外,网络舆论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有利于大学生最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网络舆论体现的是网民的集体意志,表达的是网民的心声和宣言,所蕴涵的情感和态度十分鲜明,对整个社会道德的现状和层次做出基本的评定。南京“彭宇案”所形成的道德阴影让很多原本扶向老人的手不由得缩回来,而“郭美美事件”更让民众对红十字会的信任降至冰点。“扶不扶”“捐不捐”看似仅为个人的道德选择,但经过网络的发酵后上升为公共舆情,其道德行为就被打上了社会公德的烙印。可见,网络舆论对网民的道德影响不可小觑,对那些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大学生的影响更大。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能有效引领高校网络舆情健康发展

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网络给网民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发表意见和阐述思想的开放空间,可以避免信息的不对称,活跃社会思想,进而推动社会的转型和进步,但同时也容易被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和迷惑。从国内看,随着我国社会思想意识多样性、复杂性、差异性及多变性的特征趋势愈加明显,一些错误的、消极的和落后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孕育。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应该竭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通过搭建党建门户网站,创建论坛、微博、微信群,加强网络管理员和评论员队伍建设,培训一批网络意见领袖,大力整治网络不法行为,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在电脑、手机等新媒体中的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而且必然会全方位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的实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网络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网络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人本要求[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对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发挥强大的引领和导向功能,网络文化建设也能够成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二者相互渗透、共同发展,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三、优化高校网络舆情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互动机制策略

(一)强化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积极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1.构建校园网络监控机制

鉴于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建立和完善一套高效的网络舆情监测和管理机制迫在眉睫。首先,建立舆情应急处置组织领导机构及专门工作机构。高校应该指定一名校级领导负总责,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处、保卫处、校团委以及各院系专管学生工作的副职领导组成舆情管理和监测委员会,负责制定舆情管理相关制度和应对方案,对学校日常网络舆情监测和管理进行有效指导,保障舆情监测工作稳妥、有序开展。同时,设立信息网络中心(专门工作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其次,建立一支网络舆情监测分析队伍。队伍由学校网络管理技术人员、各院系思想政治辅导员及各班的班级舆情监控联络员组成。监测队伍成员既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和文化素质,又要熟练掌握网络信息采集技术,善于从海量的网络舆情信息中分析和预判网络舆情的态势并及时按程序向上级部门报送处理。再次,积极定制和充分运用网络舆情监测软件。面对巨量的互联网信息,仅靠人工监测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必须采用先进的网络监测软件。比如,采用敏感词和关键词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地过滤和筛选,以保证舆情监测的全面性;利用防火墙技术抵御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侵蚀;建立IP地址数据管理信息数据库,普及网络实名制,实现对网络和人的管理的统一等。

2.建立网络舆情解读辨析机制

舆情汇聚与分析是高校网络舆情研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使之与舆情研判和应急处置紧密结合。网络舆情分析一般包含对网络信息的采集上报、归并整理、汇总分析以及预警信息的发布等流程,力图得出精确有效的研判结论[4]。高校要通过建立7×24小时全网无缝舆情监测与分析研判体系,对牵涉学校相关部门人和事的热点帖,要及时回应和化解,以防负面信息扩散。遇有突发重大事件,可运用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法进行舆论引导,澄清事实,化忌释疑。

借助校园网平台,构建舆情监控系统,通过当前时兴的网络信息传播渠道汇集舆情并做出合理分析。(1)源泉分析。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中捕捉热点话题,搜寻问卷调查、投票等信息,同时结合微博、微信、QQ群、论坛等新兴网络媒体广泛获取信息,通过理性辨析明确其潜在价值。(2)真伪分析。因信息来源相当繁杂,所以对社会意识形态发展要能总体把握,对舆情发展进行有效估计和准确预测,确保舆论的正确引导。

