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岱昕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学英语部,广东 广州 510665)
[文史研究]
将“语言对比分析法”引入大学英语教学
——从提高学生学术自我概念和语言适应能力说起
黄岱昕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学英语部,广东 广州 510665)
为培养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提高其学术自我概念水平,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采用“语言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分析不同语体的英语及其使用环境,总结其特点,鼓励学生根据环境不同而适当调整其语体。能增强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培养其对不同语体及其使用环境的敏感度;能提高学生的学术自我概念水平,使其对自身的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客观描述而不必面临被评判的压力。
英语外语教学;语言对比分析法;学术自我概念;语言适应能力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的语言输出不符合标准英语规范时,教师如何应对?尤其是在面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英文基础普遍不够扎实、课时有限,这种情况几乎时时都在发生。教师们很多时候会陷入两难境地:若逐一纠正,则纠正次数较多容易影响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且大学英语课的学生数量大,逐一纠错的工作量十分庞大;若放任不管,则学生可能没有能力自我纠错。[1]目前,英语课堂处理错误的普遍方式有:教师纠错,同伴纠错和自我纠错,而这三种方式在课堂中一般是并行存在的。[2]
鉴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理想的做法是提升自我纠错及同伴纠错的比例。这就要求学生对标准英语的规范非常熟悉。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正确”标准的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标准是否会发生变化?诚然,教师绝不是不教授“正确”(即拼写、措辞、语法、表达等都符合标准规范)的英语了,但是坚持不可置疑、一成不变的“对”与“错”至少有两方面的影响:阻碍学生认识到语言的变化,影响其“语言适应能力”;对学生的学术自我概念产生消极作用。
严格的“对”“错”区分会阻碍学生对语言变化的认识。Lobeck[3]指出,英语和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一样,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而且变化是多方面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试举几例:Denham[4]注意到/ʍ/音在大约50年前的美国口语中十分常见,而今天则几乎绝迹。“You was”这一表达方式在今天看来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的(动词的第二人称变位不符),但在18世纪末之前,这种表达方式却是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得到认可的。同时,英语还不断从其他语言中引入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这点从《牛津英语词典》近年来收录的新增词汇中可见一斑。许多过去不存在或者被认为是错误的词汇与表达方式或许会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而被接受。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一趋势似乎日益显著。[5]因此,当代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重要素质或许应该是对英语中出现的“新元素”(即自己不熟悉的元素)能敏锐感知和迅速适应,而不是固守一套套印在书本上的不变法则。
对“正确”语言规则的绝对服从还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的发展,阻碍其对不同语域适用于不同语的认知。举例来说,口语化、非正式的表达方式如“I’ma”(I’m going to)用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是合适的——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杂货铺老板说“I intend to…”可能会招来对方奇怪的眼神;然而,“I intend to…”在正式场合,例如会议报告中,却是得体的表达方式。况且,根据不同语域调节语体的能力不仅让人说话得体,还能在人们的社会工作与生活中带来其他益处。例如,Fisher&Lapp[6]和Wheeler[7]都指出,非裔美国人族群对于能使用“非裔美式英语”的人更加亲近和支持。“非裔美式英语”有一些区别于标准英语的特征,例如动词第三人称不区分单复数,在所有格形式中省去“-s”等。从标准英语的角度来看,这些特征是“不标准”“不正确”的,但是这种语体可以迅速拉近说话者与非裔美国族群的距离,赢取他们的认同,因此成为在政治活动和社会工作等领域的重要工具。如果英语学习者需要在相对多元的英语使用环境中工作与生活(如在移民国家居住或外事管理部门工作),那么根据语域调节语体的“语言适应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除语言适应能力外,学生的学术自我概念也是纠错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自我概念作为语言学习心理的重要情感因素,成为我国近年来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8]。自我概念定义为“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自我感知,形成于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体验以及对体验的理解和判断。”[9]自我概念可以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简而言之,是指学习者对自身学术能力或学习方法的认识与信念。[10]学习者在每个学科中又会形成各自独立的学术自我概念:如英语学术自我概念、数学学术自我概念等。英语学术自我概念又进一步细分为四个子类[11]:英语听力自我概念,英语口语自我概念,英语阅读自我概念,英语写作自我概念。
