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叶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2016-09-03 07:27
中国地震 2016年2期
关键词:茶园贵州省规模

( 铜仁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一、引言

我国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古代已有各种关于茶的著作。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消费、出口国之一。截止到2016年,全国茶园面积达287万公顷、年产量达240多万吨。贵州省作为我国茶叶原生地之一,有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种植和茶叶生长,有着丰富多样的茶叶品种资源。目前茶叶作为贵州省的主导性经济作物之一,在政策上对其扶持力度较大,如出台实施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等系列政策文件,助推茶叶产业发展。截至2016年,全省茶园种植面积达439.82千公顷,产量达14.13万吨,综合产值达502.2亿元,茶叶总产量、销售量较往年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1]。随着“十三五”期间贵州交通、物流等条件的改善,茶叶产业借助“互联网+”,同时与文化旅游等相融合,必将成为推动贵州农业产业改革转型的重要支撑点和推动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面对国内外茶叶市场与日俱增的竞争形势,贵州省需充分发挥茶叶产业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因此对贵州茶叶生产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分析,明确茶叶生产优劣势,优化茶叶发展很有必要。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知目前国内学者,运用比较优势法,对茶叶产业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一是茶叶产业比较优势方面,如田涛[2]、李勇[3]分别对我国及各省茶叶比较优势状况进行研究,二是茶叶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如李雨凝[4]、陈志峰等[5]分别对安徽省、福建省县域茶叶生产布局进行优化研究,三是茶叶出口贸易竞争优势方面,如郑洲[6]、管曦[7]、李玉梅[8]分别对我国茶叶出口比较优势培育、出口茶叶类别和包装的显性比较优势、与世界茶叶主要生产国的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差距进行探讨,四是茶叶产业竞争力方面,如李道和等[9]、张红旗等[10]、江新凤等[11]、董照峰[12]、陈春燕等[13]、罗爱静等[14]、田爱国[15]等分别对我国及主要产茶大省的茶叶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茶叶产业整体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其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下降,茶叶生产重心出现整体西移趋势。这些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大量理论与经验借鉴,但现有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全国及省级层面,忽视对贵州茶叶生产比较优势研究,导致不能较好地全面了解贵州茶叶产业优劣势。基于现有研究之不足,本研究立足于贵州省茶叶生产现状,运用比较优势指数法,选取贵州茶叶生产规模、产量、效率等指标,拟对贵州省茶叶生产的规模的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及综合比较优势进行测算,综合评判贵州茶叶生产的优劣势,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贵州茶叶产业未来发展,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与指导。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比较优势指数法

借鉴李勇[3]、李玉梅[8]等的研究,采用比较优势指数法,分别测算1978—2016年贵州茶叶生产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CA)、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CA)、综合比较优势指数(RCA),各指数如下:

1.规模比较优势指数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CA)是分析某一地区的某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占该地区所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与全国该比例水平的对比关系,考察该种农作物在该地区农业生产上的相对重要性及规模优势,反映一个地区某一农作物生产的规模和专业化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SCAxy表示贵州省茶叶规模优势指数,SAxy表示贵州省茶园总面积,SAx表示贵州省所有农作物播种总面积,SAy表示全国茶园总面积,SA表示全国所有农作物播种面积。若SCAxy>1,则表明贵州茶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规模优势;若SCAxy<1,则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贵州茶叶生产处于规模劣势。SCAxy值越大,规模优势越明显,反之相反。

2.效率比较优势指数

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CA)是分析某一地区某种农作物的土地产出率与该地区所有农作物平均土地产出率的相对水平以及全国该比率平均水平的对比关系,考察该地区某种农作物生产效率的相对优势。计算公式如下:

式(2)中 ECAxy表示贵州茶叶生产效率优势指数,EAxy表示贵州茶叶平均单产,EAx表示贵州所有农作物平均单产,EAy表示全国茶叶平均单产,EA表示全国所有农作物平均单产。若ECAxy<1,则表明贵州茶叶生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生产效率处于劣势;如果ECAxy>1,则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贵州茶叶生产效率具有优势。ECAxy值越大,生产效率优势越明显,反之相反。

3.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RCA)是效率优势指数与规模优势指数的综合结果,综合衡量某地区某种农作物的相对比较优势,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某地区某种农作物生产的优势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3)中 RCAxy表示贵州茶叶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若RCAxy<1,则表明贵州茶叶生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处于综合比较劣势,RCAxy>1,则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贵州茶叶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RCAxy值越大,农作物生产优势越明显,反之相反。

(二)数据来源

所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79—2017)、《贵州统计年鉴》(1979—2017),涉及全国、贵州省历年主要农作物及茶叶面积、产量等数据。