3.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干预机制

网络舆情出现后,一些高校管理者出于避免责任事故的心理,往往简单地删帖或关闭评论,这种保守的处置手段既解决不了问题,还增大了对舆情管理的难度,有时甚至会出现信任危机。因此,干预网络舆情工作一要起步快,介入时间节点要在舆情萌芽的起始阶段;二要出手快,介入的意图一旦确定,干预工作要立即就位;三是消解快,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做好正事主及主要参与者的事后快速跟踪教育工作,惩抚兼备[5]。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舆情,促使高校网络舆情释放正能量

1.构建校园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覆盖融入机制

高校是教育培养一流青年人才的摇篮,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构建校园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覆盖融入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概念内涵融入校园网络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覆盖校园网络的各个边角,主动扎根校园网络空间,降低非主流意识形态对校园网络的冲击。

构建校园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覆盖融入机制,一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中。高校要构建适应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体系、教育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不断创新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善于用身边真实新鲜的案例感染人,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牢控网络话语权,构筑适应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体系。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占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就需要熟悉和掌握大学生的网络语言,用他们所喜闻乐道的话语表述方式及时高效地传送教育内容,才能很好地与其交流和沟通。三是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积极拓展主题鲜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比如,可以通过官方微博或微信开展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和探讨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举办作品展览、知识竞答、创作大赛、征文比赛等各式各样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通过开通网上党校这样一个直观、感性、互动、便捷的学习平台,让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学习,交流党章、党史和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增强大学生学习党的知识的主动性。

2.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掌控机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各种错综复杂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长期共存。对此,高校党委要切实担负主体监管责任,一方面既要以兼容并包的胸怀正视它们的存在,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和重建。因此,培养一支政治信仰坚定、熟悉思政工作方法,具有高超网络技术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仅必要,而且重要。一是组建各级网络宣传员队伍,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教育,制作科学性和趣味性兼具的内容,弘扬网络主旋律,引导模糊认识,驳斥错误言论,澄清网络谣言。二是精选网络评论员队伍。

精选一批既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文字功底,富有社会责任心和正义感,又熟悉网络基本操作技术的教师,就社会和校园中产生的一些网络热点话题、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在网上撰写富有正能量的评论员文章,积极跟帖和讨论,引导网络舆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三是加强对网络舆情管理者的培养与培训,增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相互信任。高校在招聘和选任网络舆情管理员时,往往注重应聘者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忽略了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又很少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轮训。因此,高校应该定期对舆情管理员进行培训,并使之考取“网络舆情管理师”“网络舆情分析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使其能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网络舆情趋向进行引导和管理,慎用禁言、删帖等技术手段,努力消除网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不信任感,积极推动网络舆情的有序高效管理。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5-11-01].http://www.gov.cn/ldhd/2012-11/17/ content_2268826.htm.

[2]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5-11-01].http://www.gov.cn/ldhd/ 2014-02/27/content_2625036.htm.

[3]虢美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发展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41-44.

[4]程亮.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的内容与流程[J].中国记者,2010(2):81-82.

[5]杜坤林.“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成与干预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6):76-78.

[6]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2015-11-02].http://cpc.people.com.cn/n/ 2013/1223/c64387-23924110.htm l.

(编辑:林钢)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University Students'Accept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Inter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ve Mechanism

WANG Qiu-jun
(Departmentof Continuing Education,Quanzhou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Quanzhou,362000,China)

Campus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interrelated in that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public opinion can effectively help students accep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and students'acceptance of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in turn,can effectively lead campus online public opinion to be more positive and optimistic.To strengthen themanagementof campus online public opinion,it is necessary for the university involved to build a network monitoring mechanism,an opinion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mechanism and a time-efficient interventionmechanism.To lead online public opinion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the university concerned should also constructamechanism of opinion infiltrating and blending,and amechanism of theory innov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nline public opinion;core values;interactivemechanism

G 646

A

1671-4806(2016)02-0075-04

2015-12-23

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E11)

汪求俊(1981—),男,安徽安庆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舆情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6期)2016-09-19 02:16:48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24期)2016-02-11 03:34:38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