学习者在某一领域的学术自我概念对其学习成效有深远影响。学习者积极的英语自我概念会增强其学习动机和自信心,从而驱动学习者接受并积极参与到完成学习任务之中去。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积极的英语自我概念是提升其英语学习水平的强大的心理因素,所以学习者积极的英语自我概念是其成功进行外语学习的前提。[12]这一理论在实证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吴瑾和王同顺[11]注意到,学生的英语口语自我概念直接影响其口语水平,且英语口语自我概念水平越高,它与口语水平的相关性就越明显。而刘宇[13]则发现,英语语音自我概念消极的学生,其语音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具有积极的学术自我概念的学生,在学习中显得更加自信,更主动练习,且不那么害怕犯错。[9,13]这是因为,当个体的自我概念趋于正向,即自我概念水平较高时,其行为控制能力、自信心越强,并具有更高的抱负水准。反之,则容易产生忧虑、消极、自我否定等偏差性的认知[14]。Du[15]的研究显示,学生的英语学术自我概念与他们的学习策略之间存在高度关联:拥有积极自我概念的学生,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目标,且愿意花更多时间精力来达到这些目标。他们也会更加注意制订学习计划和管理学习时间,针对自己要提高的方面调整学习重点,并且会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情绪压力,利用写英语日记、与他人分享等机会抒发情感,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有趣的是,王初明[9]甚至暗示,不论起初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如何,那些具有积极学术自我概念的学生似乎总会更加自信,学习动力更足,因而最终都会在英语学习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一些研究指出[16],普遍来讲,中国当代大学生的英语学术自我概念水平并不高,许多被试或被访者自我评价较低,自定的学习目标也较低,认为自己的能力很难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说明英语教育工作在提升学生的学术自我概念方面尚有很大空间。那么,教师要如何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学术自我概念呢?一般来说自我概念不会凭空产生,而是经过多方位、具体、局部的体验后才形成的。学者们指出,面对一项任务,若个体认为该任务重要,但自我感觉无力完成,其自我概念水平便会很低;若个体自我感觉有能力胜任,自我概念水平就会提高。[9]大学英语是一门必修课,绝大部分学生对其还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重视的。那么,工作重点大概应该放在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和信心上。因此,学者们给出的建议包括:在语言教学的同时教授学习策略[15],重视学生表达的流利性、准确性和深度而不是一味关注于语音纠错[17],采用分组教学以避免过度的同学竞争[10],等等。
综上所述,正确的学术自我概念的基石应该有两点,一是相对积极的学习体验,二是学习者能够对自己所使用的语言进行准确、全面、客观的分析。如果学习中经常是由他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恐怕对提高学术自我概念没有多大帮助。在相关的实证调查中,一个反复出现的因素是学生们担心自己的英语是否“正确”。[9,13]似乎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自己的英语是充满错误的,而这些错误一不小心就会暴露而令自己蒙羞。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果还是经常被他人纠错,正好应验了他们对自我的消极假设,进一步打击他们本来就水平不高的学术自我概念。
那么,如何在教授标准英语和培养学生适应能力之间寻求平衡,并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术自我概念?一个可能的方法是:采用“语言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教授大学英语。[7]该模式在国外课堂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果(见下文),但在国内尚属罕见。在这种模式中,英语课堂不再刻板地向学生传授、强调标准英语的规则,而是向学生展示一系列不同的语言模式,并配以该模式的使用环境。例如,在国际学术会议中的学术报告使用的标准学术英语,主妇与杂货店主闲谈时使用的日常英语,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交流时使用的、通常具有大量省略语和流行语的“校园英语”,甚至是小生意者与外国顾客之间使用的“洋泾浜英语”等等。不论这些模式是否符合标准英语规则,在其特定环境中都是得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分析这些模式,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并进行客观中立的描述。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以口头报告、图表、模型等形式分享他们总结的特点。待学生们掌握了语言特点的分析方法后,他们将用同样的方法分析自己目前使用的英语,总结自己使用英语时呈现的模式特征。不过,学生们不会被评判他们的英语“好”或是“不好”,而是会思考:“我这种英语在什么环境下是可以接受的?”他们还要思考:在另一个使用环境中(例如正式商务洽谈会)他们要如何改变自己的语言。
(一)语言对比分析法应用举例
课程主题为“我的大学宿舍生活”(My College Dorm Life),课程口语目标要求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之后,能大致了解在课余生活中使用的“校园英语”和标准英语在措辞、句式、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能描述自己的大学住宿生活经历,经准备后能以宿舍生活相关主题作简短的正式发言(presenta⁃tion),语言基本符合标准英语规范。在课程开始时,教师与学生分享一些非标准英语的语言样本,比如英语国家大学生在非正式场合描述自己宿舍生活的视频或音频片段。该片段最好是来自于真实生活,而不是教材资料,因教材对标准化要求较高,因此其“原真性”(authenticity)会受影响(若无法找到现实中的样本,英语国家学生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的内容也可作为参考,因为社交网络上使用的语言与日常生活较为接近)。选用此类型样本作为切入点,是因为它能明显体现语言模式随使用环境而改变的特征:英语国家学生使用的非正式“校园英语”具有一系列与标准英语具有明显差异的特点,且说话人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英语母语者显然清楚标准英语的使用规范,避免学生质疑说话人是否由于缺乏语言知识而犯下语言错误(error)。[1]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这些片段进行转录(transcribe),要求学生尽量将说话人所说的每一个词都准确记录下来(这一任务可以由小组集体完成),包括缩略、俚语、非正式表达方式等,不要“改正”那些貌似“不正确”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后面的语言分析做准备,也初步建立学生对语言客观中立的态度。转录工作完成之后,教师将同主题的标准英语样本和先前的语篇样本一并呈现,引导学生找出同一语义在不同样本中不同的呈现方式,如“He has a rather peculiar per⁃sonality”versus“he’s a weirdo”(见表1)。这一任务同样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表1 样本A(标准英语)与样本B(非正式学生英语)表达方式的差异
在整个课程中教师都需要强调,寻找差异不是“改错练习”;此时“标准英语”是一种语体而不是标杆。在寻找工作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些差异进行归类,如句式,缩略,语法,常用词等(见表2),并启发学生:说话人显然清楚标准英语的使用规范,为何在这里会使用“不规范”的英语?从而提醒学生注意语言模式与使用环境的关系。
表2 样本A(标准英语)与样本B(校园英语)差异分类
除表格外,学生还可以自制图表、模型等方式来呈现这些语域的使用环境与特点,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成果。若条件许可,教师应提供尽可能多的样本供学生分析练习。