三、贵州茶叶生产现状分析

(一)贵州整体茶叶生产现状

由图1可知,1978—2016年间,全国茶园面积稳步上升,贵州省茶园面积除1978—1990年略有下降,自2008年起快速扩张,特别是2014—2015年呈快速增长态势,为贵州茶叶生产的规模优势奠定了基础。

图1 1978-2016年全国及贵州茶园面积

图2为贵州省茶园面积占全国茶园面积的比重,可看出,1978—2005年贵州茶园面积占比呈波动状态并始终稳定在较低水平,2006—2016年所占比重逐年上升,2010年后速度明显加快,2016年达到了15.16%,表明贵州省近年来对茶叶种植规模的投入逐年加大。

图2 贵州省茶园面积占比

由图3可得出,1978-2016年间,全国茶叶产量稳步上升,逐年增加,2016年达240.5万吨,创历史新高,相比茶园规模的扩张程度,贵州省茶叶产量提升速度较为缓慢,至2010年才出现较大增幅,且主要源于茶园面积规模扩张促成。由图 4可知,1978-2007年间,贵州省茶叶产量在全国茶叶产量中的占比增幅并不明显,呈波动状态,2008年后所占比重才开始持续上升,至 2016年也仅占全国的14.10%,表明贵州茶叶的产出率有待提升。

图3 1978-2016年全国及贵州茶叶产量

图4 贵州省茶叶产量占比

由图5可知,1978—2016年间全国茶叶单产在17.05-55.25千克之间呈波动上升态势,而贵州省历史最高单产量是在1990年,1985年最接近全国平均单产水平,1995年出现一个低谷值,2000年回升后总体呈较小幅度波动但缓慢下滑,在茶园面积大幅增加的前提下,茶叶单产出现了不增反降情况,2016年稍有回升,也仅为21.37千克,远低于全国的单产水平 55.25千克,说明贵州省作为我国产茶大省之一,但近年来存在着茶叶下树率较低,茶叶产出效率低等问题。

图5 1978-2016年全国与贵州茶叶单产

(二)贵州各市州茶叶生产现状

贵州全省近 9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适宜茶叶生产的面积较多,由表1可得出,贵州省九个市(州)均有茶叶产出,其中遵义市、铜仁市、黔南州是主要的产茶区,产量最高,黔西南州、黔东南州产量较高,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产量较低。

遵义市是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地区,早在2006年就领先各市州,产量达到1.04万吨,首次实现贵州省市(州)茶叶产量过万吨。2005—2010年遵义市茶叶产出由0.97万吨稳定上升至2.50万吨,除2011年略有降低外,自2012年起,茶叶产量以平均每年约0.5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16年产量达5.92万吨。

铜仁市茶叶产量由2005年的0.28万吨逐年稳步上升至2011年的1.23万吨。自2011年起,铜仁市茶叶产量过万吨后快速增长,至 2016年年产量达3.21万吨,位居贵州省市(州)茶叶产量第二位。

黔南州在 2005—2012年茶叶产量增长速度不高,2005年产量为0.24万吨,到2012年仅有0.84万吨,但在整个贵州省茶叶生产区中仍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后黔南州茶叶产出速度明显加快,2014年达到1.02万吨,到2016年茶叶产量达1.82万吨。

黔西南州、黔东南州近年来茶叶产出同样呈现逐年增长趋势,黔西南州从2005年的0.25万吨上升至2016年的0.71万吨,黔东南州由0.21万吨上升至1.27万吨,相比贵州省平均水平均较低。

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2016年茶叶产量分别为0.41万吨、0.15万吨、0.39万吨、0.27万吨,相比贵州省茶叶产出平均水平极低,2005—2016年间产量上升不大,甚至下降。

表1 2005-2016年贵州省各市(州)茶叶产量(单位:万吨)

四、贵州茶叶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运用比较优势指数法,分别采用式(1)(2)(3)对1978—2016年贵州省茶叶生产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结果见表2。

(一)规模比较优势

由表2可知,在1978-2016年间,贵州省茶叶生产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均值大于2,相比全国平均水平具有比较优势,茶叶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在1978-2007年间有所降低,自2005年由1.43上升至2016年的4.51,逐年稳步递增,近三年来规模优势指数均大于4,规模比较优势较明显。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贵州省有十分优异的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和土壤优势,这些自然特征优势适宜茶树的种植和生长,加之贵州相继引进一些优良品种,譬如红茶类的大叶种和中小类种等,造就了贵州省丰富多样的茶叶品种资源;二是近几年来贵州省对茶叶生产的投入加大,重视程度提高,各项政策支持下形成全省上下大力发展茶叶局面,茶叶种植规模面积扩张迅速。