在学生们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语言分析法后,将进入下一阶段:自我分析。教师提供一个主题及一份该主题的标准英语的语篇样本,但是先不让学生们接触标准英语样本,而是让他们自行就该主题进行发言。该主题与本单元内容密切相关,但与先前稍有不同或难度略大,避免学生机械复述前面的内容。教师可对发言的内容提供提纲,使学生发言内容与标准英语样本的内容尽量接近,以便对比。发言的措辞、句式、语法标准等暂时不作要求,但学生要将自己的话录下来(可使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并转录。待转录工作完成后,学生们才接触到标准英语样本,并以同样的方法将两个样本进行对比。学生不需要以标准英语的特点衡量自己的语言是否“正确”,而是对比自己的语言和标准英语样本的不同。若条件许可,教师还可提供内容相近的校园英语样本,鼓励学生判断自己的语言更接近于哪种模式(见表3),由此得出自己如果要使用标准英语或非正式的校园英语时,要做出怎样的调整。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语言特点,他们或许会发现,许多同学都具有和自己相同的特点,这或许能缓解他们对自身语言的不自信。在学生完成对比、对自己的语言具有较充分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在不同语言模式之间转换:如将标准英语语篇转换为校园英语,或者反过来。
表3 学生语言样本与其他样本比较表
在语言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在分析大量语言样本的同时,对其内容和篇章结构也会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在呈现样本时也会对语篇进行讲解。这时,如果要求描述学生以日常校园英语描述自己的大学住宿生活,或者以宿舍生活相关主题作简短的正式发言,则学生会感觉轻松不少:语体转换练习提高了他们的模范能力,他们可以从先前接触的语篇中得到启发,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他们对不同语言模式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也积累了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可以说是有了较为丰富的“语言输入”。课堂分享和样本采集也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们的叙述能力,缓解了他们对于说英语的焦虑,为他们的“语言输出”提供了便利。
(二)语言对比分析法效果
这看起来似乎是悖论:“语言对比分析法”被证明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标准英语水平。成功的例子在美国的高中[6]和大学[7]的课堂中都可以找到。运用对比分析法的学生,在标准英语课堂上使用非标准英语的几率远远低于传统教学的学生(根据Taylor的报告,使用率降低近70%)[7],或是在标准化考试中取得显著进步(在Fisher&Lapp的研究中选取的91名学生在2008年尚未采用语言对比分析法教学时,他们参加本州高中英语标准测试的通过率为0%;接受语言对比分析法教学后,在2010年,这些学生的通过率达到78%,尽管他们在2008~2010年间并没有接受任何与测试直接相关的辅导)。[6]
语言对比分析法还有如下好处:通过自我分析,学生能对自己的英语使用现状有一个比较全面、细致、客观的认识,为他们树立积极的学术自我概念打下坚实基础。在充分了解自己目前的英语和标准英语的不同之处后,学生们学习起来会更加有针对性。由于语言分析没有被评判的部分,学生对于“犯错”的焦虑会有所降低,从而提高自信。通过对不同环境中的“得体语言”的分析,学生对不同的语体及使用环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一些标志性的语言学特征如措辞、句式、语法等也会更加敏感。日后他们进入新的语言环境中或者遇到新的语体时,可以有意识地分析总结其特点,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也就是说,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将得到提高。通过独立或小组分析活动,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观察、搜集信息、分析、总结的能力,在分享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其表达能力和勇气,这些都是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非常需要的。
再有,在运用语言对比分析法时,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则由知识的来源、标准的捍卫者转变为启发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这一转变是符合当代大学课堂逐步采用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18]这一转变同样也符合《大英教学要求》所提出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9]
语言对比分析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培养积极的学术自我概念、锻炼学术能力等方面都能提供强有力的帮助。但这种对于国内尚属全新的教学模式,要将其引进中国大学课堂,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做大量的工作。包括一定程度上改变课程内容、准备新的教学材料、安排新的课程进度、培训教师、训练学生养成对比分析的思维模式,等等。工作繁重,又涉及到社会、文化、资源分配等实际情况,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做进一步的研究,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该方法对学生的基础功底要求较高,对原汁原味的语篇资料需求较大,需要教育工作者们根据自身实际状况灵活运用。
虽然将语言对比分析法引入课堂的准备工作十分繁重,但是就大学英语的发展趋势来看,这样的转变是必要的。近年来,随着社会变化发展、大学新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大学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大学英语课时压缩,大学英语面临着一系列全面深入的改革,逐步从单纯的语言学习转向结合内容学习语言。[19]而这个“内容”是什么,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共识是:大学英语应该追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20,21]有学者指出,大学英语“是一门为专业配套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对象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他们各自有比较确定的专业学习方向,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有效运用英语汲取与交换信息;因此,大学英语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来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即所谓“通用学术英语”(EAP)。[20]而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地区中,上海同行采用的《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更将学术英语定为必修课程。[22]由前文可以看出,语言对比分析法所培养的能力与通用学术英语的培养目标是相符合的。因此,若对比分析法能成功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中,将有可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1] 文秋芳,庄一琳.对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口语自我纠错能力的研究[J].外语界,2005(2):33-37.
[2] 曹晓敏,袁涛.错误分析理论下的纠错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滁州学院学报,2011(13):115-116.
[3] Lobeck,A.A Critical Apporach to Standard English.In Denham,K.&Lobeck,A.(Eds.),Language in the Schools:Integrating Linguistic Knowledge into K-12 Teaching[M].New York:Routledge,2006:97-120.
[4] Denham,K.Teaching Students about Language Change,Language Endangerment,and Language Death.In Den⁃ham,K.&Lobeck,A.(Eds.),Language in the Schools:Integrating Linguistic Knowledge into K-12 Teaching[M].New York:Routledge,2006:149-160.
[5] Baker,C.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4thed.)[M].Tonawanda,NY:Multilingual Matters,2006.
[6] Fisher,D.&Lapp,D.Learning to Talk like the Test:Guiding of Speakers of African American Vernacular English[J].Journal of Adolescent and Adult Literacy,2013(56):634-648.
[7] Wheeler,R.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Codeswitching:How and Why to Use the Vernacular to Teach Standard English.In Denham,K.&Lobeck,A.(Eds.),Language in the Schools:Integrating Linguistic Knowledge into K-12 Teaching[M].New York:Routledge,2006:171-180.
[8] 毕会英.互动性课堂情境设计与大学生口语自我概念的提升[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1-46.
[9] 王初明.自我概念与外语语音学习假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56-63.
[10]Trautwein,Ulrich;Lüdtke,Oliver;Marsh,Herbert W.;Nagy,Gabriel.“Within-school social comparison:How students perceive the standing of their class pre⁃dicts academic self-concept”[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9(101):853-866.
[11]吴瑾,王同顺.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5(3):38-43.
[12]孙立春,毕会英.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自我概念[J].教育探索,2014(3):51-52.
[13]刘宇.消极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口语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56-157.
[14]杨静.自我概念理论对于英语专业教学的启示——蒙授英语专业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96-97.
[15]Du,M.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Self-concept an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J].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12(3):508-517.
[16]王家明.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概念和目标倾向对口语目标水平的预测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2):36-39.
[17]孙立春.大学生英语语音自我概念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79-80.
[18]Wright,G.B.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1(23):92-97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7.
[20]蔡基刚,廖雷朝.ESP还是EL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9):20-26.
[21]胡开宝,谢丽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J].外语界,2014(3):12-19.
[22]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9-14.
(责任编辑:刘生平)
Introducing Contrastive Analysis 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ademic Self Awareness and Language Adaptability
HUANG Dai-xin
(Department of College English,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65,China)
This article proposes adopting contrastive analysis in ESL speaking class,instructing and scaffolding students to analyze various styles in a descriptive manner,summarize the linguistic features,and modify their speech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s.Such approach is beneficial for it advances the students’linguistic knowledge and meanwhile nurtures their confidence,so they may have a better academic self concept.It also polishes the stu⁃dents’analytical skills and encourages their independent learning.
ESL teaching;academic self concept;contrastive analysis;language adaptability
H319.3
A
1009-931X(2016)02—0043-06
2015-12-28
黄岱昕(1986-),女,广东梅州人,助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双语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双语教育、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