(二)效率比较优势

由表2可知,1978-2016年间,贵州省茶叶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均值小于1(除1985年、1990年外),相比全国平均水平具有效率比较优势,其余年份在0.39-0.71间呈波动下降趋势,相比全国平均水平具有效率劣势,表明贵州省茶叶产出效率较低,主要原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茶叶生产的投入虽然很大,但存在简单粗放地集中投放在茶园种植规模的扩大上,面积快速扩大的茶园又存在管理疏忽、管理不当等问题,导致茶园产茶量低;二是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导致茶叶下树率低,茶青利用率低;三是相关茶叶企业发展困难,加工设备和技术落后,导致加工出的茶叶质量不高。由此,贵州省需亟待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产出更多与规模优势相匹配的优质好茶、名茶。

(三)综合比较优势

由表2可知,贵州省1978—2016年间,茶叶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经历了高值-低值-高值的变化,2000年为1.14,形成一个峰值。2001—2007年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小于 1,具有综合比较劣势。自2008年以来,总体上呈稳定上升走势,且均值大于1,相比全国平均水平具有综合比较优势,贵州茶叶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不明显,主要源于效率劣势,但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表2 1978-2016年贵州省茶叶生产比较优势指数

五、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本研究运用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贵州茶叶生产的比较优势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贵州茶园面积快速扩张,但产量增速低于茶园面积增速。与全国增长速度相比,贵州省茶园面积增长较快,茶叶产量虽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迟缓。

贵州茶叶生产重点集中在遵义市、铜仁市、黔南州。2005—2016年期间,遵义市、铜仁市、黔南州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是推动贵州茶叶生产总体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贵州茶叶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贵州茶叶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明显,总体具有综合比较优势。贵州茶叶产业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茶园面积规模持续增长,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贵州茶叶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

贵州茶叶生产效率处于劣势。贵州茶叶生产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而产出效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却处于劣势,是当前贵州茶叶生产面临的主要困境。

(二)对策

控制茶园规模增长速度,转变投入重点。贵州茶叶产业发展,需要规模化茶园做支撑,但茶园面积扩张过快,隐藏着一定的风险隐患。贵州省近年来十分重视茶叶生产规模,茶园面积不断扩大,由于疏于精细化的管理,茶叶产出量不增反减,没有做到各方面统筹兼顾。因此,一方面要避免盲目扩张茶园面积进行粗放投入,加强投入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重点投入到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更新优化茶树品种、土壤改良等生产要素条件,实现投入转化为实际收益;另一方面,建立投入反馈机制,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对茶叶生产过程中的投入、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等多项进行反馈,通过反馈调整生产过程,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发挥政府职能,因地制宜实施精准管理和扶持。一方面建议利用遵义市、铜仁市、黔南州等地区明显的生产优势,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有效提升该地区的茶叶生产经营能力。结合各市州的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以及茶叶生产的历史优势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建议建立茶叶生产管理机构,引进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加大研发创新力度,通过培训手段积极推广茶叶生产技术,加强茶农的科技普及,提高茶农茶叶栽培、茶园管理和茶叶采摘等环节的生产技能,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最后建议搭建现代营销网络体系,集中打造优势品牌,推进黔茶品牌战略实施,确立“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等重点品牌,大力提升“梵净山茶”“石阡苔茶”等公共品牌知名度,带动区域茶叶生产。

稳固生产规模优势地位,促进贵州茶叶生产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贵州茶叶生产具有明显的规模比较优势,要充分利用规模比较优势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建议一方面通过政策倾斜,在用地审批、基地建设、财税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对龙头企业进行帮扶做大,增强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利用规模优势,逐渐形成规模化集群发展。另一方面引导茶农、企业、合作组织之间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家庭作坊,培育和壮大有带动能力的茶企发展,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以强有力的产业组织为依托,不断提升茶叶生产加工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解决茶叶销售问题。

发挥综合比较优势,提高茶叶生产效率。茶叶作为贵州省的主导性经济作物,在政策支持上具有很大的优势,结合利用其综合比较优势,把茶叶打造成为推动贵州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议一方面在保持茶叶生产规模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努力提升茶叶生产效率,实现茶叶的规模优势与效率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贵州茶叶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建立茶园标准化发展战略,倡导茶园适度规模经营,加强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推广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标准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普及茶叶标准化生产方式。同时加大对茶叶生产过程的科技投入,通过科学有效的施肥和种植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加强茶园建设管护,提高生产和加工技术水平。贵州茶叶生产的重心需由种植规模扩张,转向提升生产效率。在保持现有规模优势的条件下,应加强茶园建设管理,努力提升茶叶下树率和加工增值能力。建议一方面加强对现有茶园管护,更新茶树品种,种植适宜贵州自然条件的优质品种;另一方面提高茶叶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水平与加工技术水平,节约劳动成本,严控茶叶质量监管红线,引导贵州茶叶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绿色清洁方向发展;最后基于当今市场消费者对茶叶品质日益提高的需求,充分利用贵州省良好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和培育有机茶园。

猜你喜欢
茶园贵州省规模
贵州省种公牛站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茶园飘香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规模之殇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